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羽的归顺,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朔方高层激起层层涟漪。
野狼谷,经略使府。林鹿召集核心文武,正式宣布了贾羽的加入。当贾羽身着墨文渊为他准备的簇新文士袍,步入议事厅时,厅内气氛略显微妙。胡煊、石勇等将领目光中带着审视,杜衡、裴文等文吏则多是好奇。
林鹿朗声道:“诸位,贾羽先生,深明大义,今愿弃暗投明,助我朔方。先生之才,诸位日后便知。自今日起,贾先生入幕府,参赞军机,位同功曹。”
贾羽上前一步,向众人深深一揖:“贾羽往日身处敌对,多有得罪。今得林帅宽宥,必当竭尽所能,以报知遇之恩,为我朔方百姓尽绵薄之力。”
周沁看着贾羽,眼神复杂。她起身,向贾羽微微一福:“贾先生,先父昔日举手之劳,不想先生念念不忘,暗中护持,周沁感激不尽。” 这番话,既是对贾羽的感谢,也是向在场众人解释了贾羽前期相助的缘由,消解了不少疑虑。
杜衡亦感慨道:“周平将军忠义仁厚,泽被后人。贾先生知恩图报,亦是义士。老夫感佩。” 两位核心人物的表态,迅速缓和了气氛。
墨文渊适时开口,将话题引向战略:“主公,贾先生归来,正逢其时。我朔方东线暂稳,西线却暗流汹涌。薛瑾勾结西戎之心不死,吐蕃亦在观望。当此之际,我有一策,请主公与诸位参详。”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西南方向龙门寨与西戎、吐蕃交错的区域:“与龙门寨红娘子的盟约需加深。我建议,在龙门寨西北三十里处,毗邻西戎草场、可控扼一条重要商道的隘口,新建一军寨,命名为‘鹰扬寨’。”
“此寨之利有三:其一,与龙门寨互为犄角,共御来自汝南王残部或中原其他势力的威胁,确保我东南商路安全;其二,此地直面西戎,可为我军前出侦查、伺机而动之前哨;其三,此处商道,是西戎、吐蕃部分部落与中原进行走私贸易的通道之一,可控之以为我用。”
林鹿目光炯炯:“具体如何行事?”
墨文渊继续道:“此寨关系重大,需一大将镇守。胡煊将军忠勇无双,久经战阵,可任鹰扬寨主将,总揽防务与对戎诸事。” 他看向胡煊,胡煊闻言,胸膛一挺,眼中露出跃跃欲试之色。
“然,经营西线,非仅凭勇力。需熟悉戎狄习性,善用商贸手段,离间分化。”墨文渊话锋一转,看向贾羽,“贾先生曾游历四方,见识广博,且智计深远。可任鹰扬寨军师祭酒,辅佐胡将军,专司对外联络、商贸策划、情报分析及……‘归雁’、‘驱狼’二策之具体实施。”
此议一出,众人皆暗暗点头。胡煊为主,贾羽为辅,既用了贾羽之才,又以胡煊的忠诚加以制衡,确实是最稳妥的安排。且将贾羽放在西线,远离尚未完全掌控的灵州方向,也避免了其可能与汝南王旧部联系的潜在风险。
贾羽何等聪明,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意,他并无不快,反而郑重向林鹿和胡煊行礼:“羽,定当竭尽全力,辅佐胡将军,经营西线,不负林帅与墨先生所托!”
胡煊也是个爽快人,虽然对贾羽曾是对手心存芥蒂,但见其态度诚恳,又得林帅和墨先生看重,便抱拳道:“胡某是个粗人,往后寨中事务,特别是那些动脑子的事,就多仰仗贾先生了!”
林鹿见二人初步融洽,心中甚慰,当即拍板:“好!即日起,擢升胡煊为鹰扬中郎将,贾羽为军师祭酒。拨付精锐五百,工匠百人,银钱五万,即日前往选址筑寨!鹰扬寨,不仅要成为军事堡垒,更要成为商贸枢纽、情报中心!”
墨文渊最后补充关键一环:“主公,鹰扬寨立,商贸可兴。我建议,由使府授权,在鹰扬寨设立‘互市监’,以丝绸、茶叶、瓷器、铁器(非军械)等物,交换西戎、吐蕃的牛羊、马匹、皮货、药材。同时,严格执行‘以物易人’策略,用他们急需的物资,大量赎回被掳的汉人奴隶及俘虏。”
他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赎回之人,青壮愿从军者,可由胡将军单独编练一营,号为‘归义营’,由忠心老卒带领,以其对西戎、吐蕃之熟悉与仇恨,将来必为奇兵!不愿或不宜从军者,可安置于鹰扬寨及后方屯田,充实劳力。此举,既可削弱敌人劳力,增强我方实力,更可收买人心,播撒仇恨之种,未来平定西陲,事半功倍!此乃‘以战养战,釜底抽薪’之长效方略!”
“妙极!”林鹿击节赞叹,“就依此策!裴文,互市所需物资,由你统筹。秀姑,协助胡将军、贾先生,打通商路,渗透情报!”
战略既定,朔方这台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胡煊与贾羽,这一武一文,一猛一谋的组合,带着使命与资源,奔赴西南边境,去开拓那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土地。鹰扬寨的蓝图,将在血与火、商与谋中逐步变为现实,成为朔方插入西陲的一颗锋利獠牙。而“归雁”与“驱狼”之策,也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开。西线的风云,因贾羽的加入和新的战略,悄然变幻。一支由仇恨与归乡渴望凝聚而成的“归义营”,也开始在隐秘中酝酿其未来的锋芒。
数日后,一支打着“漠南商会”旗号的商队,在朔方骑兵的护送下,满载货物,向着新立的鹰扬寨迤逦而行。商队中,几个面容精悍、眼神复杂的汉子,正是最早一批被赎回的边军俘虏,他们望着越来越近的边关,心中充满了重获新生的激动与向仇敌清算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