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娆当场撒起娇来。她在宫中一向如此,没人能拿她有办法,连父皇母后都不行,唯独她能牵着朱涛的鼻子走。
“宁国。”
“二哥将来要灭北元,你现在去跟他们的人学骑射?”
“这不是打我的脸吗?”
“军中多的是弓马娴熟的校尉,我可以调他们进皇家林园教你。”
朱涛皱了皱眉,不耐烦地挥挥手:“快回宫去吧,这事孤管不了,那是你三嫂的妹妹,不是你二嫂的亲戚,你得找秦王。”
“我不!”
“三哥怕你,大哥也怕你!”
“我找过爹,他说没用,让我找你!”
“现在你说也没用!”
“我不管!”
“我不学那些大男人的东西,我就要海别姐姐教!”
朱英娆一屁股坐在地上,可怜巴巴地望着朱涛:“哥哥,我就要海别,其他人都不要,除非你亲自教我!”
“你想学,自己去秦王府请符离公主。”
“这事我不管。”
“但如果她跑了。”
“那你这公主也别当了,二哥亲自送你去流放。”
朱涛从衣襟内取出自己的令牌,丢给宁国公主朱英娆,语气淡漠:“别让我不痛快,也别让自己陷入麻烦。她本就是个惹事的主,若不是秦王侧妃力保,她早就身陷囹圄。”
“那就流放我啊,我等着!”
“你从小时候到现在,一次次让我不省心,我已经对你无感了。”
朱英娆弯腰拾起地上的令牌,朝朱涛做了个鬼脸,笑着说道:“哼,臭二哥,谁让你不亲自教导我!”
“太子皇兄。”
“你为何一直站在门外,难道你还怕二哥不成?”
“真瞧不起你。”
宁国公主把脑袋探出门外,望着门外略显局促的朱标,忍不住竖起中指,接着笑嘻嘻地跑出齐王府,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你只管纵容她。”
“要不是你从头到尾宠着她。”
“她怎会如此放肆。”
“还有小安庆。”
“这两个丫头,在一众公主里头,简直是胆大包天。”
“要不是你一味地宠。”
“谁敢如此?”
朱标走进书房,狠狠瞪了朱涛一眼。要论朱家最得宠的公主,当属宁国公主朱英娆和安庆公主朱英婉。因是马皇后亲生女儿,加上长公主临江早逝,这让朱涛对她们倍加疼爱。
也正因如此,她们的性格愈发任性妄为。
无论受到何种责罚。
总有二哥替她们承担。
朱涛淡淡道:“又能怎样?”
“我是她们的兄长,我不护着她们?”
“还有谁会护着她们?”
“还有镜静,我这个哥哥难道没护过她?”
“你是长子。”
“你要考虑的事情比我们多。”
“但我只是次子,我只需替你分忧。”
“其他的事,我懒得管。”
朱涛低头看着锦衣卫送来的密报,看完随手递给朱标:“你倒是在经商上有些头脑。大明宝钞的发行必须严控数量,一旦泛滥,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们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毁了它的根基,这对国家有害。至于商人的赋税,也要提高。他们年年赚得盆满钵满,交的税却少得可怜,国库靠这点钱怎么支撑?”
“嗯。”
“我自然明白大明宝钞的意义。”
“这里面蕴含巨大的经济潜力。”
“只要善加运作,大明必能更加昌盛。”
“关于商税一事,我也正想找你商议。的确太低了。再加上你不久前铲除了山东孔家,这件事在士人中掀起巨大波澜。大明出手镇压了那些不安分之人,也让商人们不敢再轻易跳出来挑衅朝廷。”
“因此,我打算在明日早朝时,提出增加商贾赋税的提议。”
“由锦衣卫协助推行。”
“户部开始筹划增设官职,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大明商会体系。”
“集中管理,统一储备,拟定一个合理的税率。”
“这就是我的设想,你意下如何?”
朱标以文治之才治理天下,名声并非虚传。他是老朱亲自培养的嫡长子,才学出众,便是朱涛也难以企及这位兄长。
“可行。”
“以大哥你的能力,我完全放心。”
“我会安排锦衣卫听你调遣。”
“谁若胆敢阻挠!”
“为了大明江山永固,格杀勿论!”
“倘若大哥下不了手,我来动手便是!”
朱涛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玉扳指,眼中闪过一丝冷意,笑道:“我替大哥铲除一切障碍!”
“老二。”
“有些事,大哥自己来更合适。”
“不必让你担那恶名。”
“你我兄弟一体,若失其一!”
“便如断其桥梁!”
“所以我不能伤!”
“你也绝不能伤!”
朱标缓缓摇头,目光中满是兄长的慈厚。他已为弟弟准备了一份厚礼,将来必能让朱涛踏上更高之境!
无论如何!
宁可负天下,不负兄弟!
这句话,在朱标心中,从来都是誓言!
“我定会助你治理好这片江山。”
“我还记得我们年少时的理想。”
“那时父亲还未称帝,只是吴王。”
“你梦想成为父亲的谋士,为他运筹帷幄!”
“而我想做他的猛将,替他征讨四方!”
“如今你成了太子殿下!”
“我成了齐王!”
“为何我的封号与你并列?”
“那是父亲的期望!”
“你是治国安邦之人,我是为你开疆拓土的将!”
“你我互为依仗,互为支柱!”
“打造出一个属于我们的大明!”
“成就千古一帝的朱标!”
“铸就封狼居胥的朱涛!”
“我们齐心协力!”
“开创属于我们汉人的辉煌盛世!”
朱涛望着朱标,伸出手臂,眼中燃烧着自信的光芒:“有你我兄弟在,大明便有万世根基!”
“好!”
“你我并肩而战!”
“开启我们的乾元盛世!”
“功绩永载史册!”
“名垂千古!”
朱标也露出久违的豪情,如少年时般,英气逼人地伸出臂膀!
两只大手紧紧相握!
两副臂膀紧紧相拥!
一个是大明最强的少皇,一个是大明最强的少军神!
还有父亲为他们留下的强大班底!
若不能成就一番太平盛世!
岂不辜负这天地日月!
“太子殿下!”
“总指挥使!”
“扬州知府杨宪已返京!”
“眼下正往皇宫赶来,皇上也设了接风宴!”
张玉快步走入殿内,朝朱涛与朱标作揖禀报。
“嗯。”
朱涛轻点头,挥了挥手示意张玉退下,随即看向朱标笑道:“咱爹要是得知咱俩瞒着他,怕是要气得掀了咱俩的皮!”
“这谈不上是瞒骗!”
“你又不是不知道咱爹的脾气,他绝不会容许贪官污吏逍遥法外!”
“可杨宪还有利用价值!”
朱标不以为意地挥了挥手,眼中却闪过一丝忧虑,“比起这些贪官,我更担忧扬州的灾情。你有没有找到切实的应对之策?咱们既然动手,不仅要铲除贪腐,更要立刻解决扬州百姓的生计问题,否则便是失职!”
“放心。”
“就是我之前跟你说的李进,马三刀的侄子!”
“此人确有才干,定能治理好扬州!”
“最关键的是他的为人,清正廉明!”
朱涛笑着说道:“到时候我让马三刀去给他撑腰,凭那家伙滚刀肉的脾性,淮西那帮勋贵奈何不了他,浙东那帮党人也拿他没辙!”
大明宫中。
朱标、朱涛、老相国李善长、右相胡惟庸、御史中丞刘伯温,都站在朱元璋身旁,望着跪在殿前的杨宪。有人目光中藏着惊讶,有人透出一丝惋惜,也有人流露出不屑之意。
“杨宪。”
“你这官服里头,是不是穿了件破烂衣裳?”
朱元璋眼尖,一眼便瞧见了杨宪领口露出的补丁,心中略感满意,随即冷声道:“脱了官服,让咱瞧瞧。”
“陛下。”
“臣不敢亵渎宫中威严。”
杨宪这一出戏,本就是演给朱元璋看的。而站在他身后的朱标与朱涛则露出几分异样神色。他们耍老爹是常事,但杨宪竟也敢玩这招,那可真是离灭族不远了。
要知道。
大明朝的朱家皇帝。
可是玩“灭九族”玩得出神入化。
被后人称作“九族连连看”的朱元璋!
岂是那么容易糊弄的!
“把官服脱了。”
朱元璋语气骤冷。
杨宪知道火候过了,只得硬着头皮,神色尴尬地将外袍褪下,露出那件满是补丁的旧衣。
“太会演了。”
连站在他身后的太子朱标都不禁摇头叹息。若不是锦衣卫事先通报,他还真会被这副模样骗过,以为杨宪是清官良吏!
“杨宪呐。”
“你不仅是一个能吏,更是一个清官啊!”
朱元璋一生最痛恨贪官污吏,最敬重清廉之士。他从小的经历,让他对这一点尤为在意。看着杨宪身上那件破旧的内衣,他神色有些触动,缓缓说道。
“对了。”
“陛下。”
“这是扬州城今年秋天收成的第一袋稻米。”
杨宪抱着一袋稻米,双手捧着递给朱元璋,笑着说道:“微臣听说皇上想尝尝扬州的稻米粥,便特意带来了。”
“标儿。”
“涛儿。”
“你们也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