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上,老师捧着几盆幼苗走进教室:“这学期我们做‘植物生长观察’,每人认领一盆树苗,每周记录生长变化,把观察日记贴进故事册吧!”七岁的八宝眼睛亮起来,围着幼苗叽叽喳喳认领——熙安选了海棠,溪然抱走垂柳,顾念瑶心一起领了盆桂花,辰宇沫希挑了紫薇,泽安汐玥则抢着要了玉兰,各自的姓名故事册里,又多了“植物观察页”。
熙安刚把海棠苗抱回座位,就举着相机蹲下来拍特写:“要把每片叶子的纹路都拍清楚!”他在故事册“观察页”贴好照片,又画了张“生长预测图”:用绿色彩笔标注“下周会长2片新叶”,还在旁边写“每天早上8点浇水,下午5点晒太阳”。放学回家,他特意把海棠放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和去年拍的树苗照片对比:“你要好好长,我每周都给你拍‘成长照’!”
溪然的垂柳苗刚到家,就被她安置在窗边。她每天清晨都会蹲在苗前,用软尺量新枝的长度,再把数据记在故事册上:“3月15日,新枝长1.2厘米,冒了1个新芽。”她还在日记里写:“垂柳的枝条软软的,像小姑娘的辫子,风一吹就晃呀晃,好像在和我打招呼。”苏清颜帮她把软尺的刻度画在故事册旁,又绣了片小小的柳叶,衬得日记页格外清新。
顾念和瑶心的桂花苗放在吉他旁,两人每天练琴时,都会给它浇点水。“老师说植物听音乐长得好,”瑶心边弹电子琴边说,顾念则在“观察页”贴了张桂花苗和吉他的合影,写:“每周三、五弹《生长歌》给它听,看看会不会长得更快。”他们还在谱子旁标注“桂花听曲记录”:3月18日,弹完歌后,新芽好像挺了挺腰。
辰宇和沫希的紫薇苗成了“积木搭档”。辰宇用彩笔在故事册上画了紫薇的生长路线图,沫希则用积木搭了个“迷你生长架”,每天调整架子高度,和紫薇苗比着长。“今天紫薇长了0.8厘米,我的积木架也高了0.8厘米!”沫希举着软尺喊,辰宇赶紧把这一幕拍下来,贴进“观察页”:“要和紫薇一起长高,看谁先到1米!”
泽安和汐玥的玉兰苗被放在足球旁,泽安每天踢完球,都会蹲下来给它松松土:“玉兰要像我一样,长得壮壮的!”他在故事册上画了个足球和玉兰苗的对比图,写:“等玉兰开花,我就带它去看足球赛。”汐玥则用亮片给玉兰苗做了个小牌子,上面写“汐玥和泽安的玉兰”,插在花盆里:“这样玉兰就知道我们是它的小主人啦。”
两周后的科学课上,八宝带着故事册展示观察成果。熙安的海棠真的长了2片新叶,他把前后对比照片贴在一起,老师笑着说:“熙安的观察真仔细,照片拍得像专业摄影师!”溪然念了自己的垂柳日记,柔软的文字让全班同学都笑了;顾念瑶心播放了《生长歌》,还展示了桂花苗的生长数据;辰宇沫希的积木架和紫薇苗一样高,引得大家阵阵惊叹;泽安汐玥的玉兰苗冒出了小小的花苞,成了全班的“明星幼苗”。
老师在每个孩子的“观察页”上都写了评语:“用眼睛观察,用心灵记录,你们不仅在看植物生长,也在记录自己的七岁时光。”
放学回家,八宝把玉兰苗围在中间,看着小小的花苞,讨论着开花时要做什么——熙安要拍“花苞绽放延时照”,溪然要写“玉兰开花记”,顾念瑶心要编《玉兰花歌》,辰宇沫希要搭“玉兰花城堡”。他们的故事册“观察页”上,又多了新的期待,就像泽安写的那样:“玉兰在长,我们也在长,七岁的日子,和树苗一起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