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陇李氏,陇西郡,宗祠静室。宗主李弘远与族老李静堂对坐,香茗氤氲。
“静堂,朔阳之事,你怎么看?”李弘远缓缓开口。
李静堂沉吟道:“宗主,那林鹿起于卒伍,竟能连挫西戎、魏垣、赵渊,乃至河西张骏,其勇略、手段,已非寻常豪强可比。如今据朔阳,拥兵数万,控扼西北商道要冲,其势已成。观其发布《求贤令》,不分门第,倒有几分乱世英主的气象。”
李弘远微微颔首:“寒门翘楚,乱世之枭雄。我李氏立足西北数百年,与河西薛瑾、陇右慕容岳皆有往来。如今朔阳易主,西北格局生变。传令下去,暂缓与河西的几项深度合作,加强对朔阳方向的关注。可派一族中谨慎子弟,以游学为名,前往朔阳,观其政风民情,再作计较。”
江南王氏,金陵,水榭书房。宗主王景明正与负责家族航运盐业的大管事王元丰议事。
“元丰,北地那个林鹿,如今已是朔阳之主了。”王景明语气平和。
王元丰精明地分析道:“家主,此人崛起迅猛,然其根基在边地,与我江南王氏直接利害不大。不过,朔阳地处东西商路节点,若其能稳定局势,对我家往来西域的商队或有裨益。至少,比那些混乱不堪的藩王、节镇,可能更讲些‘规矩’。”
王景明点头:“乱世之中,多一条路总是好的。通知我们在北地的商队,若途径朔阳,可依其法令行事,公平交易,不必刻意讨好,亦不可轻易得罪。看看他能否在这四战之地,真正站稳脚跟。”
中原谢氏,陈郡,书院密室。宗主谢明远与掌管家族田庄粮秣的谢文康密谈。
“文康,朔阳落入林鹿之手,对我家粮道可有影响?”谢明远更关心实际利益。
谢文康答道:“宗主,灵州本是重要粮仓和转运地。若林鹿能迅速稳定朔阳,恢复生产,疏通商路,长远看,或有利于我家粮秣北运。只是,其出身寒微,不知是否懂得与世家相处的规矩,是否会触动我等在当地的田产利益……”
谢明远捋须道:“规矩,是可以学的。关键是,他能否证明自己有让我们与之讲规矩的实力和稳定环境。暂且观望,若其真能抚平朔阳,遣一能言善辩之士,携礼往贺,试探其态度。”态度是谨慎的乐观与试探性接触,看重林鹿能否带来稳定的商业环境。
河东杨氏,汾阳,坞堡军帐。宗主杨靖远性格刚毅,正与负责与楚王赵琛联络的族弟杨振武商议。
“靖远兄,那林鹿占了朔阳,声势不小。”杨振武道。
杨靖远目光锐利:“是个人物!比魏垣、赵渊之流强多了!楚王殿下雄才大略,正需此等悍将能臣。可惜,相隔甚远,且其羽翼已丰,难以招揽。”
杨振武点头:“然其据朔阳,客观上牵制了河西薛瑾,减轻了河东柳承裕的压力,于楚王殿下的大业有利。”
杨靖远决断道:“那就让柳承裕那边,在不过分刺激薛瑾的前提下,给予朔阳一些暗中的便利,比如情报共享,或默许一些物资流通。结个善缘,将来或有用处。”
南梁萧氏,江陵,别业账房。宗主萧景琰更关注账目,对族弟萧永年随口问道:“永年,北边那个林鹿,占了朔阳,会影响我们的海路生意吗?”
萧永年看了看账本:“景琰公,影响不大。只要长江水道和沿海航线畅通,北边谁做主,与我萧氏关系不大。不过,听说他释放奴隶,鼓励屯田,或许北地皮货、药材产量会增加,价格可能有所波动。”
萧景琰“嗯”了一声,不再关心:“那就让下面人注意行情变化即可。”
太原王氏,晋阳,书房。宗主王仲谦与族中掌管北方商路的王承宗正在商议。
“承宗,安西郭彦和北庭马渊那边,近来商路还顺畅吗?”王仲谦问道。
王承宗回道:“一切如常。郭节度使和马节度使处都提及了朔阳易主之事,郭帅不甚在意,马帅则表示了赞赏。”
王仲谦微微蹙眉:“朔阳若持续动荡,确实可能波及西北商路。希望这林鹿能尽快稳住局面。至于其他,非我王氏首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