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间有过短暂的尴尬,但整体气氛依旧其乐融融。尤其是春夏秋冬几人不小心透露了李承乾对庄子里的苏先生有意后,席间的气氛更是热闹了几分。
酒足饭饱,天色渐暗,秦川准备告辞。临走前,长孙皇后特意给春夏秋冬四人的孩子,每人赏了一片金叶子,以表心意。
春夏秋冬不太懂这些礼数,但按照百姓家的规矩,也回了礼——直接从腰间取下一块紫色琉璃挂件,送给晋阳公主和晋王李治。
长孙皇后本想拒绝,这东西未免太过贵重——琉璃本就价值不菲,更何况还是罕见的紫色。
李世民却只是感叹了一句“秦川真是下了血本”,然后心安理得地收下,并干脆利落地把秦川送走。
人一走,李承乾就从李治手中拿过那块紫色挂件,左右端详。
“真便宜你们了,这东西整个长安只有四块,秦川折腾了好久才烧出来。我求了半天都没给,直接送给了春夏秋冬,没想到最后落到你们手里。”李承乾感叹道。
李世民接过挂件把玩片刻,又还给李治,心中暗自嘀咕:
“这秦川,下这么大本钱,真就没别的意思?”他觉得自己是个正常男人,干不出秦川这种事。
李承乾笑道:“父皇,以秦兄的本事,哪用得着这么养女人?他要是真缺德起来,怕是女人都得倒贴给他钱。”
殿内众人一听,纷纷觉得有道理,随即哈哈大笑。
被恶意“编排”的秦川,此刻正坐在马车里,心情得意。
“今天是不是长见识了?”
春夏秋冬几人点头如捣蒜——他们能说什么?今天见了皇帝、皇后、公主,还吃了御膳,打了御林军的统领,收了皇后的赏赐……随便拎出一件,都够吹一辈子了。
“东家,您可真是本事大啊,见了皇帝陛下不仅不用跪,还能请太子殿下给您做账房。”
秦川就爱听这种直接、接地气的恭维。
“跟着我混,以后你们见识的还多着呢。”
几人你一句我一句,热热闹闹地回到庄子,各自休息。
次日一早,因知秦川缺钱,公主府和内库早早就把钱送来了。秦川清点一番,十分满意,当即发动全庄,筹备过年。
看着秦川又开始大手笔撒钱,春夏秋冬几人无奈叹气——这才刚脱离穷日子呢,就一点没记性。但东家的事,他们管不了,只能看着。
很快,整个庄子张灯结彩,杀猪宰羊,瞬间进入了过年的热闹氛围。
大年三十当天,秦楚亲自张罗包饺子,一盘盘饺子下锅,一边煮一边吃,人人都吃得心满意足。
秦川象征性地给庄子上的人,每人包了两文钱的红包。
“东家,这还没立春呢,怎么现在就发红包啊?”冬雪好奇地问。
秦川才知道大唐的规矩不同,但也不在意:“立春的时候,我们再发就是了。”
就这样,秦川用最朴实的方式,度过了他在大唐的第一个春节。
十五前,所有人都回到庄子,准备开工。
为了顺利开工,秦川先让李承乾找人,把庄子里的流民全部驱逐。并不是他心狠,而是这个时代的规矩如此——这些流民没有身份,朝廷也无相关政策,根本留不得。即便如此,秦川还是给每人发了六文钱的路费,算是尽了心意。
接着,就是遣散来过冬的职工家属。大家对此没什么异议,天气渐暖,加上一冬天也赚了些钱,活下来已不成问题。
所有人齐齐向秦川行礼,感谢他的仁义。
秦川摆了摆手,道:“都散了吧。对了,要是闲着没事,可以过来干点零工,一天三文钱,只管晚饭。有兴趣的,明天就来。”
这话一出,人群立刻欢呼起来。毕竟此时山还没返青,还有一段苦日子,如今能有个干活的机会,实在难得。
……
天气渐暖,春耕将至,长安城的粮种开始上市。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各大世家借种子、等秋后收利的好时机。
为什么是“借”?因为普通百姓为了过冬,根本留不下次年的春耕种子。去年冬天粮商们没捞到好处,这一开春,他们自然不想错过机会。虽然种子价格没变,但借种的利息却翻了一倍。
秦川与这些粮商去年闹了不愉快,自然不想让他们好过。他提前示意庄子里的人,早早筹备春耕的种子。
这些人在庄子干了一整个冬天,多少手里都有些钱,自然不会去借种,而是直接购买。这可让粮商们傻了眼——才刚过十五,还没到春耕种子采购的高峰期,就被人按原价收走了大批种子。照这样下去,高峰期他们可要损失不少。
为了遏制这种趋势,一帮粮商合伙涨价,直接将种子价格翻倍。
秦川一看,立刻叫停采购,亲自开了铺子卖种子,价格只比粮商低半文钱。
虽然差价不大,但秦川有口碑。这一冬天他做的事,大家都看在眼里——钱宁愿让他挣,也不想落到那些黑心粮商手里。而且秦川的种子只卖不借,没钱的可以用工抵债,只要有力气,就能买得起。
粮商们等着看秦川断货,断定他存货不多。可等到销售高峰期,秦川依旧从容,似乎还有余力。
这下粮商们坐不住了,有些依旧嘴硬,有些却怕种子砸手里,开始降价、降利息。秦川也跟着降,依旧是——只降半文钱。
就是这半文钱,压得粮商们喘不过气,很快,种子价格便全线回落。
这时,秦川干脆关门,让大家去别处买,没钱的就来庄子打工,但千万不要去借。
气得那些粮商牙痒痒,有人不信邪,又想涨价。
结果涨价消息一出,秦川立刻重新开门,把他们的心思直接压了下去。
在他的搅动之下,今年长安的春耕,格外顺利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