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厂的员工持股计划,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涌动的深潭,激起的涟漪迅速演变为拍岸的惊涛。资格界定之争、历史遗留问题之困、内外质疑之声,让这项旨在“同心同德”的改革举措,尚未正式启航,便已陷入泥沼,甚至一度动摇了眼下来之不易的生产秩序与人心的稳定。
宝总听从爷叔的劝诫,强令暂停了方案的推进,转而采取更为审慎的沟通与调研策略。然而,一个具体而微的案例,却将情与利的尖锐冲突,赤裸裸地摆在了他的面前,考验着他的智慧,更考验着他心中的那杆秤。
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了一位名叫周福生的老工人身上。
周师傅是湖西厂建厂初期的元老,曾是厂里有名的技术能手,挡车、维修样样精通,带出的徒弟如今不少都成了骨干。在湖西厂最困难的那几年,他身为车间主任,曾殚精竭虑试图维持生产,甚至自己垫钱给工友们发过生活费,在老职工中威望很高。后来,因长期劳累落下严重的腰腿毛病,在湖西厂正式停产前,实在无法坚持,不得已病退回家。当时厂里混乱,他的职工股和部分医药费报销都成了糊涂账,最终不了了之。如今,周师傅家徒四壁,老伴常年吃药,儿子周建军顶替进厂没多久就遭遇下岗,家境极为困难。幸运的是,湖西厂重组后,周建军凭借踏实肯干和从父亲那里耳濡目染的手艺,很快成为生产骨干,表现优异,是这次股改方案中,年轻工人里重点考虑的对象之一。
股改风波一起,不少老工友为周福生鸣不平:
“周师傅为厂子奉献了一辈子,落下一身病,现在厂子好了,怎么能忘了他?”
“建军那孩子是争气,但周师傅的历史功劳更大!股改方案应该考虑这些老功臣!”
“对啊!按贡献,周师傅绝对有资格!不能寒了老人的心!”
然而,反对的声音同样强烈,主要来自年轻骨干和部分持中立态度的管理者:
“周师傅是令人尊敬,但股改激励的是现在和未来创造价值的人!如果按历史功劳分配,那以前所有在厂里工作过的人是不是都要分?这口子一开,方案就彻底乱了!”
“是啊,周师傅的困难我们同情,但应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不能破坏股改的公平性原则!”
“同情归同情,规矩是规矩!为了一个人破例,对其他人不公平!”
两派意见激烈交锋,僵持不下。问题最终摆到了宝总的案头。一边是令人动容的人情债和历史功绩,另一边是关乎方案存废的公平基石。如何抉择?
宝总没有立刻下结论。他让范新华陪着,在一个细雨绵绵的下午,亲自驱车来到了周师傅位于闸北棚户区的家。
低矮的平房,墙壁斑驳,屋内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中药味。周师傅半靠在旧藤椅上,腿上盖着破旧的毯子,见到宝总来访,挣扎着想站起来,被宝总快步上前轻轻按住。老人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激动和局促,连连摆手:“宝总,您怎么来了……我这地方,脏乱得很……”
宝总环顾四周,家徒四壁,唯一的电器是一台老旧的黑白电视机。周师傅的老伴在一旁的小煤炉上熬着药,见到生人,怯生生地低下头。此情此景,让宝总心中一阵酸楚。他坐下来,握着周师傅粗糙变形的手,仔细询问他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周师傅言语朴实,没有一句抱怨,只是反复说:“厂子能好起来,比什么都强……建军能在厂里好好干,我就放心了……我们老的,没关系……”
离开周家,宝总的心情异常沉重。车窗外的雨丝,仿佛都带着重量。于情,周师傅的境遇和贡献,让他无法不动容;于理,股改方案的刚性原则,又如同铁律,不容轻易突破。范新华在一旁也是唏嘘不已,欲言又止。
回到和平饭店,宝总独自在书房沉思良久。情感的潮水与理性的堤坝在他心中反复冲撞。他想起了爷叔的话:“内心境界决定外在状态。”他问自己:如果此刻出于同情为周师傅破例,是真的出于公心,还是为了换取内心的安宁或外界的好评?这个口子一开,如何面对成千上百个有着类似情况的老职工?股改所追求的“公平”基石,岂不是顷刻崩塌?为了一个人的感情,背叛了对绝大多数人(包括周师傅的儿子建军这样凭自身努力获得资格的年轻人)的交情和承诺,这种背叛,走到哪里都不会被原谅。
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在外人看来近乎冷酷的决定。
他再次召集了管理层和职工代表会议。会上,他首先动情地讲述了走访周师傅家的所见所感,肯定了周师傅的历史功劳和当前困境,与会众人无不动容。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异常坚定:
“周师傅的困难,我宝总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情于理,我们都该帮!但这个帮助,不能,也绝不应该通过破坏股改方案的原则来实现!”
他环视众人,目光锐利:“我已经决定,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周福生师傅提供一笔无息借款,帮助他解决眼前的医疗和生活困难,这笔钱,不需要任何抵押,待其家庭状况好转后,有能力则还,无能力则免。这是我对周师傅个人贡献的一点心意,是情分。”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但是,湖西厂的员工持股方案,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绩效和贡献标准执行!周建军同志凭借自身努力和优秀表现,符合条件,我们欢迎他成为未来的股东之一!但周师傅的历史功劳,我们应以其他方式铭记和尊重,而不能用破坏规则、制造新的不公来补偿!”
“情是情,利是利。制度管的是长远,人情暖的是一时。阿拉今天不能因为一时的心软,坏了长远公平的规矩!否则,我们今天对周师傅讲的情分,就是对明天千千万万个‘周建军’们的不公!就是对湖西厂未来发展的不负责任!”
会场一片寂静。宝总的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有人面露不忍,有人陷入沉思,但更多的人,在仔细品味后,缓缓点头。这个决定,看似冷酷,却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和程序的公平,也以另一种方式体现了对个体的关怀。
会后,宝总个人借款的消息传开,周师傅一家感激涕零,老职工们虽仍有唏嘘,但多数人理解了宝总的良苦用心和坚守原则的必要性。年轻骨干们则更加信服,看到了一个真正有担当、有远见的领导者。
爷叔在和平饭店顶楼,听完宝总的决策,缓缓拨动着佛珠,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轻声道:“阿宝,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宝总微微一怔,若有所思。
爷叔继续道:“从心理学看,头脑简单的人,遇到复杂问题,总希望用简单的情感(如同情)来填充、来化解,求得内心暂时的安宁;而头脑复杂的人,深知世事维艰,反而渴望并致力于建立一种简洁而有力的规则,来应对万变,求得长久的秩序。你今日之举,看似复杂周折,实则……是走向了简洁。你开始‘知道’你了。”
宝总默然,品味着爷叔这充满玄机的话语。他知道,这次两难抉择,不仅平息了一场风波,更让他对“治理”二字的理解,加深了一层。情利交织,永远是管理的难题,但唯有守住规则的底线,方能行稳致远。湖西厂的股改,在经历这番阵痛后,反而朝着更健康、更理性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