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的书房在辰时的阳光里透着暖意。窗棂敞开着,风把案上的书卷吹得轻轻晃,周彦清坐在铺着软垫的椅上,手里捧着一卷《昭明文典》,书页边缘泛着旧黄,显然是常被翻阅的。云曦站在案旁,月白朝服的袖口挽着,露出一小截手腕,他指着书页上 “地方官考核制” 的条目,语气里带着几分探询:“丞相,您看这条,若改成‘文官考核加军功参考’,是不是能让地方官多重视些防务?毕竟江南刚遭了灾,北境又不太平,地方上的军备不能松懈。”
周彦清抬起头,手指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里带着温和的笑意:“太子殿下有这份兼顾民生与防务的心思,实属难得。只是老臣得说句实在话,文官多是寒窗苦读出身,不懂军务的占多数,若强行加军功参考,怕是会让他们急功近利 —— 为了凑军功,说不定会折腾百姓,反而误了正事。”
他顿了顿,伸手在书页上轻轻点了点,语气放缓:“不如改成‘文官考核加军民满意度评分’?民生这块,看百姓的口碑;防务这块,听军户的评价。这样既重了民生,也兼顾了防务,还不会让文官们无所适从,殿下觉得如何?”
云曦恍然大悟,指尖在书页上轻轻敲了敲:“丞相说得是!本宫只想着防务,倒忘了文官的难处。还是丞相考虑周全。” 他转身走到案边,给周彦清续了杯热茶,茶汤是刚泡的碧螺春,香气漫开来,冲淡了殿内的书卷气,“近日昭弟与金刀营走得颇近,工部的张尚书也总偏向他,朝堂上的风向有些偏,本宫想请丞相帮忙,联络些中立派的朝臣,稳固下局面。”
周彦清接过茶杯,温热的瓷壁贴着掌心,他叹了口气,语气沉了些:“殿下放心,老臣已跟礼部的王敬之尚书、刑部的张启元尚书谈过。王尚书看重礼法,觉得太子监国名正言顺;张尚书刚正,看不惯二皇子那套拉拢军方的手段,他们都愿站在殿下这边。只是……”
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云曦身上,带着几分担忧:“二皇子在军方的影响力不小,金刀营、京畿卫戍都有他的人,殿下日后行事需多留意,不可硬碰。储位之争最忌急功近利,殿下只需稳扎稳打,守住文臣和民生这块基本盘,陛下心里自有数。”
云曦点点头,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送走周彦清,他走到殿角的暗门旁,轻叩了三下 —— 龙辉很快从里面走出来,身着玄色暗卫服,衣服上绣着不易察觉的银线暗纹,腰间悬着柄短刃,是云曦特意给他配的。
“殿下,您找属下?” 龙辉躬身行礼,动作利落,没有半分拖泥带水。他跟着云曦多年,从惠民苑的孤儿到太子的贴身护卫,早已习惯了随时听令。
“龙辉,” 云曦走到他面前,语气郑重,指尖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从今日起,你不用再贴身护卫我。东宫的暗线你熟,从现在开始,你专心整合这些暗线,监控京中的动向 —— 尤其是金刀营的操练、雪国使臣的行踪,还有昭弟身边人的往来,有任何异动,立刻向我汇报,切记,不可打草惊蛇。”
龙辉愣了一下,眼底闪过一丝惊讶 —— 从护卫转向情报协调,这意味着任务更重,也更凶险。但他很快压下那点意外,躬身应道:“属下遵旨!殿下放心,定不会让您失望!” 他知道,太子殿下这是要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布局” 了,储弈的风,已经越来越紧。
几日后的朝会上,勤政殿内的气氛比往日更沉。朝臣们按品级列立,连呼吸都放得轻,云曦站在殿中,青白玉带在身前垂着,他深吸一口气,躬身道:“父皇,儿臣有一事启奏。罗文楚晴公主的父亲楚明,现任罗文户部侍郎,多年来负责罗文的民生与贸易,熟悉罗文政务。儿臣想举荐楚明任大云驻罗文通使,负责两国的贸易与邦交事宜 —— 一来,楚明熟悉罗文,能更好地协调两国事务;二来,也能让晴公主在京中安心,彰显我大云对罗文的诚意。”
他的话音刚落,殿内就传来一阵低低的议论。户部的李颂年微微点头,觉得这提议兼顾了邦交与人情,颇为妥当;可工部的张启元却皱了眉,目光下意识扫向武将列中的云昭,显然是在等他开口。
果然,没等云岚说话,云昭就大步出列,银灰色朝服的裙摆扫过地面,带着几分凌厉:“父皇,儿臣以为不可!楚明是楚晴公主的生父,若提拔他为驻罗文通使,这便是‘外戚干政’之嫌!且罗文新君楚瑜心思难测,楚明身在罗文多年,若被楚瑜收买,泄露我大云的情报,后果不堪设想!”
“昭弟此言差矣!” 云曦立刻反驳,声音提高了几分,“楚明在罗文素有清名,罗文的百姓都称他‘楚青天’,怎会轻易被收买?晴公主在京中安分守己,从未干涉过朝政,何来‘外戚干政’之说?儿臣举荐楚明,是看重他的能力,而非他的身份!让他任通使,正是为了让罗文看到我大云的诚意,稳固两国关系!”
“诚意?” 云昭冷笑一声,语气里带着几分嘲讽,“皇兄的‘诚意’,怕是想给楚晴公主体面,让她在东宫更有分量吧?不顾国家安危,只念儿女情长,这不是储君该有的样子!罗文与大云虽有联姻,可楚瑜刚登基,根基未稳,正是需警惕之时,怎能让罗文的官员掌我大云的邦交?”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越来越激烈,朝臣们也渐渐分成两派。户部、礼部的官员纷纷支持云曦,认为举荐楚明是 “情理之中”;工部、兵部的官员则站在云昭这边,主张 “警惕罗文,不可用外戚”。勤政殿内的声音越来越大,连殿外的铜铃都似被震得轻轻晃。
云岚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目光扫过殿内争执的两人,又看向阶下站队的朝臣,眼底没有半分波澜。直到殿内的争论声渐渐弱了,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太子提议虽有可取之处,却欠周全。驻罗文通使事关邦交与情报,需从京中选派得力且信得过的官员,楚明虽有能力,却非最佳人选。此事,勿再议。”
云曦的肩膀轻轻垮了一下,他躬身道:“儿臣遵旨。” 低头的瞬间,他想起楚晴 —— 想起她平日里安静处理内宫事务的模样,想起她从不抱怨的温顺,心里泛起一阵愧疚。他没能帮到她,甚至连给她一点体面的机会,都没能争取到。
退朝后,东宫的书房里静得很。云曦坐在案前,心里的愧疚像潮水般涌来。这时,楚晴轻轻走了进来,身着淡粉宫装,手里捧着刚整理好的内宫账目,见他神色低落,便将账目放在案上,轻声道:“殿下,今日朝会的事,臣妾听说了。”
云曦抬起头,看着她平静的脸,想说些道歉的话,却不知从何开口。楚晴却先笑了笑,语气温和:“殿下,此事不怪您。我父亲虽熟悉罗文政务,可他毕竟是罗文官员,任大云通使确实不妥,陛下的决定是对的。您不用为臣妾费心,臣妾在东宫很好。”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云曦看着她眼底的平静,没有半分怨怼,心里的愧疚更甚:“委屈你了。”
楚晴摇摇头,转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她回头看了一眼云曦,轻声道:“殿下不用挂心臣妾,专心处理朝政就好。大云的安稳,比什么都重要。” 殿门轻轻合上,留下云曦一人坐在案前,看着窗外飘落的梧桐叶,心里五味杂陈 —— 他知道,楚晴的懂事,比任何抱怨都让他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