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小徐医生给众人做高原反应的培训。她拿着模型,讲解高原反应的症状:“头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这些都是常见的症状,只要及时吸氧、服用红景天,就能缓解。但要是出现肺水肿、脑水肿,就必须立刻下撤,不能拖延。” 她还教大家怎么使用便携式氧气瓶,怎么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天早上起床后,先测一下血氧饱和度,低于 90% 就要吸氧;走路的时候不要太快,保持匀速,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身体的耗氧量。” 众人都认真地记着笔记,阿妹还特意将高原反应的应对方法用苗文写在草药篮的布上,方便自己记忆。
第三天上午,沈砚之在院子里练习运用天枢的力量。他按照之前在地宫的经验,集中精神,尝试凝聚光盾 —— 淡蓝色的光芒从掌心的天枢中散发出来,渐渐形成一个半透明的光盾,虽然还不够稳定,但比之前在地宫时明显更厚实。“不错,进步很快!” 沈竹礽走过来,满意地看着光盾,“到了昆仑山,遇到危险时,这个光盾能帮你挡住冰蛊的攻击,还能抵御部分雪崩的冲击力。” 沈砚之又尝试用天枢感应地脉,他闭上眼睛,将意识注入天枢,很快就感应到一股来自西北方向的雄浑气息 —— 那是昆仑山的地脉之气,与天枢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能感应到地脉钥的方向,” 他睁开眼睛,语气坚定,“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走,就不会迷路。”
第三天下午,众人开始收拾行李,将需要带的物资分门别类地装在登山包里。沈砚之将天枢、青铜令牌、鹿骨符和《青囊经》都放在贴身的布包里,然后将登山包整理好,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确保没有遗漏重要物品。阿妹则将草药包、烈火草粉、防裂膏都放在背包的外侧口袋,方便随时取用。乌林答氏将铜铃挂在腰间,鹿骨符贴身放好,又在背包里放了几捆驱蛊草,以备不时之需。
第四天清晨,天还没亮,众人就已经在院子里集合。赵组长亲自送行,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这是工作组整理的昆仑山注意事项,里面有当地的气候、牧民的习俗、遇到危险时的联系方式,你们带上,路上多看看。” 他又逐一握住众人的手,语气郑重:“一定要注意安全,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先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地脉钥重要,但你们的安全更重要!”
“请赵组长放心,我们一定会安全回来,找到地脉钥!” 沈砚之代表众人回答,眼神坚定。
三辆越野车缓缓驶出驻地,朝着西北昆仑山的方向出发。沈砚之坐在第一辆车里,旁边是老周和小徐医生。他看着窗外的风景渐渐变化 —— 从广州的绿水青山,到湖南的丘陵起伏,再到湖北的平原开阔;进入河南后,路边的麦田一望无际,金黄的麦浪在风中起伏;到了陕西,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土黄色的山坡上偶尔能看到几棵耐旱的枣树;进入甘肃后,景色变得荒凉,戈壁滩上的骆驼刺顽强地生长着;最后到了青海,草原渐渐展现在眼前,成群的牛羊在草地上吃草,远处的雪山隐约可见。
“前面就是昆仑山口了!” 老周突然喊道,指着远处的雪山。沈砚之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连绵的雪山像一条银色的巨龙,横亘在天地之间,山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天枢在他怀里微微发烫,蓝光变得更加明亮,显然是感应到了地脉钥的气息。
沈砚之深吸一口气,打开车窗,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带着雪山特有的清新气息。他看着远方的昆仑山,心里充满了期待 —— 又一次新的冒险开始了,这次,他要在雪山之巅找到地脉钥,守护华夏的地脉,不辜负祖父的期望,不辜负国家的信任,更不辜负自己作为地脉守护者的使命。
越野车继续朝着昆仑山口驶去,车轮在草原上留下两道清晰的痕迹,像是在大地上书写着新的故事。沈砚之知道,前方的路注定充满挑战,但他的心里没有丝毫畏惧,因为他身边有并肩作战的伙伴,有传承千年的圣物,更有一颗守护地脉的赤诚之心。昆仑山的雪山与瑶池,正在远方等待着他们,而属于他们的守护传奇,也将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写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