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停后的第一缕阳光刺破晨雾时,林野正站在兽皮门帘后,贪婪地呼吸着空气中清甜的草木气息。连续数日的暴雨将雨林冲刷得焕然一新,叶片上滚动的水珠折射着阳光,宛如碎钻散落林间,空气中弥漫着腐殖土与野花混合的馥郁芬芳——是时候去探索这片被雨水唤醒的丛林了。
林野先检查了避难所的每一处细节:兽皮门帘被雨水浸透后愈发厚重,他用力将其固定在门框上;石灶的临时岩顶被风吹得有些松动,他重新用黄泥加固;储物区的泉水和食物都完好无损,竹篮里的兔肉干甚至因吸饱了水汽而变得柔软。
“必须带上足够的水和工具。”他从储水罐中倒出半罐泉水,装进一个小竹筒里,又将石斧、削尖的竹矛和那把磨得锃亮的石刀仔细系在腰间。最后,他拿起那个用树皮纤维编织的小背篓,背篓的缝隙用蜂蜡仔细涂抹过,足以防水。
临出门前,他又回头望了一眼避难所——原木墙体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棕褐色,烟囱顶端还残留着昨夜火塘的余温。“等我回来。”他在心里默念,然后毅然拉开兽皮门帘,踏入了雨后的丛林。
踏出避难所所在的山坳,林野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原本崎岖的小径被雨水冲刷得平坦光滑,路边的野花被打落了不少花瓣,却在泥泞中露出了鲜嫩的花茎;高大的乔木垂下湿漉漉的枝条,仿佛在向他招手;远处的雨林深处,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与溪水奔腾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最让他惊喜的是,一些平时深藏在枯叶下的植物此刻清晰可见:溪边的蕨类植物舒展开了新叶,叶片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烁;几株野生姜花从腐殖土里冒出头来,洁白的花瓣散发着浓烈的香气;甚至在一棵老榕树下,他发现了几簇刚刚冒头的竹笋,嫩得能掐出水来。
“这简直是大自然的馈赠!”林野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挖起那几簇竹笋,放进背篓里。竹笋的根部还带着湿润的泥土,触感冰凉而柔软,让他想起了家乡餐桌上那道清炒竹笋的滋味。
沿着被雨水拓宽的小径深入雨林,林野很快听到了一阵潺潺的水声。他拨开一丛茂密的芭蕉叶,眼前豁然开朗——一条从未见过的小溪正从岩石间奔涌而下,溪水清澈见底,水底的鹅卵石被冲刷得圆润光滑。
“新的水源!”他兴奋地蹲下身,用竹筒舀起溪水尝了尝,甘洌的清甜瞬间沁入心脾。他立刻将背篓里的泉水倒掉,装满了这更鲜美的溪水,又脱下身上的粗布衣,将衣角撕成布条,系在溪边的树枝上——这是他留下的标记,方便日后再来取水。
继续前行,他在一棵高大的阔叶树下停住了脚步。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紫红色的果实,果实的形状像缩小的梨,表皮光滑得能映出人影。林野摘下一颗,放在鼻子下闻了闻,一股甜香扑面而来。他犹豫了一下,想起之前误食野果的教训,最终还是决定先将果实放进背篓,等回去后仔细辨认。
就在这时,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从头顶传来。林野猛地抬头,只见一只毛茸茸的小猴子正抓着树枝,好奇地打量着他。小猴子的手里还拿着一颗他刚刚摘下的紫红色果实,正津津有味地啃着。
“原来这东西能吃!”林野松了口气,对着小猴子笑了笑。小猴子似乎并不怕他,反而调皮地朝他扔了一颗果实,然后“吱”地叫了一声,窜进了更深的雨林。
夕阳西下时,林野的背篓已经装得满满当当:竹笋、野生姜花、那串紫红色的果实,还有几株他不认识的草药。他沿着来时的标记,疲惫却满足地走回避难所。
推开兽皮门帘,熟悉的温暖立刻包裹了他。他将背篓里的东西一一倒出,放在石灶旁的石板上,然后生起火塘,开始仔细研究那串紫红色的果实。果实的果肉细腻多汁,味道甜中带酸,确实无毒。他给这种果实起了个名字——“雨林紫梨”。
坐在草床上,看着火塘里跳动的火焰,林野回想着今天的探索:新的水源、可食用的果实、更多的植物资源……这片被雨水洗礼后的丛林,向他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慷慨。他忽然明白,探索不仅仅是为了寻找生存的物资,更是为了与这片土地建立更深的联系。
“或许,我从来不是这片岛屿的过客。”他抚摸着石斧上的刻痕,眼神变得愈发坚定。雨林的每一次变化,每一个新发现,都在不断重塑着他对这片土地的认知,也让他更加确信:只要勇敢地迈出脚步,这片看似荒蛮的土地,终将成为他的家园。
夜色渐浓,火塘的光芒将他的影子投在原木墙上。林野嚼着清甜的“雨林紫梨”,听着门外雨林里传来的虫鸣,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期待——明天,他将再次踏入这片神奇的丛林,去发现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