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阳城尚沉浸在三子诞生的喜悦与内部整顿的忙碌中,来自中原的烽火狼烟,便以惊人的速度席卷而来,彻底打破了那脆弱的平静。
率先点燃战火的是陈王赵珩与秦王赵瑾!
矛盾的导火索源于黄河沿岸一处名为“孟津”的重要渡口及周边三县之地的归属。此地水陆要冲,商税丰厚,原本由朝廷直管,但随着朝廷权威丧尽,陈、秦二王皆视其为囊中之物。双方使者往来争吵数月,互不相让,摩擦不断。
最终,在一个天色未明的清晨,秦王麾下大将公孙忌,以“追剿流寇”为名,率军突袭了孟津渡口的陈王守军。陈王赵珩闻讯大怒,立刻以其弟赵瑞为帅,发兵五万,直扑孟津!
双方在孟津渡口方圆百里之内,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消息传开,天下震动!
这并非简单的边境冲突,而是实力最强的两位藩王之间的正面战争!它如同一个信号,宣告了维持了数年、表面臣服于洛阳的脆弱平衡被彻底打破,大雍王朝彻底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代!
朔阳将军府内,气氛凝重。林鹿与所有核心僚属齐聚,巨大的中原舆图上,代表陈王与秦王的旗帜已在孟津区域紧紧纠缠在一起。
“打起来了!终于打起来了!”胡煊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更多的是凝重。
墨文渊羽扇轻摇,神色却不见轻松:“陈王势大,兵多将广;秦王虽稍逊,但据守关中险要,麾下公孙忌亦是沙场老将。此战,恐难速决,必将演变成一场消耗国力民力的持久战。”
杜衡忧心忡忡:“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甚至两败俱伤。只是苦了中原百姓……战火一起,不知又有多少人家破人亡。”
林鹿沉默地看着舆图,目光深邃。陈王与秦王的战争,对朔方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楚王赵琛有何动向?”林鹿问道。楚王与陈王素有嫌隙,与朔方关系尚可。
荆叶答道:“暗羽卫回报,楚王已下令边境戒严,但尚未有直接出兵干预的迹象。似乎……在观望。”
“他在等。”墨文渊断言,“等陈秦二王拼得筋疲力尽,或是等一个名正言顺介入的借口。”
“其他诸王呢?”林鹿又问。
“齐王、长沙王、河间王、东海王皆在密切关注,调动兵马,但暂无明确表态。范阳节度使韩峥与河间王摩擦加剧,幽州局势紧张。至于洛阳贾后……”荆叶顿了顿,“据报,贾后闻讯,先是震怒,随即又似乎有些……幸灾乐祸,已下旨‘严厉申饬’陈、秦二王,令其罢兵,但……无人理会。”
无人理会!这四个字道尽了洛阳朝廷如今尴尬无比的境地。
“中原一乱,我们的机会来了,压力也更大了。”林鹿缓缓开口,“机会在于,陈秦相争,无力北顾,我们与楚王的压力骤减,可以更专注于应对西戎与河西。压力在于,天下彻底大乱,各方势力再无顾忌,未来我们面对的,将是更加赤裸裸的弱肉强食。”
他站起身,手指重重地点在舆图上朔方的位置:“传令下去!西线、北线防务不得有丝毫松懈!加快新军训练,工坊全力生产军械!同时,密切关注中原战局,尤其是……注意是否有流民、溃兵乃至不得志的人才,向我朔方流动!”
“诺!”
中原鼎沸,陈秦交兵。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战,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把,瞬间引燃了整个天下的干柴。乱世,进入了最残酷、也最充满机遇的新阶段。朔方这艘船,必须在这滔天巨浪中,找准自己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