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们来说,定安县下面的金秋村就是一个偏僻的乡下小地方,又哪里配得上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城里人居住?
要不是宋家请董夫子前去教书,束修给的实在是多,是府城其余人家给的三倍,他们也不会同意董老夫子去那个乡下小地方的。
至于董浩岐之所以跟着董老夫子来金秋村,那完全都是董老夫子自己硬要带的。
他不放心把这个天资聪颖的孙子交给家里的任何人,于是强硬的带走了。
对于要跟着爷爷去乡下的学堂,董浩岐自己肯定是不愿意的。
他好好的一个大城市的读书人,让他去乡下跟一群又脏又臭的泥腿子坐在一块读书,他简直难受的要死好吗?
益州城到金秋村的路途很远,这一连七八日的马车之行,让他倍感的难受。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宋家足够豪气,每日给他送来的饭食都非常的丰盛,四个大菜各个都有肉,主食也是精米精面。
这可比他在家里吃的好多了,他在家中因为是长孙的缘故,爷奶经常把好吃的食物都留给他。
可即便是这样,他也就顶多比弟弟妹妹们多吃一个鸡蛋一个鸡腿,或者几块点心。
至于别的真没有,他家中并不富裕,读书的人又多,爷爷还要进京赶考,一家人要把银钱都省出来自然是过得紧巴巴的。
他一年才能做一身新衣裳,而他的那些弟弟妹妹们,三五年能穿一件新衣就不错了。
然而跟着宋家回金秋村的路上,可能是宋家那位顾娘子见他穿的单薄,怕他冻伤寒了。
于是直接让人裁了布给他做了四套衣裳,里里外外加鞋袜十几件呢。
这可把董浩岐给高兴坏了,毕竟他也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郎而已。
虽然他很清楚,宋家人对他这般好,是看在他爷爷的面上的,但他依旧无法拒绝。
“瑜之兄?你要参加这一届的科举啊?”
自从董夫子到来后,学堂很快就恢复正常上课了。董浩岐也在学堂里读书。
不过他眼高于顶谁也看不上,都是一群乡下的泥腿子。
他根本就不拿学堂里的那些孩童当同窗,唯一认可的也就只有宋家几个位公子,他也只把宋瑾几个当成跟他一个阶级的人。
毕竟宋家是真有钱,半个村子的田地都是他家的,乡下的宅院都是一大片,据说有几百间屋子,而且在府城也有宅院。
是他心目中的大户人家,虽然是住在乡下的,但他还真不敢拿人家当泥腿子。
自己住的宅院,上学的学堂,以及爷爷的束修,都是人家宋家给提供的。
原本这样也就算了,吃的好住的好。在乡下读书就在乡下读书吧!除了跟府城比什么意思外,其他的倒也不错。
然而他的爷爷今早却告诉了他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明明比他还小一岁的宋瑾,居然今年就要下场参加科举,他疯了吗?
他才十二岁啊,启蒙读书才六年,他能考中吗?这么自信的吗?
“报名费又花不了几个钱?我家在县城那边也有宅子,过去住几天试一试呗。
考不中又继续回来读书,总要见识一下科举长啥样吧?看一看自己的能力达到那个水平了,明年又继续考呗。”
宋瑾不在意的说道,他完全没把这次科举给放在心上,就想下场见识一下。
跟别人那种准备妥当孤注一掷,破釜沉舟,必定高中的心态完全不同。
他家里又不差钱,考个试而已,有什么好紧张的,这一次没过下一次又来呗。
宋瑾之所以敢这样做,完全是家人给他的底气,他家有能力让他一直考下去。
而不用担心考资的问题,不像一些穷书生,一次没中再考一次全家就要举债度日了。
因此他们把每一次考试的机会都看的极为重要,没把握之前轻易不会下场一试。
可宋瑾不一样,他有一个穿越的娘亲,有着多年应试教育的考试经验。
在顾青荷看来科举跟专科考试一样,考不过就多考考,多积累经验。
所以母子两人这才没有将一场考试看的多重要,也从未把希望放在一场考试上面。
只是想让宋瑾去体会一下,科举正式考试时,那种紧张又严肃的考场。
“你,你家可真有钱。”
董浩岐原本是有一肚子的话想要说的,然而在听到的宋瑾那有些凡尔赛的回答后,最终只化成了一句话,你家可真有钱。
是啊,宋家有钱也不在乎科举要考几次,反正只要朝廷开考,那就去试一试,不过也没关系,多考一考就是了。
但是他不行啊,他的每一场考试都要算着来,要有极大的把握后才敢下场尝试,不然仅几场考试的费用,就能把他家拖垮。
科举会试虽然给官府交的银钱并不多,但秀才的名帖五家联保,这些也是要送礼花银子的,不然别人凭什么为你担保?
其次就是路费食宿,董浩岐虽然说是住在府城的,但祖籍却并非益州府。
他要考童生试还要回到祖籍县城考,这一来一回再加上食宿就要不少银钱了。
他家住在府城的,若是中了秀才乡试倒是有不少的优势,至少不用去外地了,也用不着花一笔食宿费用,但考试要交钱啊!
这些都还是小钱,他家虽然不富裕但挤一挤还是有的,最花钱的还是去京城赶考。
京城的消费是真的贵,他爷爷去了三年,家中干本净攒下来的两百贯钱,用的是干干净净的。
要不然,也不会这般果断的来宋家学堂教书,人家实在是给的多啊!
只要爷爷一直活着多积攒几年,他进京赶考的费用就出来了,所以他爷爷必须要活着,董浩岐非常在意这点。
“明智兄?要不你也一起去参加童生试,你家不是罗平县的吗?罗平县到定安县也不远,那边我家也有宅院。”
“你要是去考试,可以暂时住在我家别院,那边离县衙其实还挺近的。”
宋瑾一边看书,一边建议道。在他看来年轻人就该多尝试,多考一次试没什么不好的,能够梳理知识,认清自己有几斤几两。
董浩岐一听这话有些心动,又有些为难,他家中银钱不多,即便是住的地方解决了,但找秀才拿名帖五家联保这些依旧要钱啊。
他爷爷虽然是举人可以给作保名帖,但作保的对象却不能是一族之人,他是需要避嫌的,所以董浩岐必须去外面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