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沙盘分析德国专家团,发现其背后隐藏的商业目的
夜色像一块厚重的墨色绒布,将整座省城包裹起来。省委大楼的灯光次第熄灭,只剩下少数几个窗口还亮着,如同黑夜中不肯闭上的眼睛。
走廊里,李瑞、马叔和苏晓三人离去的脚步声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亢奋,仿佛奔赴战场的士兵领到了最精良的武器。方才的愁云惨淡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紧张与期待的昂扬。他们知道,今夜无人能眠。
林舟没有立刻离开。他回到了那间分配给他不久,但已见证了数次风暴的办公室。他没有开主灯,只留了一盏桌角的台灯,昏黄的光晕将他笼罩其中,在他身后的墙壁上投下巨大的、沉默的影子。
他走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即将被他亲手搅动风云的城市。无数车灯汇成金色的河流,奔流不息,每一盏灯下,都是一个家庭,一份生计,一个具体的悲欢。江东钢铁集团的那片厂区,在城市的远端亮着一片倔强的光,像一头盘踞在暗处的钢铁巨兽,即便沉睡,也散发着危险的气息。
明天,他将带着一群金发碧眼的“武器”,闯入那头巨兽的巢穴。
但这武器,真的只是武器吗?
林舟缓缓闭上眼睛,意识沉入脑海深处。
刹那间,现实世界褪去色彩,一个由无数光点和数据流构成的虚拟沙盘在他意识中展开。整个省城的立体模型静静悬浮,道路、建筑、人流、资金流……一切都清晰可见。
他意念一动,调出了刚刚从外事办刘畅那里获得的信息。
【事件输入:德国专家代表团】
【成员构成:弗劳恩霍夫协会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德国能源署、西门子能源、博世热力技术……】
【领队:汉斯·舒马赫教授】
【目的:就“零碳城市”计划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
随着信息的录入,一个全新的模型在沙盘的东部边缘生成。它像一颗璀璨的金色星辰,散发着代表“机遇”和“顶尖科技”的耀眼光芒。一条金色的虚线从它身上延伸出来,指向省城的中心,线上标注着“技术合作意向”。
一切看起来都和电话里说的一样,美好,且恰逢其时。
但林舟的目光没有停留在表面。他知道,任何跨越万里的“恰逢其时”,背后都有着比巧合更坚实的驱动力。
“解析模型核心诉求。”他向沙盘下达了指令。
金色的星辰模型开始高速旋转,外层的光芒逐渐变得透明,露出了其内部复杂的结构。原本那条单纯的“技术合作意向”金线,开始分化、重组。
林舟“看”到,代表着“学术交流”和“技术分享”的几条分支,确实存在,但它们纤细而黯淡,如同毛细血管。而在这些分支之下,一条粗壮得多的,涌动着赤红色泽的管道,才是整个模型的核心骨架。
管道上,几个关键的节点闪烁着刺目的光芒:
【节点一:市场准入与标准制定】
数据流显示,德国方面对于省城乃至整个中国庞大的新能源市场,抱有极大的野心。他们不仅仅是想卖设备、卖产品,更深远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次合作,将德国的“工业4.0”能源标准、智能电网协议、碳排放计算方法,植入到中国未来城市的建设蓝图中。一旦成功,他们将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后续的市场份额将如探囊取物。
【节点二:专利授权与技术壁垒】
另一股数据流展示了他们庞大的专利库。他们带来的“先进技术”,每一项都包裹在层层叠叠的专利壁垒之中。合作可以,但核心技术转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们更倾向于高价的专利授权和合资建厂,牢牢将产业链的顶端控制在自己手中,让中方成为他们技术体系下的高级“代工厂”和“应用市场”。
【节点三:商业利润预期】
沙盘甚至根据德国几家企业的财报和市场分析,推演出一个惊人的数字。如果他们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未来十年内,仅在江东一省,他们能够获取的商业利润,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远超任何“技术援助”的投入。
这根本不是来送枕头的慈善家,而是一群嗅觉敏锐、目标明确的顶级鲨鱼。他们闻到了血腥味——中国能源转型这块巨大蛋糕的血腥味。
林舟的意识继续下沉,探查着这个模型的更深层次。
很快,他在模型的边缘地带,发现了一个微弱但持续闪烁的警报信号。
【外部压力:来自美、日同行的竞争】
沙盘显示,就在德国代表团启程的同时,几家美国和日本的能源巨头也在密切关注江东省的动向。他们同样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并且在某些领域(如储能电池、氢能源)与德国存在直接竞争。德国人之所以如此“急切”,如此主动,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他们必须抢在对手之前,在中国这个最具潜力的市场上,打下第一颗钉子。
原来如此。
林舟的意识从沙盘中抽离,缓缓睁开眼睛。窗外的城市夜景依旧,但此刻在他的眼中,一切都已不同。
他看清了棋盘的全貌。
这盘棋,有三方玩家。
第一方,是以江东钢铁集团为首的,省内庞大的传统工业利益集团。他们的诉求是“求稳”,是保住眼前的饭碗和利益,他们是他变革路上最直接的绊脚石。
第二方,是即将到来的德国专家团。他们的诉求是“求利”,是抢占未来的市场和标准,他们是他手中最锋利的武器,但也是一柄可能伤到自己的双刃剑。
第三方,就是他自己,以及他背后的省委,和那个“零碳城市”的宏伟蓝图。他的诉求是“求强”,是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既要利用德国的技术,又绝不能被对方扼住咽喉,成为资本的附庸。
三方博弈,犬牙交错。
江东钢铁集团以为自己明天要面对的,只是一个初出茅庐、根基不稳的“林指挥”。
德国人以为自己明天要面对的,是一个急于求成、渴望技术的巨大市场。
他们都只看到了棋盘的一部分。
而林舟,在沙盘的帮助下,看到了全局,看到了他们每个人的底牌和软肋。
他嘴边逸出一丝笑意。这盘棋,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
他最初的计划,只是借德国人的势,去冲垮江钢的舆论阵地。这是一个漂亮的“借力打力”,足以解决眼前的危机。
但现在,在洞悉了德国人的真实意图后,这个计划的格局,显得太小了。
他不仅要赢下明天与江钢的战斗,更要在这场战斗中,为接下来与德国人的谈判,埋下第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他要让德国人看到他的价值,不仅仅是市场,更是他掌控这个市场的能力。他要让他们明白,与他合作,能得到比他们预想中多得多的东西;而与他为敌,则可能一无所获。
他要的,不是一次简单的公关胜利,而是一场彻底的,让所有参与者都对他建立起“敬畏”的立威之战。
林舟回到办公桌前,拿起那部内部电话,拨通了李瑞的手机。
电话几乎是秒接,那头传来李瑞和背景里键盘噼啪作响的声音:“老大!我正在弄ppt,保证明天让你惊艳全场!”
“做得很好。”林舟的声音很平静,“但你现在停一下,在ppt的结尾,新加一页。”
“加什么?”李瑞有些疑惑。
林舟看着窗外那片深沉的夜色,一字一句地说道:
“加上一页,标题就叫——‘关于发起建立中德绿色能源技术标准合作倡议的初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