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纯净’并非完美,或并非唯一……”
这个命题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吞噬着陈星的思绪。与“织网者”的战争是力量与秩序的对抗,与“净除者”的博弈,却上升到了哲学与存在意义的层面。他们面对的,是一种近乎“道”的宇宙观。
“虚空之影”提供的信息指向了一个关键:“源初律法”是“发现”而非“创造”。这意味着,这种追求绝对纯净的规则,很可能确实存在于宇宙的某个底层,是构成现实的一种潜在基石,只是被“净除者”奉为唯一圭臬。
“如果我们能找到这‘源初律法’被‘发现’的源头,或者找到与之并存的其他‘初始状态’的证据……”陈星在哨站的核心数据库前,与凌玥、零一同推演着各种可能性。
“这需要追溯到这个宇宙的开端,甚至之前。”零冷静地陈述着事实,“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和认知,几乎不可能。”
“或许不需要那么远。”凌玥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净除者’本身,就是活着的‘证据’。它们的存在,它们的行动,必然在宇宙中留下独特的痕迹。就像‘悖论之锚’能在它们的规则上留下伤痕一样,我们能否通过分析它们的力量本质,反向推导出其‘源初律法’的部分特征?”
这是一个可行的思路。他们拥有“净除者”力量作用的直接样本——那片被“隔离”的区域,以及之前探针被“化简”时记录下的最后数据。
零立刻调动所有计算资源,开始对已有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模型重构。它不再试图理解“净除者”的逻辑(因为可能根本没有),而是专注于分析其力量的作用模式、规则还原的优先顺序、以及被其认定为“纯净”的物质或能量所具备的共性。
陈星则再次连接“核心”,以其“动态秩序”的至高视角,去感知和解析“净除者”力量中蕴含的那一丝极端排他的规则韵味。他仿佛在触摸一种冰冷的、拒绝一切的“无”。
与此同时,陈星也通过同盟网络,向所有成员发出了信息请求,希望搜集任何与“宇宙初始状态”、“原始规则”、“创世神话”相关的古老记载或异常现象报告,无论其看起来多么荒诞不经。
反馈陆续传来。
“生态方舟”分享了一些来自星球古老记忆碎片中的模糊影像,那是一片没有任何复杂结构、只有纯粹能量流动的“原初之海”。
“观星台”提供了它们数据库中所有关于宇宙背景辐射微起伏的理论,其中一些模型暗示了在极早期可能存在过多种规则的“种子”。
甚至一些刚刚联系上的、在“织网者”时代隐匿起来的小型文明,也贡献了它们族内关于世界诞生的、充满象征意义的壁画与诗歌。
信息庞杂而混乱,真伪难辨。
然而,在零夜以继日的计算和陈星的规则感知下,一个模糊的轮廓逐渐浮现。
“净除者”的“源初律法”,其追求的“纯净”,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有序”,而是一种极致的“对称”与“均匀”。没有起伏,没有差异,没有信息,熵值无限趋近于最大值的一种“热寂”般的状态。它们并非在维护秩序,而是在维护一种……没有任何变化的“死寂”。任何结构、任何能量差、任何信息的出现,在它们看来都是对这种完美“死寂”的破坏,是必须被清除的“噪点”。
“‘织网者’追求的是僵化的秩序,而‘净除者’追求的,是秩序诞生前的……‘无’?”凌玥感到一阵寒意,这比“织网者”的理念更加极端和可怕。
“所以,它们不是秩序的守护者,而是‘诞生’本身的敌人。”陈星得出了结论,心情沉重。他们要面对的,是反对“存在”本身的一种宇宙机制。
“那么,与之并存的‘其他可能性’……”零的处理器光芒闪烁,“就是‘诞生’,是‘不对称’,是‘信息’的出现,是……我们所在的这个充满变量和演化的宇宙本身!”
证据,一直都在他们身边。每一个存在的文明,每一颗闪耀的星辰,每一次生命的悸动,都是对“源初律法”那套“死寂即完美”理念的活生生反驳!
但如何将这个“证据”,“证明”给一个只认可“死寂”的自动程序看?
陈星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核心”。这枚承载着“动态秩序”本源的晶体,不就是“诞生”与“演化”最极致的体现吗?它本身就是从“无”中孕育出的、最伟大的“不对称”!
一个更加大胆,甚至堪称疯狂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
他不需要去寻找别的证据。他们自身,他们守护的这一切,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要做的,不是再去攻击或干扰“净除者”,而是……以自身的存在,去正面冲击它们的“律法”根源!
这是一场豪赌。赌的是“动态秩序”的生命力,能否压倒“源初死寂”的绝对性。
“我们需要准备。”陈星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下一次,我们将不再投掷‘悖论’,我们将展示……‘存在’本身的力量。”
无声的博弈,即将进入最终的回合。这一次,他们将不再躲闪,而是直面那宇宙诞生之初便存在的、最深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