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旁那番意有所指的对话,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苏恬心中持续漾开一圈圈复杂的涟漪。一夜辗转反侧,第二天清晨醒来时,她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但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明和坚定。
古镇特辑的最后一天,任务相对轻松,主要是补拍一些互动镜头和进行最后的“资产结算”。团队利用前一天“告别宴”后剩余的“古镇币”,在古镇市集上进行最后一次采购,为这段旅程画上句号。
气氛比起前两日,少了几分争分夺秒的紧张,多了几分即将分别的轻松与淡淡感伤。夏小暖拉着苏恬在各个摊位前流连,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要带什么特产回去送人。程诺和阿金则在为最后一点“古镇币”是该买吃的还是买个小纪念品而“争论不休”。赵曜依旧沉稳,已经选好了给家人的礼物。
顾景琛依旧是那个独特的存在。他没有参与热烈的讨论,只是安静地走在队伍中,目光偶尔掠过街边古老的建筑和手艺人的摊位,像是在做最后的观察和记录。他的存在感依旧强烈,但苏恬发现,自己似乎不再像最初那样,因为他的靠近或注视而心慌意乱到无法自持。
篝火夜他的那番话,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心中的某个枷锁。无论他的初衷是提点还是其他,她都将其视作了一种向前的动力。她开始学着以更平和、更专业的心态,去面对这个复杂而充满魅力的男人。
在一个卖手工纸鸢的摊位前,苏恬被一只绘制着简洁云纹的沙燕风筝吸引了目光。摊主是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低头专注地修补着另一只风筝的骨架。
“姑娘,喜欢这个?”老人抬起头,笑容慈祥。
苏恬点点头,拿起那只沙燕仔细看着。线条流畅,用色淡雅,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
“这云纹画得很有味道。”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身旁响起。
苏恬没有回头,也知道是谁。她轻轻“嗯”了一声,手指摩挲着风筝的竹骨。
顾景琛站到她身边,也看着那只风筝,并未多言。阳光透过古老的屋檐,在两人之间投下斑驳的光影。周围是市集的喧嚣,但他们所在的这一小方天地,却仿佛瞬间安静了下来。
摊主看着他们,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继续低头忙活自己的事。
最终,苏恬用自己份额里最后一点“古镇币”买下了那只沙燕风筝。她没有看顾景琛,只是小心地将风筝卷好,拿在手中,仿佛握住了一份对这段特殊旅程的纪念,也像是握住了某种决定。
顾景琛的目光在她小心翼翼的动作上停留了一瞬,随即移开,走向下一个摊位。
下午,所有录制正式结束。告别时刻到来,众人互相拥抱、合影,约定着下次再见。夏小暖抱着苏恬不撒手,嚷嚷着回去就要约饭。程诺和阿金也过来和苏恬击掌告别,感谢照顾。赵曜依旧是温和地笑着,说了句“保持联系”。
轮到顾景琛时,他站在苏恬面前,依旧是那副清冷模样,但眼神似乎比平时柔和了些许。
“顾老师,谢谢这几天的照顾。”苏恬率先开口,语气真诚而坦然,带着后辈的尊敬,却不再有之前的闪躲和慌乱。
顾景琛深深看了她一眼,似乎想从她平静的眼眸中读出些什么。片刻后,他微微颔首。”他顿了顿,补充了两个字,“保重。”
没有多余的言语,没有逾越的举动,只是简单的“保重”二字,却仿佛承载了某种未尽之意。
“顾老师也是。”苏恬微笑着回应。
他点了点头,转身走向自己的团队,背影挺拔,很快消失在古镇的青石板路尽头。
苏恬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转角,心中一片平静。她知道,古镇的这场“对手戏”暂时落下了帷幕,但属于他们之间的故事,远未结束。
回程的飞机上,苏恬靠着舷窗,看着窗外翻涌的云海,思绪万千。古镇的三天两夜,像一场短暂而深刻的梦。有汗水,有欢笑,有团队协作的温暖,也有与顾景琛之间那些难以言明的试探与暗涌。但更重要的是,她似乎在这段旅程中,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己,也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方向。
飞机落地北京,打开手机,周明的信息和未接来电提示蜂拥而至。她深吸一口北京干燥而熟悉的空气,一种名为“归属”和“责任”的感觉油然而生。
没有回家休息,苏恬直接让司机开往了周明发来的一个地址——位于东四环的那处文化创意园。周明已经等在园区门口,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兴奋。
“走走走,带你看看我们未来的‘根据地’!”周明迫不及待地领着苏恬走向那栋独立的两层小楼。
小楼的外观保留了红砖墙的工业风,但搭配了大幅的落地玻璃,显得现代而通透。推开门,内部还是毛坯状态,空旷而充满可能性,阳光透过巨大的窗户洒进来,照亮了空气中漂浮的微尘。
“怎么样?位置、空间、格局,我都觉得特别合适!”周明兴奋地比划着,“这里可以做公共办公区,那边隔出来做你的办公室和会议室,楼上可以做休息室、化妆间和小的会客区……”
苏恬慢慢地走在空旷的房间里,脚步落在水泥地上发出轻微的回响。她看着这片尚未被定义的空间,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开始勾勒未来的图景——这里会摆上办公桌,那里会放上绿植,墙上会挂上她的剧照或者喜欢的画,团队成员会在这里忙碌地穿梭,讨论着下一个项目……
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激动、忐忑和巨大期待的情绪充斥着她的胸腔。这是她的工作室,她事业的新起点。
“就这里吧,周哥。”苏恬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对周明,眼神明亮而坚定,“我觉得很好。”
周明愣了一下,随即笑容大大地绽开:“好!我这就去跟业主谈细节,尽快把合同签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苏恬的生活被工作室的筹备工作填满。和周明一起讨论装修方案,审阅团队成员的最终简历并敲定入职,处理与原来公司的解约手续,同时还要筛选周明初步过滤后的剧本和代言邀约。
忙碌,却充满了自主的快感。每一个决定,无论大小,都关乎着她未来的发展路径,这种感觉让她疲惫,却也让她无比充实。
这天晚上,苏恬终于有时间坐下来,仔细阅读周明发到她邮箱里的那份《关于成立个人工作室的可行性评估报告》。报告详细分析了市场环境、竞争优势、风险评估以及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数据翔实,逻辑清晰。
当她翻到报告最后一页,看到那句“建议尽快推进,抢占市场先机”的结论时,她放在鼠标上的手,缓缓握紧。
她拿起手机,拨通了周明的电话。
“周哥,”她的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我们开始吧。”
电话那头,周明沉默了两秒,然后传来一声如释重负又充满干劲的笑声:“就等你这句话了,苏老板!”
挂断电话,苏恬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北京的万家灯火。手中的手机屏幕还亮着,上面是周明刚刚发来的、需要她最终确认的工作室Logo设计草稿。
古镇的篝火已然熄灭,但心中那团名为“未来”的火焰,却正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