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妃挥挥手,示意奶娘抱着温宜回去。
“敬嫔,陪本宫去院中赏月吧。”华妃又吩咐其他宫人都各自退下,周宁海和颂芝守好大门。
两人在院中的石凳上坐下来,看着四周无人,才缓缓开口。
“冯若昭,你什么时候知道的?”华妃看着夜空中的明月不由的伤感。
“你又是什么时候知道的。”敬嫔不答反问。
华妃早就编好了理由,此时缓缓道出。
从潜邸搬入宫中,有个司灯小宫女原来在司药司学过,没通过考核就重新分配了,成了皇上太后封口的漏网之鱼。这小宫女负责灯火香烛自然闻出来欢宜香里有大量的麝香,小宫女也是从四五岁就在宫里混的,傻子混了将近十年也能成精,私下偷偷告诉了华妃。
小宫女没想到这欢宜香是皇上特赐的,还以为只是简单的后宫阴司,宫斗呢。
“那人呢?”敬嫔一脸担忧的看着华妃,生怕这个想要邀功的小宫女失了性命。
“本宫大哥在广东任巡抚。”华妃鄙视敬嫔,她一向对自己人好的不得了的人设可不能倒。
敬嫔也不只是担心华妃,也担心事有不密被皇上太后灭口。
华妃的说辞就是,自己冷静下来以后就借着搬宫人员变动频繁的机会,将小宫女弄出宫去,安排年家送去了广东,广东那边很多海商都和年家关系密切,这个小宫女作为年家人成为了一个海商的平妻,如今几个月过去了,应该已经在淡马锡过着富家太太的生活了。
为了真实,华妃真的送了个小宫女去,不过这个小宫女啥也不知道罢了。
敬嫔点点头,“那就好。”
华妃在这方面确实口碑很好,立得住,敬嫔也相信她。
要不是为了拉拢敬嫔,华妃才不费这个事呢。
敬嫔知道也是自己坦白的时候了。原来敬嫔早在进府不久就发现了。
冯若昭作为冯家嫡女,自小就是按着大族宗妇的标准培养起来的,现在冯家不显,确是实打实传承了几百年的士族,前朝的时候就为官者颇多。
明朝后期的士族什么样?在上,整个国家穷得连几万两的军费都拿不出来,在下,百姓饿的尸横遍野的情况下,他们肥死,一家顶一国,清朝有名的大贪官和珅算什么,和珅只是贪,这些明末士族,是利用规则掏空了整个国家。要不是如此明朝怎么能灭了,还灭的如此快!
身为前朝士族之一的冯家,教养嫡女自然不会教那些吹拉弹唱跳,
(没错就是在内涵甄嬛、纯元,别说唱曲跳舞都是贱籍,就连现在的国粹唱戏当时都最低贱的行当,看看芳贵人就知道了。不过是个消遣的玩意儿,霸王别姬中蒋雯丽怎么说来着,要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怎么能送小豆子学唱戏,那时候已经是清末民国了。更别说雍正时期了。)
敬嫔在家时教的都是掌家之事,除了管家人事、理账、增殖(做生意)、田亩这些之外,内宅阴司自然也要教,别人避之不及的阴暗面也是这些大族子女的必修课,麝香这种打胎必备的香料冯若昭怎么可能不认识。进府闻了几次就基本确认了,只是不明白为什么?
当时,华妃院子里除了华妃这个雍亲王侧福晋,还有自己和费云烟,胤禛不想华妃生孩子,也不想自己等人生孩子,那娶他们干什么?这要是爆出来,别说获得这些人娘家助力了,就是让先帝囚禁了胤禛都不是没可能,他们母子图什么?
或者是福晋宜修的手笔?
冯若昭小心翼翼的通过蛛丝马迹在华妃院里调查欢宜香,最终确认这就是胤禛下的手,百思不得其解的她,只能将消息传回娘家。
过河拆桥听过,卸磨杀驴也屡见不鲜,这河还没过,就开始拆桥;磨还在拉,就割驴肉的还是第一次见。
冯家是在毙鹰事件之后才上车的,此时只有一母同胞的胤禛和胤祯,别看大将军王声势浩大,老狐狸都知道这不是开国,军权越重越没有继位的可能。
守天下靠的是朝政,武官打天下,文官治天下。
大将军王没摸到一点朝政,还远在西北,就是立再多的碑给再多仪仗,也没见当初推举老八胤禩的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朝中重臣中有任何一位表达出要推举大将军王为储君的意思,大将军王还是八爷党推出的人呢。
冯家知道自己没退路,又明白自己遇到这么个小心眼多疑猜忌的胤禛,只能压下心中的愤怒,陪着笑脸大力支持。
冯若昭也明白,自己享受了家族供养,就要为家族付出,挨着过日子呗,还能咋地,从此就苟了起来。
这种才是古代人的大众思想,哪怕现在南方很多地方还是这样,不论男女都为了宗族的发展壮大,想甄嬛那种耍小聪明害得家族受损、尤其是给皇上戴绿帽子(还有沈眉庄)这种灭九族的大罪,除了恨不得家族死光的人,没个正常人能做的出来。
都是可怜人!
“敬嫔,你看温宜如何?”华妃突然开口。
“娘娘这是什么意思?”敬嫔既惊且喜,华妃不会想将温宜交给自己吧。
华妃就是这么想的,冯家没受奖赏也没受打压,不会跟着自己屠龙的。自己以后还是需要一个公正的中立派,不能像上辈子宫里大猫小猫都是甄嬛的,皇后都说废就废。
再有,温宜也是无辜的,跟着自己时间长了也就绝育了,敬嫔想要个孩子,将温宜交给她正好。尤其,敬嫔聪明,能压着曹琴默。
是的,华妃打算将曹琴默母女打包送给敬嫔,有了敬嫔看曹琴默还能不能反复无常!
在曹琴默不知道的时候,华妃敬嫔达成一致。
敬嫔同意除了想要个孩子,自信曹琴默这个秀才之女翻不出自己的手掌心之外,还有华妃并不要求自己站队,只让自己万事以宫规为准,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