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也就借评《水浒》的这股东风,开始对啃大部头的小说感兴趣,妈妈有什么事需要单独留杨新在家,都已经摸到了规律,就是只要找一本大部头小说扔给他,他就可以沉浸在书里整天不出门,而且小说书越厚越好,只是市面上小说比较少,大部分小时背景以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为主,而描写解放后的小说以《金光大道》最为有名,但是描写和自己生活环境类似的几乎没有,小说《万山红遍》他了解到了游击队的历史,而同时代的小说主要以逮特务为主,还基本都是发生在沿海,似乎特务就只对沿海感兴趣,在小孩的心目中,沿海都快成特务的代名词了。
杨新小时候看电影,那都是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因为样板戏的教育意义太重了,小孩子又只喜欢看热闹,但是天天看这些,那就只是看里面的翻筋斗和打架,等到杨新慢慢长大后,开始有了兴趣的选择,以前样板戏看得再多,一部戏也可以反复看几十遍,现在川心店或者红村再放样板戏的电影,就开始选择性的看了,杨新自己把现在看的样板戏排了一个队,最好看的是《红色娘子军》《杜鹃山》《智取威虎山》这三部,如果很无聊,还是会去再去看一遍,或者约到同学去一边看一遍玩!
无聊也不会去看的是《沙家浜》,《白毛女》,《红灯记》,《奇袭白虎团》,节奏慢,亮相太多!而坚决不去看,一听到名字都会头发昏的,是《海港》《龙江颂》。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些剧,支撑起了这个时代人们主要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只是也让周围的人的思维,都刻上了样板戏的烙印,大家之间的交流,那都是一版一式,有章可循,对不同意见那就是横眉冷对,绝不可以调和,否则就是犯主义的错误,做事只讲政治正确,且没有中间地带!
有一天,街上突然来了一辆小货车,从车上搬下来很多的纱巾,就堆放在双河镇的新场旅馆门前,原来是外地的厂家,跑来双河摆摊卖自己生产的丝巾,这种摊,平时双河镇上看不到,只是偶然有摆糖画的小摊小贩,摆的时间也不长,摆上一阵挣点钱就走,能全民摆摊的时间,只有赶场那几个小时,所以这家丝巾摊摊由于丝巾花色品种难得的丰富,更关键是不需要布票,这引起了街上居民的争购,杨新也是挤在里面看热闹,同时也是被这一大片的花花绿绿所吸引。
“你们是哪里来的,怎么能在这里卖东西?”一个中年妇女,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买丝巾的人群前面,用质问的语气说道,杨新认识她,是在区公所上班不久的一个女人,而且不是双河人,是最近钦远县不知道从哪里调到双河任职的,而且街上的人都知道,说她只是临时任职,不久还会调走,平时出来官气十足。
卖丝巾的几个男人却不认识她,并没有把她的问话当回事,还以为她是来买丝巾的,想了解是哪里产的,便说道:“这位大姐,我们是资江市那边的棉纺厂的,是国营大厂,你就放心吧!”
没想到这位大姐双手叉腰,然后用样板戏里标准的好人批判坏人的动作,单手伸出,指着这个男人说道:“你们这是违规经营,有投机倒把的嫌疑,立刻收起来,不要卖了!”
这时候旁边又过来一个男人,看来也是资江棉纺厂的人员,有点不高兴的问道:“唉,这位大姐,你是谁呀?做什么的?凭什么要我们收起来!”
面对这个来者不善的男人,这个妇女没有被吓到,反而有一种主角光辉从脑袋上升起来的庄严感,把手收回来,再次双手叉腰,大义凛然的说道:“我就是双河镇镇政府的,对于坏人坏事,我就有职责出面来管理!”说罢用坚毅的目光盯着这几个卖纱巾的坏人!
杨新突然感觉到,现实里的样板戏,远比电影里演的更加严酷,电影里好人胜利了后,电影就结束了,后面是什么结果,电影不会演,大家也看不到,但是现实里,这几个人真的被镇政府当成了坏人,结果就不是一个剧终就打发了的!
卖纱巾的几个人明显的败下阵来,那个质问中年妇女是什么人的男人,语气一下放缓了,急忙申辩道:“哦,这位干部,你好你好,我们不是坏人坏事哟,我们是正规的国营单位!”
说着拿出来几份文件,说道:“你看吗,这是我们出来卖纱巾,单位开的介绍信,这里还有公章!”
这位妇女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单位的大红印章,这可是很权威的证明!不过她似乎在这么多街坊面前的表演没过瘾,特别是那一股凛然之气突然就这么收回去,有点不甘心,又伸出手指着那些丝巾说道:“商品买卖,我们都要求走正规渠道,你们为什么不交给供销社?国营百货店统一出售,你们这样私自出售,就是有投机倒把的嫌疑!”
周围的人群似乎感觉到什么,本来还在千挑万选的动作,都加快了节奏,抓起来一条,只要没坏,颜色是自己要的,赶快的就把钱交了,把丝巾塞进包里,然后就站外面开始看起了热闹!
那个掏出来介绍信的男人大喊冤枉,说道:“大姐,你看看吗?我们厂的介绍信都有说明,一这是我们厂里搞的送货下乡活动,二是为了丰富村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三是我们厂里的丝巾积压不少,可是只靠百货店,供销社这样的销售渠道,还是不能解决产品积压的问题,所以我们厂才搞了这么一个活动!”
没想到这话,反而让这个妇女找到了问题,她马上说道:“做为国营厂,产品的销售要按照政府规定的要求执行,不能私自对外销售,你们这样巧立名目的对外销售,就是违规违法,不过看你们有厂里的介绍信,不是个人行为,我正式通知你们,马上收起来,把东西拉回去走正规渠道,不能再卖了!”
说完她转身朝着购买的人群,高声说道:“居民同志们,这样的东西,我们不能买,要买要去供销社买!”
反复的宣讲了几下,看到人渐渐的没有再买了,才又对着这几个卖丝巾的男人说道:“你们快点收起来,再不收,我就真的要按投机倒把事件来处理,让你们到镇政府好好交代问题!”
那个男人没再说话,招呼着其他人:“收吧,收吧,我们走!”
这个中年妇女直到他们把纱巾都装上了那个小货车,开走了,才在大家的目光之中,昂首挺胸的朝区公所走去!
这对双河镇上的居民而言,无疑是一场现实中的样板戏教育
杨新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的开始长大,看连环画已经引不起他的兴趣了,但是有一天对面的那个小人书摊位,突然宣布第二天会到一本孙悟空的连环画:《三打白骨精》,引起这条街上众多小孩,捏着贰分硬币,早早的到书摊哪里争抢,老板因为这本书太火爆,提前两天就宣布,新书到了,是两分钱看一次!
杨新在外面的争抢能力,在街上基本是垫底的存在,不过当天,书到店后,一众小孩蜂拥而上,对着书摊老板高高的举起手上的两分硬币时,已经被挤到外围的杨新,竟意外的获得了胜利,老板把手伸的长长的,接过了杨新手上的硬币,然后把书递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