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坐在议事厅东厢的桌前,手里拿着一份刚送来的《每日生产快报》。纸页上写着东岭冶坊昨日出产农具六十七件,西河纺织组新增十五名女工已到位,北山林区木材运输未受阻。她看完,把文书轻轻放在一叠已经批阅过的文件上。
莱昂推门进来,外袍沾着些炉灰。他走到桌边,看了一眼那些数据,点头说:“比预想快。”
“不是预想。”艾琳抬头,“是事实。我们能自己造工具,能种地,能织布。现在缺的不是东西,是出路。”
莱昂没说话,等她继续。
“封锁国以为我们会求他们。”艾琳手指敲了下桌面,“可如果我们不求,反而让他们觉得我们不需要他们呢?”
“你是说,反过来试探?”
“对。”她说,“派两个人,走旧商路,去南方沿海三国。一个去瑞文港,一个去洛恩城。身份要隐蔽,用以前跑货的探子,懂多国话,嘴巴严。”
“带什么?”
“带图纸。”她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折好的纸,展开是一幅简图,画的是用废旧锅片改造成铲刃的方法。“还有这份快报的副本。不多不少,刚好让他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但看不出我们有多急。”
莱昂看着那张图,沉默几秒,然后说:“如果被查到,就是挑衅。”
“所以不能留下痕迹。”艾琳把纸重新折好,“他们出发时不走正门,夜里出城,绕开哨卡。一旦被人盯上,立刻弃信毁物,原路返回。”
“要是没人接呢?”
“那就等。”她说,“只要有一国动心,局面就能破。”
当天下午,两名探子换上平民衣裳,背上小包裹,从王宫后巷离开。一人往南,一人往西南,消失在街角。
五天过去,没有消息。
边境传来新情况:克兰在西北增设两处巡逻队,西谷小道彻底封死。一名商人试图绕行野岭,被抓后货物没收,人被押回国内。
议事厅内,有官员低声议论:“南方怕是不会来了。”
艾琳没回应。她在书房翻看各地报上来的工具交换点登记册,手指停在一页——西河村昨天收到三把旧镰刀,换回一把新锄头。
就在这时,侍从轻声通报:“一位药材商求见,说是从克莱顿方向来,有紧急货单要交。”
艾琳抬眼:“让他进来。”
那人穿着粗布衣,背着药箱,进门后放下箱子,从夹层掏出一封火漆封口的信。艾琳接过,拆开,快速看完。
信是克莱顿公国副相的手书,字迹潦草。大意是:本国对当前局势深表关切,愿派私人代表以访亲名义前来交流民生治理经验,望妥善接待。
她合上信,问来人:“人什么时候到?”
“明日黄昏,走偏门。”
“知道了。你去休息吧。”
那人退下后,艾琳立刻召莱昂过来。两人在地图前站了一会儿,最后决定将接见地点设在书房小厅,不设卫兵列队,不挂旗幡,一切从简。
次日黄昏,一辆不起眼的马车经侧门驶入王宫偏院。车帘掀开,下来一位年长老者,穿素色长袍,戴着斗篷帽。他被引入小厅时,艾琳和莱昂已在等候。
“我是伊万。”老人坐下后开口,“国王的远亲,也是顾问。名义上,我是来看望嫁到贵国的表亲。”
艾琳点头:“欢迎。您一路辛苦。”
谈话开始得很慢。伊万反复强调自己不是官方使节,所说的话不代表政府立场。他只关心民间疾苦,听说贵国遭遇封锁,特来了解情况。
艾琳没提贸易,也没提封锁。她让人端上一碗热粥,说这是百姓现在常吃的。又拿出几张图纸,展示如何用废铁再造农具。
“穷则变,变则通。”她说,“我们没有外援,只能靠自己。”
伊万看着那张锅片改铲刃的图,手指轻轻划过线条。过了很久,他说:“我国今年收成不错,陈麦积压,粮仓快满了。可邻国不愿买,怕得罪封锁联盟。”
艾琳听着,不动声色。
“而贵国……”他顿了顿,“听说急需粗铁?我们边境有些匠户,偶尔会处理矿砂,量不大,但也不是完全没路子。”
莱昂这时开口:“运输怎么走?”
“不能走大道。”伊万说,“得绕山道,夜间行动。也不能留文书,不能记账。一旦出事,双方都可以说不知情。”
“多久一次?”
“先试一次。小批量。若顺利,再议下一步。”
艾琳看向莱昂。莱昂微微点头。
“我们可以提供等值的粮食。”艾琳说,“非官方渠道,民对民交易。你们出铁,我们出粮,数量按实际到货结算。”
“条件苛刻。”伊万说,“但可行。”
“还有一个要求。”艾琳补充,“运输路线必须由我们共同确认,中途不得转手第三方,也不得泄露来源。”
伊万沉吟片刻:“我可以答应。但我需要保证,贵方有能力组织隐蔽运输,并且不会追责于我方人员。”
“可以。”艾琳说,“所有行动由我方主导,你们只需在指定地点交付货物。”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伊万终于松了一口气:“我以为你们会求援。没想到你们手里还有筹码。”
“我们不求人。”艾琳说,“我们谈合作。”
谈话持续到深夜。使者离开前,三人达成初步共识:以粮换铁,民间交易,不留文书,首批发货定于十日后,在两国交界的一处废弃驿站交接。
送走伊万后,艾琳回到书房,桌上还摊着那张驿道图。莱昂站在旁边,用炭笔在图上标出几个可能的转运节点。
“东岭的农具产量还能再提。”他说,“如果铁料跟上,下个月能翻倍。”
艾琳拿起笔,在纸上写下“第一批接应队”几个字,然后圈住三个村庄的名字。
窗外夜风拂过屋檐,吹动了烛火。火焰晃了一下,映在墙上的影子短暂拉长。
莱昂放下炭笔,指着图上一条隐秘山路说:“这条线最安全,但需要熟悉地形的人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