时光流转,冬雪渐融,春意悄然而至。“揽月楼”内外已然焕然一新,那融合了古韵与现代巧思的装潢彻底完工,只待最后的布置。后院绣房内,经过严师傅与何娘子严格督导、苏挽月时不时点拨的绣娘们,技艺日益精进,已能较好地理解和完成苏挽月提供的、蕴含“霓裳”独特美学的中等难度图样。万事俱备,只欠那来自江南的东风——顾清风采购的首批精品面料。
而苏挽月,并未被动等待。她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尤其对于定位高端的“霓裳阁”而言,开业前的“造势”至关重要。它需要在目标客户心中埋下好奇的种子,营造出足够的期待感,方能一鸣惊人。
这一日,汀兰水榭书房内,苏挽月召来了挽星与刚刚从江南满载而归、风尘仆仆却眼神明亮的顾清风。杨秉正也被请来,一同商议这开业前的关键一步——营销。
“顾公子一路辛劳,成果斐然。”苏挽月看着顾清风带回的、琳琅满目且品质远超京城同行的江南面料样品时,眼中满是赞许,“有此良材,如虎添翼。然,宝珠蒙尘与光华璀璨,仅在一步之间。开业在即,我等需先行一步,将‘霓裳’之名,悄然植入人心。”
顾清风虽旅途劳顿,但精神振奋,闻言立刻道:“姑娘所言极是。清风在江南时,亦见当地一些新兴织坊如何巧妙扬名。不知姑娘有何妙策?”
苏挽月微微一笑,抛出了一个对在场几人而言颇为新颖的概念:“我等不直接宣扬店铺开业,亦不罗列商品。我们要做的,是‘悬念营销’。”
“悬念营销?”几人皆露思索之色。
“正是。”苏挽月解释道,“即在开业之前,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方式,在特定人群中,引发对‘霓裳阁’的好奇与猜测,让其未开先热,吊足胃口。”
她开始详细部署:
“其一,口碑预热,借力打力。”苏挽月看向顾清风,“顾公子,你文人圈子中,不乏清流雅士,其家眷亦是我们的目标客群。你可借着品评江南风物、探讨古今服饰变迁等由头,在不经意间,‘偶然’提及京城即将出现一处名为‘霓裳阁’的雅致所在,其内陈设如何别具一格,其追求之理念如何超脱凡俗,其所得之江南面料如何精美绝伦……但切记,点到即止,只说其‘奇’、其‘雅’,不言其具体售卖何物,亦不透露确切开业时日。要的,就是让他们心生向往,却又摸不着头脑,只能互相打听,口耳相传。”
顾清风眼中一亮,抚掌道:“妙啊!此乃‘引而不发,跃如也’!文人雅士最好风雅新奇之事,如此朦胧引之,反而更能激发其探究之心。清风知道该如何做了。”
“其二,视觉暗示,勾动心弦。”苏挽月又看向挽星和杨秉正,“‘揽月楼’外那独特的‘橱窗’,如今已可用矣。不必展示具体衣物首饰,而是进行‘主题陈设’。”
她取出一张草图,上面画着构思:以江南运回的、最具特色的“天水碧”软烟罗为背景,悬挂一套精心设计的、融合了古风与现代剪裁理念的素色样本衣裙(由训练中的绣娘制作,不追求复杂刺绣,重在版型与气质),旁边搭配一件“月华阁”出品的、纹样与之呼应的素银簪子。橱窗内利用调试好的灯光系统,营造出一种朦胧、静谧、极具格调的氛围。在橱窗一角,以雅致的字体立一小牌,仅书四字:“霓裳将至”。
“我们要让每一个路过的人,尤其是那些有品位的女眷,被这独特的‘景致’所吸引,驻足猜测这‘霓裳’究竟是何物,何时出现。”苏挽月强调,“视觉的冲击,往往比言语更直接。”
杨秉正看着草图,连连点头:“东家放心,这陈设布置,老杨亲自来办,定将这‘氛围’给您做足了!”
挽星也道:“奴婢会安排人留意橱窗外的反应,收集信息。”
“其三,定向馈赠,精准触达。”苏挽月继续道,“利用我们之前通过‘月华阁’积累下的人脉,以及顾公子文人圈子中部分核心人物的家眷,挑选数位最具影响力、又与我们关系尚可的夫人或小姐,以‘感谢往日惠顾,分享江南所得’为名,派专人送上一份精心准备的‘霓裳’预热礼。”
她示意小芸取来几个早已备好的锦盒。盒内并非成品衣物,而是几块最为出色的江南面料小样,被巧妙地固定在雅致的卡纸上,旁边附有一枚小小的、镌刻着“霓裳”字样和简单云纹的银质书签,以及一张由顾清风执笔、言辞优美含蓄的短笺,提及“霓裳阁”不日将以全新面貌,呈现更多源于此等良材的匠心之作,敬请期待。
“礼不在重,在于心思与稀缺。”苏挽月道,“收到此礼之人,必会仔细端详这罕见的面料,品味这用心的笺文,对即将揭晓的‘霓裳阁’产生浓厚兴趣。她们的自持身份与分享欲望,将是最好的二次传播。”
这一连串的组合策略,环环相扣,既有阳春白雪的文人雅趣,又有直观的视觉吸引,还有精准的私域渗透,听得顾清风、挽星等人心潮澎湃,只觉眼界大开。这已远超寻常店铺开业前挂匾额、发传单的模式,完全是在经营一种“期待感”。
“其四,管控信息,保持神秘。”苏挽月最后郑重强调,“在所有对外沟通中,务必统一口径。可谈论理念,可渲染氛围,但绝不可提前泄露具体商品、价格以及确切开业日期。有人问起,便以‘仍在精心筹备,力求完美’为由婉拒。我们要的,就是这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
“是!”众人齐声应下,神色肃然,深知此策之精妙,在于对人心好奇的精准把握。
策略既定,便迅速执行。
数日之后,京城某些顶级的文人雅集和闺阁茶会中,开始悄然流传起关于一处名为“霓裳阁”的神秘之地的零星传闻。有人说其格局清雅,迥异俗流;有人说其所得江南衣料,堪比贡品;更有人信誓旦旦,言其背后有不出世的高人指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却愈发勾得人心痒难耐。
而东市那处原本沉寂的“揽月楼”,因其临街那面前所未见的“橱窗”以及窗内那极具艺术感的陈设和“霓裳将至”的牌子,也吸引了不少目光。尤其是入夜后,内部灯光亮起,将那抹“天水碧”与样本衣裙映照得如同梦境,常引得车马驻足,行人侧目。
与此同时,几位颇有声望的勋贵夫人和才女,都收到了那份别出心裁的“预热礼”。那精美的面料小样和充满雅趣的书签短笺,果然引起了她们的极大兴趣和讨论,对“霓裳阁”的开业充满了期待。
一股名为“霓裳”的暗流,开始在京城特定的圈层中悄然涌动。好奇、猜测、期待的情绪在不断发酵、蔓延。
周文博自然也听到了这些风声。他坐在自家奢华的书房内,听着手下汇报“霓裳阁”这些云山雾罩的举动,眉头紧锁,心中惊疑不定。
“故弄玄虚!”他冷哼一声,试图压下心中那丝不安,“没有货源,我看他们拿什么开业!到时候牛皮吹破,看他们如何收场!”他加大了对京城高端面料市场的监控,坚信苏挽月只是在虚张声势,却不知对方早已另辟蹊径,打通了江南渠道。
开业在即,造声势,悬念营销。
苏挽月以其超越时代的营销智慧,成功地在“霓裳阁”正式亮相前,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而高雅的面纱,将期待值拉满。如今,只待顾清风采购的大批江南面料顺利运抵,经过绣娘团队的精心制作,便是“霓裳”破茧成蝶,惊艳京城之时!这初试锋芒的阶段,也在这万众期待的氛围中,即将走向最高潮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