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北首先就黄奕提到的“极致参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更高的功率和速度,确实能带来更强的爆发力。但这意味着什么?”
宋北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意味着更恐怖的能量消耗,意味着发动机和传动系统承受极限负荷。
在野外,尤其是在敌后或者补给线被切断的情况下,一台机甲能持续作战的时间,往往比它能爆发的最高速度重要十倍。
我见过太多因为过度追求极限性能,导致引擎过热熔毁、甚至关键部件过载自爆的案例。
对于前线的士兵来说,稳定、可靠的输出,才是能在绝境中活下去的生命线,而并非是纸面上华丽却无法持久的极限数据。”
不少学生闻言,露出了思索的表情,下意识地点头。
沈林教授也微微颔首,插话问道:
“宋北中校,你提到的可靠性,在具体设计中,你认为哪些方面最值得关注?”
宋北立刻回答:
“材料疲劳强度、散热系统的冗余设计、以及能量核心在非理想状态下的稳定输出阈值。
这些看似基础的东西,往往决定了机甲在恶劣环境下的生死存亡。”
沈教授眼中赞赏之色更浓:
“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请继续。”
宋北接着针对“外观至上”:
“黄奕同学提到了流线型和炫酷涂装。”
宋北的语气甚至带上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无奈,
“但战场,从来不是t台走秀。过于复杂的棱角、为了美观而增加的外挂装饰,在平坦的演习场或许没事。
一旦进入城市废墟、密林、峡谷这类复杂地形,它们极易成为致命的钩挂物,严重阻碍机动,甚至可能被敌人利用。”
“至于炫酷的涂装…”
宋北顿了顿,
“在需要夜间渗透、隐蔽突袭的任务中,您觉得是亮眼的涂装好,还是能融入环境的迷彩和能吸收探测波的特殊涂层更好?
‘实用’永远必须排在‘美观’的前面。
机甲的每一处设计,都应该是为了更高效地杀伤敌人和保护自己,而不是为了看起来更帅。”
台下传来几声低低的轻笑,但更多人是深以为然。
黄奕的脸色开始有些发红。
最后,宋北提及“堆砌高端技术”:
“先进的AI和自动化系统,当然是好东西,能提升效率。”
宋北承认这一点,但随即话锋再转,
“但越复杂的系统,就意味着越多的潜在故障点,更高的维护门槛,以及对环境更苛刻的要求。
前线的战场环境远超想象,沙尘暴、极寒、暴雨、强电磁干扰…这些都是常态。
在这种环境下,过于精密娇贵的系统,反而比结构简单可靠的机械更容易出问题。”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沉重的力量:
“战士们需要的是在泥泞、沙尘和爆炸中依然能咬牙启动、忠实执行命令的伙伴,而不是需要恒温恒湿机房伺候的‘艺术品’。
而且,就目前技术而言,完全依赖自动化是危险的,战场上瞬息万变。
很多关键时刻的决策和操作,依赖的是战士的经验、直觉甚至是本能,这是任何AI都无法完全替代的。”
这时,沈教授再次提问,带着浓厚的兴趣:
“那么,以你的实战视角,你认为下一代机甲更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宋北显然深思过这个问题,流畅地回答:
“从我个人的经历和观察来看,或许以下几方面更值得投入:
第一是模块化设计,造新机甲就别总想着搞万能型号。
不如像拼积木似的,干嘛活儿就换什么装备,专机专用才靠谱。
然后就是强调极端情况的机甲适应性,天南地北哪儿都能去——高原极寒、沼泽沙漠,都能跑能打。
其次是通用性,机甲结构别搞太复杂,零件尽量通用,坏了前线基地就能快速换修,提高作战率。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千万控制成本!不然再好也用不起。”
他加重了语气,
“能让我军更多部队列装得起、用得起、修得起的‘好’机甲,其战略价值,远胜于少数几台数据无敌却无法形成规模的‘完美’机甲。”
宋北的发言结束了。
他没有引用任何高深的理论,每一句话都源自血与火的战场教训,朴素,却无比真实。
与黄奕之前那番华而不实、充满想象色彩的空谈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对比。
教室里一片安静,许多学生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和深思的神情。
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课本上的理论和前沿的概念,与真实战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怎样巨大的鸿沟。
宋北说的,才是真正接地气、能救命的“人话”。
沈林教授听得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赏,总结道:
“非常感谢宋北中校带来的这些宝贵的前线视角和经验。
同学们,你们要牢记,机甲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战场,服务于战士。
任何脱离实际需求的技术和设计,都是无根之木,纸上谈兵。
理论需要大胆创新,眼光需要看向未来,但双脚必须牢牢站在现实的土地上,绝不能闭门造车。”
这番话,相当于间接而有力地肯定了宋北的观点,否定了黄奕的思路。
黄奕脸色一阵红一阵白,难看到了极点。
他想反驳,却发现根本找不到任何切入点。
他最终只能悻悻地坐下,或许心中仍旧不服,但再也不敢公然挑衅。
而一旁的沈悠然,看着宋北,眼中充满了骄傲和钦佩的光芒,嘴角带着掩饰不住的、与有荣焉的笑意。
似乎在说:
“看到没,看到没,这是我家的…”
---
与此同时,远在京都之外某处广袤的平原上。
气氛与教室内的学术氛围截然不同。
此地肃杀无比,剑拔弩张。
言庆那台冰蓝色的三代机甲“冰封王座”静静悬浮在半空中,机体流转着冰冷的寒光,背后的冰晶翼刃微微展开,散发着凛冽的气息。
而在他对面,同样悬浮着一台华丽无比的三代机甲。
那机甲通体呈现尊贵的白金色,线条优雅而充满力量感,背后赫然展开三对巨大的、由纯净能量构成的华丽光翼。
正是洛亚王国七殿下,亚瑟-洛亚十九世的座驾,
“六翼圣骑士”。
在两台极具威慑力的三代机身后远处的空中,还分别静静肃立着数十台制式二代机甲,一边是蔚蓝近侍军的冰蓝涂装,一边是洛亚王室的纯白涂装。
如同两片沉默的钢铁乌云,彼此对峙,无形的压力让空气中的风似乎都凝滞了,不敢有丝毫呼吸。
“亚瑟殿下,久仰大名了。”
言庆的声音通过外部扩音器传出,带着一丝懒洋洋的笑意,打破了凝固的气氛。
“彼此彼此。”
亚瑟的声音响起,清冷而高贵,却同样带着一丝冰冷的锐利,
“言庆大人,‘第三席’的名号,在我们洛亚那边同样是如雷贯耳。
特别是在军部的必杀榜单上,可是常年高居不下啊。”
他的话语末尾,已然带上了一丝毫不掩饰的杀气。
言庆在驾驶舱内轻笑一声,语气依旧轻松:
“哦?是吗?那看来殿下今天运气不错,正好我就在这儿。
亚瑟殿下不想砍了我的脑袋回去领赏吗?说不定你们那位…嗯…
身体欠安的国王陛下一高兴,就把王位直接传给你了呢?”
“放肆!”
亚瑟的声音骤然冰寒,杀气几乎凝成实质!
“六翼圣骑士”的能量光翼猛地亮了几分,周围的空气都发出轻微的嗡鸣。
在洛亚,王位传承是绝对的禁忌话题,任何人都不得妄议,即便他是离那个位置最近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