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岛的惨败,如同一声惊雷,彻底震动了原本就暗流涌动的倭国政局。
一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这个消息根本无法掩盖,迅速传遍了九州乃至本州岛西部。
损失了兵力的大名们痛心疾首,未曾出兵的大名则兔死狐悲,同时更多的则是幸灾乐祸和趁机发难。
所有的矛头,最终都指向了无力掌控局面的室町幕府。
“都是幕府无能!招惹了天朝上国,才引来如此灾祸!”
“若非幕府纵容甚至勾结那个什么建文逆匪,天朝何至于派下如此恐怖的天兵?”
“幕府必须为此负责!”
尤其是原本就与幕府关系不睦、实力强大的周防国守护大内氏,更是趁机大肆抨击幕府,暗中联络其他对幕府不满的势力,蠢蠢欲动。
倭国内部的矛盾因为外部的惨败而急剧激化,陷入了更激烈的内斗和相互指责之中,短时间内根本无力再组织起一次像样的反攻去夺回对马岛。
何健旺通过锦衣卫的密探,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满意地笑了。他的目的已经超额完成,不仅占领了前进基地,更是成功激化了倭国的内部矛盾。
于是,他果断暂停了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只是牢牢控制着对马岛和壹岐岛,一边消化战果,整训队伍(包括那500名郑和留下的“友军”),一边等待着那最终时刻的来临。
时间一晃,进入了永乐八年的夏季。海风变得温暖,正是大军渡海的好时节。
这一天,对马岛上的了望哨看到了令他们终身难忘的景象:
远方的海平面上,先是出现了几个黑点,随即越来越多,最终汇聚成一片无边无际的帆影!旌旗遮天蔽日,庞大的船队如同移动的山脉,缓缓向着对马岛压来!
大明远征倭国的主力舰队,终于到了!
旗舰上,征倭大将军张辅正拿着望远镜,警惕地观察着对马岛。
根据出发前的情报,对马岛应该还在倭人手中,是此次东征第一个需要啃下的硬骨头。
他已经命令全军做好战斗准备,打算先进行一轮炮火准备再尝试抢滩登陆。
然而,望远镜里看到的景象却让他愣住了。
对马岛的海岸线上,看不到任何倭军的防御工事,也看不到倭军的旗帜。
相反,一些关键的高地上,赫然飘扬着大明的日月旗!甚至还能看到一些明军装束的士兵在活动?
“怎么回事?”大将军满心疑惑,“难道倭人闻风而逃,弃岛而走了?还是有诈?”
他不敢大意,命令舰队暂停前进,派出数艘快艇,载着精锐斥候,小心翼翼地向岛上驶去,准备抵近侦查。
快艇上的明军斥候也同样紧张,紧握着武器,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攻击。
然而,当他们靠近海岸时,看到的却是难以置信的一幕:一队明军士兵在一个年轻将领的带领下,正在码头上等候他们!对方不仅没有敌意,反而热情地挥手。
“你们是哪部分的?谁让你们来的?”斥候队长警惕地高声问道。
王三刀按照何健旺事先教好的词,朗声回答:“我等乃陛下亲军,奉密旨在此执行特殊军务,已光复此岛月余!请问前方来的,可是征倭大将军麾下王师?”
陛下亲军?密旨?光复此岛月余?
这几个词如同重磅炸弹,把斥侯们都炸懵了!
他们不敢怠慢,连忙请王三刀等人上船,迅速返回旗舰禀报。
张辅听完斥候和王三刀的汇报,同样是震惊不已!
陛下竟然还安排了这样一支奇兵?而且还神不知鬼不觉地拿下了对马岛?
这...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虽然此事依然透着蹊跷,为何兵部毫无记录?但不管怎么样,岛上确确实实是自己人,对马岛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这是天大的好事!
大将军不再犹豫,立刻下令:“全军前进!登陆对马岛!”
庞大的明军舰队缓缓驶入对马岛海域,场面极为壮观。
何健旺也早已命令岛上所有部队列队“迎接”,并将那五百郑和留下的官兵安排在显眼位置。
当征倭大将军踏上对马岛的土地,何健旺亲自上前迎接,又是一番“奉旨行事、机密任务、陛下圣明”的说辞,表现得滴水不漏,恭敬中带着一丝“天子亲军”的傲气。
大将军看着岛上严整的军容、缴获的物资、以及何健旺那无懈可击的态度,心中最后一点疑虑也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狂喜和轻松。
“何将军辛苦了!立此奇功,陛下必有重赏!”大将军拍着何健旺的肩膀,哈哈大笑。
“全赖陛下洪福齐天,大将军虎威所致,末将不敢居功。”何健旺谦虚道,演技满分。
于是,在何健旺这支“奇兵”的完美接应下,大明远征军主力几乎毫不费力地完成了第一次登陆,顺利地将对马岛变成了进攻倭国本土的前进基地和跳板。
大军源源不断地从船上下来,岛上顿时人声鼎沸,军威鼎盛。
等大家在岛上安置的有条不紊后,对马岛临时搭建的中军大帐内,大将军张辅召集了麾下主要将领以及“奇兵”首领何健旺,共同商议下一步进军方略。
张辅首先肯定了何健旺率先夺取对马岛、开辟前进基地的“奇功”,随后便将目光投向了他,语气颇为客气地问道:“何将军,你部最先登陆倭国,与此地倭人多有接触,对其情势当有了解。依你之见,我军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方能以最小代价,最快平定倭患?”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何健旺身上。
这些沙场老将们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自称奉密旨的年轻将军,心中多少存有些好奇和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