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明又惊又佩,揉着发麻的手腕使出南拳招式,双拳如雨点般砸来。林小羽双手“沾粘手”轻贴其臂,如胶似漆般粘连跟进,对方拳力刚发即被卸去;待周正明旧力已尽新力未生,林小羽突然转腰拧臂,右拳“鲤鱼扫尾劲”螺旋发力,直击其胸口——这拳看似轻柔,却带着螺旋透劲,周正明踉跄后退三步,撞在石堆上才稳住身形,胸口竟留下淡淡的拳印。
“好个‘绵里裹铁’!”周正明捂着胸口赞叹,“这劲透得我五脏都颤,却半点不伤身,真是神了!”林小羽收拳笑道:“南拳刚猛,得用缠劲卸了再发劲,硬接反倒伤了你。”
此时片场突然骚动,几名工作人员抬着特制的“气爆筒”过来——这是拍“拳破石墙”戏份的道具。导演解释道:“林先生,等会儿您劈这面假墙,我们同步引爆气爆,尘土飞起来效果更震撼。”林小羽却摇头,走到用三合土夯实的假墙前:“不用道具,我试试真劈。”
众人都愣住了,这墙虽不是实心石墙,却也坚硬异常。李老捋着胡子点头:“他的六合劲能劈透劲石,这墙不在话下。”林小羽深吸一口气,丹田精血往右手涌,掌根如斧般对准墙面的中心位置,腰身猛地扭转——“劈掌”落下的瞬间,掌力透过墙面,三合土竟被劈出一道尺许深的裂痕,碎屑顺着劲路洒成弧线,比气爆效果更显凌厉。
“我的天!”陈默赶紧推近镜头,拍裂痕里清晰的掌印,“这才是真功夫!比任何特效都震撼!”小赵的便携机则捕捉到墙后藏着的测力仪——数值显示刚才那一掌竟有三百斤力道,且完全透入墙体,没有半点涣散。
拍摄渐入尾声,最后一场戏是“王郎传拳”,需要林小羽展示螳螂拳的核心招式。他站在九根青石桩间,左脚踩桩,右脚点地,先演“六合桩”的定式:手沉如坠铅,眼定如观靶,身稳如扎根,步法扎得四平八稳。接着身形一动,左拳“圈捶”打向桩身,右拳“崩捶”紧随其后,两拳间隔不过半秒,桩身竟发出“嗡嗡”的共鸣声;再换“双桩连环劈”,左右拳交替劈出,劲气裹着拳锋,在桩上留下深浅一致的拳印。
“加试个‘测劲石’!”李老让人抬来一块仿制的六合劲石。林小羽走到石前,盯着上面的螺旋纹路,右手握拳缓缓蓄力——这次他没急着出拳,而是先以“沾手”轻触石面,感知内里的反震劲,待丹田精血与劲气完全融合,才猛地劈下。拳头刚碰到石面,纹路就“唰”地全亮了,连石基都微微颤动,石缝里的尘土簌簌掉落。
“这是‘透骨劲’的极致!”李老激动得声音发颤,“我师父一辈子都没让纹路全亮过!”赵山凑过来摸了摸石面,指尖沾着细碎的石屑:“这力道能透进三尺深,比电钻还厉害。”
陈默将这一幕完整拍下,镜头从亮透的劲石摇到林小羽的背影,与日照武馆的结尾镜头形成呼应。“纪录片的收尾有着落了。”他对小赵说,“从蓬莱的八步崩到今天的透骨劲,一条传承线全串起来了。”
杀青宴设在影视基地的餐厅,刚开席,周凯就拿着个烫金信封进来,脸上带着喜色:“林先生,陈导,有个好消息!”他把信封递给林小羽,“这是扶桑国空手道协会的邀请函,专门请您去拍纪录片,重点拍松涛馆流。”
林小羽拆开信封,里面的中文翻译件写得清清楚楚:松涛馆流是扶桑空手道四大流派之一,以大开大阖、腿法刚猛着称,类似中国北派少林拳,协会听闻他在电影中展现的真功夫,希望他能参与拍摄《空手道与中华武术的对话》,先从松涛馆流的基础技法拍起。
“松涛馆流我知道。”李老放下酒杯,“他们的弓步大马很扎实,腿法能踢到腰以上,就是少了咱们螳螂拳的巧劲。”赵山也凑过来:“听说他们练‘平安型’的套路,讲究动作走直线,跟咱们的‘闪赚腾挪’正好对比。”
陈默眼睛一亮:“这可是好题材!螳螂拳是‘以巧破力’,松涛馆流是‘以刚制刚’,拍出来肯定有看头。”周凯笑着补充:“对方说了,所有武馆都开放拍摄,还请了松涛馆流的八段高手当顾问,保证招式地道。”
林小羽摩挲着邀请函上的“松涛馆”三个字,丹田精血竟轻轻颤了颤——就像当初摸到螳螂劲谱时的反应。他想起马老说过的“武术无国界,传承有担当”,抬头看向陈默:“纪录片的设备能尽快准备吗?”
“随时能走!”陈默拍着胸脯,“素材都导完了,补拍点电影杀青的镜头,咱们就能出发。”小赵也兴奋地接话:“我早就想拍空手道的‘破板’了,到时候跟林师傅的劈石对比着剪,绝对精彩!”
夜色渐深,餐厅的窗户映着远处的海景。林小羽看着桌上的六合劲谱,又看了看那份来自扶桑的邀请函,突然笑了。从蓬莱的青石桩到日照的劲石,从纪录片的镜头到电影的银屏,他手上的功夫越练越精,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但这担子,扛得踏实。
李老端起酒杯走过来,杯沿与林小羽的杯子轻轻碰撞:“去了扶桑,别忘了露两手真功夫,让他们知道老祖宗的东西有多厉害。”林小羽仰头饮尽杯中酒,掌心泛起淡淡的青色劲气:“您放心,螳螂拳的劲,能劈透石墙,也能架起桥梁。”
窗外的海风又起,卷着咸涩的气息掠过影视基地的招牌。陈默已经在和小赵商量拍摄计划,周凯则在联系扶桑的接待方,赵山捧着六合劲谱,正琢磨着怎么把螳螂拳招式讲给空手道高手听。林小羽站起身,望着东方的夜空——那里的星星正亮得通透,像极了被他劈亮的六合劲石,也像极了松涛馆流武馆里等待被敲响的木靶。
他的脚步,又要朝着新的方向迈去了。这一次,是跨海的传承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