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一个杀人不见血的诛心之问。
若她此刻流露出哪怕一丝丝对皇位的觊觎,哪怕只是眼神中一闪而过的贪婪,朱重这头看似醉醺醺的猛虎,下一秒就会露出最锋利的獠牙,将她撕得粉碎!“功高震主”、“觊觎皇权”,这两条罪名,足以让她死无葬身之地,连带着她所有的功绩与荣耀,都将化为乌有,甚至可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若她一味推辞,说自己能力不足,无法承担如此重任,那又会让朱重失望,甚至怀疑她的忠诚与能力。一个“只能预知未来,不能匡扶社稷”的国师,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还要被怀疑别有用心。在这波谲云诡的权力中心,失去了利用价值,下场往往比犯错更惨。
朱重这是在逼她表态,逼她在“忠诚”与“能力”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既要展现出足以解决危机的实力,又要彻底打消他对自己可能“篡权夺位”的疑虑。
同时,朱重提及的熊罡军、火焰军和天巫军,也让宋欣瞳陷入了更深的思考。毫无疑问,这三支部队都是那三位“准修炼者”用某种特殊方法,极有可能是燃烧寿元或精血这种伤天害理的方式,强行催谷出来的“人形兵器”。五百人,看似不多,但在关键战役中,足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堪称“国之利刃”。
朱重眼红,想要一支类似的“特战队”,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帝王争霸的必然需求。以宋欣瞳的手段,要模仿甚至超越这三支队伍,并非难事。她脑海中闪过无数种方案:可以用基因升级强行提升体质,可以用穴位刺激激发人体潜能,甚至可以寻找一些拥有特殊血脉的人进行培养……但这些方法,都或多或少会损伤根基,缩短寿元,与那三位如出一辙。
她宋欣瞳,可不是那些只追求力量而不计后果的莽夫。她深知,强行催谷出来的力量,如同空中楼阁,根基不稳,而且会欠下沉重的因果债务。那些士兵,本是活生生的人,却要为了所谓的“国之大义”,燃烧自己的生命,何其悲哀?她不愿造此杀孽,更不愿留下如此深重的因果,这对她自身的修行之路,亦是一大阻碍。
她要打造的,是一支真正的、强大的、可持续的卫队。这支卫队,不仅要能正面硬抗那三支魔军,更重要的是,他们不需要燃烧生命,可以正常修炼,正常生活,拥有完整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强军之道,而非饮鸩止渴。
而且,她现在身处的这个世界,天地灵气稀薄,法则森严,想要像在其他世界那样,通过吸收天地灵气或星辰之力快速进阶,达到能够正面硬撼那三位“准修炼者”的实力,几乎不可能。她的优势在于知识、在于眼界、在于对力量本质的理解,而非单纯的个人武力。因此,这支卫队,将是她未来在这个世界立足,平衡各方势力,甚至保护自身安全的最重要底牌。
再者,这个世界“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她一个女子,身居国师高位,手握重权,早已引来无数明枪暗箭。若非朱重需要她的能力,若非她一次次用战绩证明自己,恐怕早已尸骨无存。想要辅助朱重一统天下,没有一支完全忠于自己、只听自己号令的强大武力做后盾,根本就是空中楼阁,随时可能被政治倾轧吞噬。这支卫队的“绝对忠诚”,对她而言,是底线,也是保障。
思绪电转,宋欣瞳心中已有了计较。她缓缓抬起头,迎上朱重那双充满复杂情绪的眼睛。她的眼神平静而深邃,没有丝毫的慌乱或野心,只有一种洞悉一切的了然与沉稳。
“陛下,”宋欣瞳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微臣斗胆,先为陛下分析一番当前的局势。”
朱重见她神色自若,不卑不亢,心中暗暗点头,示意她继续。
“陛下所言的齐、燕、符羌三国之主,以及他们麾下的特殊军队,微臣也有所耳闻。”宋欣瞳缓缓道来,“他们的确拥有超乎常人想象的力量,其战略部署与常规兵法相悖,难以预测,这给我大明的边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她先肯定了朱重的判断,以示认同和尊重。
“但是,陛下,”宋欣瞳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一丝理性的冷静,“凡事有利必有弊。那所谓的‘万人敌’之勇,‘未卜先知’之能,以及那三支看似无敌的‘特战队’,绝非凭空而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们所依仗的力量,必然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或如流星,璀璨而短暂;或如饮鸩,止渴而毙命。这种力量,或许能逞一时之快,却非长治久安之道。”
朱重微微一怔,似乎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他皱起眉头:“国师的意思是……他们外强中干?”
“非也。”宋欣瞳摇头,“现阶段,他们的力量是真实存在的,不容小觑。臣的意思是,这种力量模式,有其固有的缺陷和极限。我们不必畏惧,但也不能轻视。”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他们散布陛下‘乞丐皇帝’的谣言,企图动摇我大明国本,臣以为,这恰恰暴露了他们的无能与心虚。”
朱重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哦?国师何出此言?”
宋欣瞳微微一笑,那笑容清冷中带着一丝智慧的光芒:“陛下出身布衣,深知民间疾苦,这正是我大明之福,是陛下能够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根基。汉高祖刘邦,不也起于亭长?明太祖……哦不,陛下您,起于布衣,最终定鼎天下,这恰恰证明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证明了天道循环,有德者居之!他们越是攻击陛下的出身,越是说明他们害怕陛下这种‘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正统性,害怕陛下治下的大明日益强盛!”
这番话,既巧妙地拍了朱重的马屁,又将谣言的本质点透,更拔高了朱重出身的意义,让朱重听得心中一阵舒畅,脸上的阴霾散去不少。他不由得抚掌赞道:“好!说得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国师此言,深得朕心!”
宋欣瞳见火候差不多了,这才切入正题,语气也变得凝重起来:“陛下若要臣打造一支可以和熊罡军、火焰军、天巫军相抗衡的‘大明军’,并非不可以。”
朱重精神一振,身体不由自主地坐直了。
“但是,”宋欣瞳话锋再次一转,提出了条件,“首先,选材极为严苛。臣需要的,是拥有极佳武术根基,或者身体素质远超常人的少年,年龄必须在十八岁以下。这个年纪,骨骼尚未完全定型,可塑性强,也更容易接受新的训练体系。”
“其次,”她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训练过程将极为艰苦,甚至可以说是残酷。臣要传授他们的,并非简单的拳脚功夫或刀枪剑戟,而是一种全新的、融合了气血、精神与技巧的战斗方式。过程中,会有极大的风险,意志不坚定者会崩溃,资质不足者会被淘汰,甚至……会有走火入魔、意外身亡的可能。因此,选材之时,必须让他们明白其中的凶险,怕死的,不能勉强,强扭的瓜不甜,更重要的是,忠诚与意志,比天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