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韩生悯的娘子,他也确实是有些看不上,目光短浅,一股小家子气,还是一个扶弟魔。整天都是她娘家兄弟如何。
扶弟魔这个词,他还是从他娘子那里听到的,还别说用来描述某人女子挺合适的。
韩生悯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后又叹了一口气,神情复杂的说道:“宋兄。你说的也有道理,我回去再好好想想办法。”
这时,宋瑾走上前,恭敬的向韩生悯行礼道:“韩叔叔,我相信弟弟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的。
我也可以把我的读书心得分享给他,或许能对他有些帮助。”
韩生悯看着懂事的宋瑾,脸上不由的露出了笑来,说道:“那就多谢瑾儿了。有你这个榜样在,我家小子说不定真能有所改变。”
他想着是真羡慕宋书宴的这几个儿子啊,聪慧过人,懂事贴心,果然都是别人家的。
说起儿子,他家如今也不少了。
韩生悯的娘子,这两年又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加上前面的一儿两女,他已经有三儿两女了,孩子比宋书宴的多。
但一个成器的都没有,长子也就不说了,被他娘给宠坏了,夫子都赶走了三个。
老二看着有些呆,反应也是木木的,还不如老大聪慧,至于老三还太小看不出什么来,真希望最小的这个聪慧一点吧!
也不知道是不是媳妇没娶对的缘故,他总觉得他媳妇不如宋书宴的媳妇聪明,连生出来的儿子,都没有人家儿子聪慧。
宋书宴家的那个调皮捣蛋的二小子,他见识见过的,虽然是有些顽皮,但人家聪慧啊,脑筋转的飞快,一般孩子玩不过他。
很快就到了宋瑾考童生试的这日,童生试要考五天,每隔一天考一场,黎明入场至日落交卷,总计考五天。
考试内容以四书文和试帖诗为主,首场通过者方可参加后续场次。
宋瑾在家中吃过简单的早餐,拿上一块干麦饼,早早便来到考场外等候。
这块干麦饼是顾青荷特意制作的午食,里面没放别的东西,只有一点点花椒跟盐,吃着干香干香的,即便是被捏碎了也能吃。
之前她也不是没想过弄方便面,芝麻糊之类的东西,但是后面儿子宋瑾告诉她不行。
首先进入考场,考试所携带的东西都会被检查,麦饼都要被撕碎更别说方便面了。直接就给你捏成渣渣了,还怎么吃?
其实就是糊糊之类的东西,是要用水冲开,虽然好吃但饿的快还容易上厕所。
然而科举考试中,是有一条隐形规矩的,那就是考生不得走出考舍上厕所。
一旦去过茅厕,后面不管考卷写的多好也不可能中举,人家直接给你按一个屎印子,罢黜了。
别问,问就是你离开过考舍有作弊嫌疑,即便是没有抓到,没有证据,那也有嫌疑。很多事情只要有嫌疑那就足够了。
因此在准备考场上所携带的饮食时,是不能有水的,只有这样才能不上厕所。
万一有考生憋不住想要上厕所怎么办?
那也只有半夜偷偷在考舍内解决,一到出了号房,你本场考试也就作废了。
正是因为这些奇葩规定,顾青荷放弃了自己那灵机一动的想法,还是老老实实的给孩子准备无水又耐饿的干麦饼。
为了避免孩子口渴,不敢喝水,顾青荷制作麦饼时连盐都不敢放,但又怕不吃盐没力气,于是只放了一点点盐提味。
好在童生试一场只考一天,早上吃两三个白面馒头,然后去考场再吃一个饼子,基本上就能够熬到晚上放考回来了。
宋瑾看着周围紧张不安的考生们,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时辰已到,入场的号角响起,他也随着人群有序进入考场。找到自己的座位后,他小心的铺开纸笔,等待着考题发放。
第一场考试开始,宋瑾拿到试卷,迅速浏览了一遍题目。四书文的题目他并不陌生,平日里的刻苦研读让他胸有成竹。
他略作思索,便奋笔疾书起来,笔下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般倾泻而出。
试帖诗的题目也难不倒他,他巧妙地运用所学,将诗句组织得意境优美、对仗工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考场上只听得见沙沙的书写声。宋瑾全神贯注的答题,丝毫没有注意到周围考生们的焦虑与烦躁。
日落时分,他自信地交上答卷,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了考场。
他知道,首场考试他发挥得不错,接下来,只需继续保持状态,迎接后续的挑战。
第一场考试完毕后,翌日下午官府就会把第一场考试通过的人员名单贴出来。
然而第二日清晨就会开始考第二场考试,宋瑾很幸运的在名单之上,通过了一场考试。见此一幕,全家人都不由的为他高兴。
因为第一场考试主要是刷人的,将没有学识的人,想要投机取巧的人给刷下来。
这一场考试的通过率,其实只有百分之二十,这一场考试过了后,后面的几场考试,就不会刷人了,直到考试结束。
然后才会公布上榜人员名单,只有榜上有名之人,才能在四月去府城接着考。
不过为了不影响宋瑾这孩子后面的发挥,一家人对于这个结果一直都是冷处理。
不表现的过于激动,也不会一点意思都不表达。祝福两句也就算了。
县试五场考试中,其实第一场是最难的,后面几场只是为了排名,跟第一场比起来算不上多难,宋瑾很快就考完了。
考完试之后的宋瑾,整个人都萎靡了一圈,精神状态极差,回家倒头就睡,这一觉睡了六七个时辰,等翌日起床这才恢复。
然后一家人就进入了紧张的等待当中,三日后,上榜名额公布出来了。
这一次参与县试考试的人数是八十人,总共上榜却只有十五人,宋瑾很幸运的上榜了。接下来他就要去府城参与考试了。
府试的时间是四月份,距离现在开考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于是宋瑾便跟着宋书宴提前出发,而顾青荷则带着另外几个孩子回了金秋村。
没办法春天已经来了,家里不仅要忙着春耕。顾青荷还要在家里安排人手养蚕。
这可是一年之中家里最大的几笔收益,顾青荷怎么可能不亲自盯着,至于儿子宋瑾那边,有他父亲陪着一块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