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的清晨,城市笼罩在难得的宁静里。雨后的空气带着湿润的草木香,阳光透过“默语”书店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落在陈默正在擦拭的书架上。
书店已经重新开张,只是角落里多了一个小小的陈列架,上面摆着几盆绿植,还有一个相框——里面是苏晚的照片,她穿着浅色的连衣裙,站在书店门口的风铃下笑,眉眼弯弯,像藏着一整个春天。
“叮铃——”风铃清脆地响了,李雯推开玻璃门走进来,身上还带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她刚从警局办完离职手续,制服换成了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长发束成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看起来比之前轻松了许多。
“来了。”陈默放下手里的抹布,转身走向吧台,“还是老样子?”
“嗯,一杯碧螺春,再加两块你做的杏仁饼。”李雯在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窗外街景。经过一周的整顿,城市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行人步履匆匆,街角的早餐店飘出热气,一切都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但只有经历过那场风暴的人才知道,平静之下,有多少人在默默守护。
陈默端着茶和点心走过来,放在桌上:“引航员刚才发来消息,解药已经投入量产,第一批受益者是矿洞里解救出来的实验体,大部分人都在好转。”
“那就好。”李雯拿起一块杏仁饼,咬了一小口,熟悉的甜味在舌尖蔓延开来。她想起第一次来这家书店的情景,也是这样一个雨天,她躲进来避雨,陈默递给她一杯热茶,苏晚坐在旁边安静地看书,风铃在门口轻轻摇晃。
“林栋呢?”她问道。
“去给夜莺送勋章了,”陈默在她对面坐下,端起自己的茶杯,“他说要绕路去看看矿洞那边的纪念碑,顺便把老人和他儿子的骨灰带回来,葬在海边。”
李雯沉默了。矿洞坍塌后,“灯塔”组织在原址建了一座无名纪念碑,上面刻着所有牺牲者的代号,没有名字,却每一个都重如千钧。她想起老人最后挡在张绍林面前的背影,想起那个沉睡在玻璃容器里的年轻人,他们的故事,终于有了一个安宁的归宿。
“对了,”陈默像是想起了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金属牌,递给李雯,“这是引航员让我交给你的,‘灯塔’的正式徽章。”
金属牌是银色的,上面刻着熟悉的螺旋纹路,背面刻着一个“雯”字。李雯捏着徽章,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心里却暖暖的。
“他还说,如果你准备好了,下周可以去总部报道,负责整理维奥科技的遗留资料,配合科研团队完善解药。”陈默看着她,眼神里带着鼓励,“当然,如果你想先休息一段时间也可以,没人会催你。”
李雯将徽章小心翼翼地放进衬衫口袋,贴着心口的位置:“我明天就去。”她抬起头,迎上陈默的目光,“有些事,早点做完,才能早点放下。”
陈默笑了,眼角的细纹在阳光下格外柔和:“我陪你去。正好我也要去交一份关于‘暗河’残余势力的分析报告,林栋整理出了一份名单,据说牵扯到不少商界和政界的人,清理起来需要时间。”
“慢慢来,”李雯喝了口茶,茶叶在水中舒展,“我们已经赢了最艰难的一仗,剩下的,总能一步步解决。”
午后的阳光渐渐西斜,书店里来了几个客人,都是熟面孔。有人在书架前认真挑选,有人坐在角落安静阅读,空气中弥漫着书墨和茶香,温暖而平和。
李雯看着陈默在吧台后忙碌的身影,他正在给一个小女孩找她要的童话书,耐心地听着她叽叽喳喳地讲述学校的趣事,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她突然觉得,或许这就是他们一直守护的东西——不是什么宏大的理想,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而是这样平凡的、充满烟火气的日常。
“叮铃——”风铃又响了,这次走进来的是引航员。他脱下黑色的风衣,露出里面的浅色衬衫,看起来比在矿洞时轻松了许多,只是鬓角的白发似乎又多了几根。
“打扰了。”引航员在吧台前坐下,陈默给他倒了一杯热茶。
“总部那边都安顿好了?”陈默问道。
“嗯,”引航员喝了口茶,目光落在角落里苏晚的照片上,眼神柔和了几分,“苏晚的母亲已经接到消息,她说想来看一看这家书店,等过段时间就来。”
李雯的心轻轻动了一下。苏晚的牺牲,始终是他们心里的一道疤,但时间总会慢慢抚平伤痛,留下温暖的回忆。
“对了,”引航员看向李雯,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你父亲李文的平反证明,还有他当年留下的研究笔记复印件,总部的科研团队说,这些笔记帮了他们大忙,尤其是关于基因序列稳定性的部分。”
李雯接过文件,指尖有些颤抖。她翻开平反证明,上面的字迹工整而郑重,仿佛在宣告着一个迟到了太久的正义。她又拿起笔记复印件,上面是父亲熟悉的字迹,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的研究和担忧,字里行间,都是对科学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谢谢。”李雯的声音有些哽咽。
引航员摇了摇头:“该说谢谢的是我们。你父亲是真正的勇士,他的坚持,最终没有白费。”
夕阳的余晖透过玻璃窗,将书店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风铃在门口轻轻摇晃,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是在为这个宁静的傍晚伴奏。
李雯合上文件,放进包里。她知道,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完成,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身边有陈默,有林栋,有“灯塔”的伙伴们,还有无数像父亲和苏晚一样,为了守护光明而默默付出的人。
风停了,雨住了,阳光正好,未来可期。
她看向陈默,他也正好望过来,两人相视一笑,眼底都藏着对未来的期许。吧台后的茶叶还在水中舒展,空气中的茶香和书墨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名为“生活”的、最动人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