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烨坐在桌前,油灯的光落在摊开的书页上。纸上的图示画着轮子和绳索的组合,旁边写着“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可减半”。他盯着看了很久,拿起笔在本子上画了个架子,又连了几根线。
窗外安静,只有风吹过屋檐的声音。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个晚上没睡好。白天在工地来回走动,安排收尾的事,晚上回来就坐在这张桌子前,一页一页翻这本书。
系统是在那天晚上发布的任务。他刚把工程师给的纸条收进衣兜,回到房间,眼前就浮出一行字:“任务开启:七日内掌握基础机械原理。奖励:简易起重机设计图。”
他当时没急着点确认,而是站在原地想了很久。他知道这东西有用,但自己从没碰过机器,连中学物理都没学完。能不能行,心里没底。
但他还是点了接受。
第二天他就兑换了这本书。系统提示花了三十贡献点,东西直接出现在桌上。他摸了摸封面,是那种硬壳纸,边角有点发皱,像是被人翻旧的。
从那以后,他每天收工回来就看。看不懂的地方反复读,实在不明白就先跳过去。看到第三天,才明白原来工地吊砖用的绳子绕法不对,多费了一倍的力气。
他把这个想法写在本子上,标了重点。
这天晚上,他正对着“滑轮组”那一节出神,门外传来脚步声。二哥推门进来,手里端着碗热水。
“又在看那本书?”二哥把碗放在桌上,“你都看了五晚了,眼睛不疼?”
林烨抬头看了他一眼,“快看完了。”
“看完能干啥?造机器?”
“先弄明白怎么省力。”林烨合上书,指了指外面,“咱们运水泥,十个人抬一天,累得直喘。要是换个法子拉上去,人少点,活还快。”
二哥哼了一声,“说得轻巧。哪来的机器?你拿手变?”
“不是现在变。”林烨说,“是先知道该往哪走。”
二哥看他认真的样子,没再反驳,只是摇摇头,“你们这些念书的人,总爱想远路。我只知道,今天干多少活,明天拿多少钱。”
他说完转身要走,走到门口又停下,“别熬太晚,明早还要去工地。”
门关上了。
林烨没动,手指轻轻敲了两下桌面。他知道二哥不信,也没指望他立刻懂。他自己也是慢慢才明白的——光靠拼体力,走不远。
他重新打开书,翻到做了标记的那页。上面讲的是动力传输,提到齿轮和轴的关系。他一边看一边在本子上画简图,试着把文字变成能想象的样子。
看到半夜,眼皮开始打架。他揉了揉脸,喝了口凉茶提神。脑子有点沉,但还在转。
他想起白天路过搅拌机的时候,看工人操作。那台机器声音大,震动也大,但效率比人工高太多。如果能把这种东西改小一点,搬到楼上用,是不是就能解决高层施工材料难上的问题?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他就记在本子上。
时间一点点过去。灯芯烧短了一截,光线暗了些。他低头继续看,一行一行地读,不懂的词就查书后附的术语表。
第二天一早,他在工地上转了一圈,检查几处外墙修补的情况。有工人问他最近怎么老不在现场。
“事情办完了我就回来。”他说。
中午吃饭时,二哥坐在他旁边啃馒头。
“你还真打算搞这些?”二哥嘴里嚼着东西,“我看你这几天魂都不在身上。”
“人在工地,心也要往前看。”林烨撕了块饼放进嘴里,“咱们这次验收过了,别人服气。可下次呢?再下一个项目呢?一直这么拼?”
二哥咽下一口饭,“那你打算咋办?看书就能看出个新花样?”
“第一步是知道缺什么。”林烨说,“我现在就知道,我们缺省力的办法。”
二哥皱眉,“你这话我听不懂。我只知道,你不在这儿,我心里没底。”
林烨看着他,“我不是要扔下队伍。我是想让它变得不一样。”
二哥没接话,低头继续吃饭。
下午的时候,林烨抽空去了趟仓库。他让保管员找出所有关于运输工具的记录,包括手推车、绞盘、卷扬机的使用情况。每一份都翻了一遍,记下用了多少人、耗了多少时间、出了几次故障。
晚上回家,他把这些数据一条条列在纸上,对照书里的内容分析。发现有一台老旧卷扬机其实可以改装,只要换掉绳轮位置,就能提升效率近三成。
他把方案草图画了出来。
这一晚他睡得更晚。睡前把书翻到最后一页,发现自己已经划了二十多处重点。有些地方反复看过三四遍,才算真正明白。
第六天,他开始整理笔记。把学到的东西分成三块:一是省力结构,比如滑轮和杠杆;二是动力来源,像人力、畜力、小型发动机的区别;三是组装逻辑,怎么把零件连在一起才能稳定工作。
他一边写一边想,这些东西将来能不能教给队里的人。如果大家都懂一点,干活的时候自然会想到改进。
第七天傍晚,他合上笔记本,坐在灯下没动。
任务还没完成,最后一天了。
他翻开书,重新看了一遍目录,确认没有漏掉重要章节。然后闭上眼,回忆整本书的内容,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像过电影一样走了一遍。
睁开眼时,系统提示弹了出来。
【任务进度:98%】
【剩余时间:23小时57分】
他呼出一口气,感觉肩膀松了一下。
这时门外传来母亲的声音:“三儿,睡了吧,灯都亮了一宿了。”
“知道了。”他应了一声,却没有起身。
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一下,又一下。
他脑子里还在转那些图示和原理。想着哪天能在工地上试一次真正的改装。不是靠蛮力,是靠方法。
窗外夜色深沉,屋里只剩纸页翻动的声音。
林烨拿起笔,在本子最前面写下四个字:技术为先。
笔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下一步,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