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孤也是刚才才明白过来。”
“如果我们没有揭开这层窗户纸,让父皇继续对杨宪的行为视而不见,朝廷便不会起波澜。所以,老大,我们做了件蠢事。”
“我们以为瞒过了父皇。”
“却未曾想到,父皇也在瞒我们。”
“杨宪是你登上帝位前最为锋利的一把刀。”
“是父皇最后落下的那一击。”
朱涛语气中带着感叹,随后轻拍朱标的肩头说道:“整个朝廷都知道,孤是太子党的核心,所以这把刀不能出自太子府,也不能出自齐王府,更不能来自淮西勋贵,那便只能是浙东党派的人。”
“也就是说,父皇其实已经清楚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想藏的事,也瞒不过他。”
朱标听了,神色有些低落,他并非害怕朱元璋发怒,而是第一次背着父皇办大事,竟被轻易识破,心中难免失落。比起父亲,他确实还差得太远。
“老头子能打下这片江山。”
“没点手段,孤也不信。”
“那就让他自己去处理吧,我们从旁辅佐就好。”
朱涛看着神情低落的朱标,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老头子不会害我们的,他做的一切,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你这个太子。我们还是想想,怎么让他开心点吧。毕竟我们瞒了这么久,他若心里有点不高兴,也是正常的。”
“那还在这儿干嘛?”
“赶紧回宫哄老爷子去。”
朱标抬起头,似乎豁然开朗。与其在此烦忧,不如回去陪伴朱元璋,让他别太操心。
“张玉。”
“去寻个擅长做烧饼的来,再寻个会做鸭血汤的。”
“都带进宫里去,我听母亲讲,父亲这两天食欲不太好,他最喜欢这两样吃食,当年我们哄父亲开心时,不就是靠烧饼和鸭血汤嘛。”
朱涛像是想起了什么,望向张玉交代了几句,随即拉着朱标的手笑道:“父亲见到烧饼和鸭血汤,欢喜得连步子都挪不动,有这两样东西,父亲心情好了,气也就消了。”
“那明日早朝怎么应对?”
“我们还要继续弹劾杨宪吗?”
朱标的神情仍旧满是忧虑,他知道父亲确实爱吃这些,也许这方法可行,但他更担心的是明日朝堂的局势,如今他们兄弟已然成了此事的关键人物,那就要由他们来收尾。
“这事儿更容易解决。”
“我们都不去上朝,让父亲来处理。”
“杨宪该死就让他死!”
“若现在不该死,那就先留他一命。”
“反正也闹不出什么大动静。”
朱涛倒是神色轻松,似乎毫不在意。或许此刻父亲早已有了决断,即便他们兄弟再多谋划,奉天殿终究是父亲说了算的地方。他的威严与霸道,岂是群臣能随意挑战的?
淮西一派确实有分量!
确实了得!
李善长算是领头人?
胡惟庸是核心人物?
想多了。
在淮西勋贵中真正拥有威望的,始终还是朱元璋本人!
其次是徐达!
汤和!
常遇春!
冯胜!
傅友德!
李文忠!
所以。
只要这些老国公仍在朝堂一日,淮西一派就翻不了天!
甚至!
齐王府内那对兄弟,在淮西一派之中!
也极具话语权!
尤其是齐王!
经历过几场恶战,足以赢得淮西将士的敬重!
皇宫御花园。
“这位爷,皇宫里的人是不是吃腻了山珍海味。”
“才想起吃我们这种粗面烧饼。”
被张玉请进宫来的烧饼师傅,正在御花园中烙饼,见有人走来,笑呵呵地说道。他并不知眼前的男子,正是当今皇上朱元璋,否则哪敢如此随意!
“宫里也没那么多讲究。”
“再说,你做的饼也不粗。”
“咱想吃,还不一定吃得到呢!”
朱元璋虽对臣子严厉,但对百姓向来和善,也不点破自己的身份,笑着回应道。
“什么?”
“你连饼都吃不上?”
“那你在这宫里是做什么的?”
烧饼师傅听得一愣,觉得眼前的男子有些意思,在皇宫里居然吃不上饼,这不是稀奇事吗?
“呵呵呵。”
“跟你们差不多,哈哈哈。”
朱元璋双手叉腰,一脸慈祥地笑着,仿佛一位和蔼的长者。还真应了朱标兄弟俩说的那句话,看见烧饼就挪不开脚的皇帝。
“味道真不错。”
“记住啦,锅开后多加点辣子,佐料也要足。”
朱元璋走到鸭血汤摊位前,掀开锅盖,一股浓郁香气飘出。他满意地笑了笑,随即对摊主说道:“咱就爱这个味。”
“没问题。”
摊主没有多想,只当是寻常百姓来买吃食。眼前这位穿着粗布衣裳的人,怎么看也不像穿龙袍的天子。他笑着应了一声,心里也没起疑。
“师傅。”
“老三,劳驾,帮我递下炭篓。”
烧饼摊的师傅竟也熟络地向朱元璋开口。
这一幕要是被朝中大臣瞧见,
非得惊掉下巴不可!
可朱元璋毫无不悦,反而笑着把炭篓递了过去。
这便是出身寒微的皇帝朱元璋。
他痛恨的是权臣当道,
他痛恨的是贪官污吏,
但从不为难黎民百姓。
千百年来,世人对朱元璋评价不一,
唯有一点,
无人能否认:
洪武大帝虽手段凌厉,杀伐果断,却始终心系百姓,是真正为天下人着想的君王。
“别拿了别拿了!”
“那是专给皇上做的!”
“你这贪嘴,要是皇上知道了,怕是要你的脑袋!”
烧饼师傅见朱元璋拿起盘子装了几块饼,连忙出声阻止。他并非小气,只是此行入宫是专为皇帝做吃食,若是被旁人吃了,自己怕是也要遭殃。
“没事没事。”
“我吃和皇上吃,不是一样的嘛。”
朱元璋笑呵呵地回应,不顾劝阻坐下来大口吃起烧饼。果然,熟悉的味道让他胃口大开,没多久一盘烧饼就被吃光,连点碎渣都没留下。
“陛下。”
“您怎么在这儿吃呢?”
“我正准备送去给您呢。”
女官南宫燕一身官服,走进凉亭,一眼便瞧见朱元璋正在吃烧饼,惊讶地喊出声。
“不必了。”
“这儿挺好的。”
“南宫燕。”
“是不是那两个小兔崽子让你准备的?”
朱元璋擦了擦手,看着南宫燕问道,“别跟我说是你自己想的,除了皇后,就只有那两个小子知道咱爱吃这些。”
“还是瞒不过陛下。”
“两位殿下交代过,不能让您发现。”
“两位殿下近日虽未入宫,却也在惦记着陛下的身子。听说陛下最近胃口不佳,便特意让张玉指挥使安排了这两位师傅进宫,说是手艺极为正宗。两位殿下此举,也是出于对陛下安康的关切。”
南宫燕虽然对内情一无所知,但依旧替朱涛和朱标说了几句好话。毕竟皇宫之事变幻莫测,谁也难以预料结果。
“那两个小子就是怕咱发火!”
“不过咱的儿子倒是懂孝道,知道咱喜欢什么。你去告诉他们,要是咱真动了气,非得抽他们一顿不可。一顿烧饼和鸭血汤可压不住咱的火气。”
朱元璋这才展露出笑意。虽然被最疼爱的两个儿子蒙骗,心里确实有些不快,但转念一想,他们也是想为父皇办点实事,想证明自己有能耐。既然出于孝心,又怎会真的责罚。
否则。
凭他老朱的性子,这两个小子今天肯定逃不了一顿狠揍!
那是在所难免的!
“重八。”
“味道如何?这可是咱们儿子的心意。”
说话间,马皇后缓步走近,身旁还有已经显怀的徐妙云和太子妃常清韵。
只见马皇后满面春风地看着朱元璋。在这后宫之中,也只有这位与他同甘共苦过的国母,敢直呼他一声“朱重八”。
“参见父皇。”
徐妙云是齐王妃,常清韵身为太子妃,在外人面前自然不敢失礼,向朱元璋行了一礼后,便搀扶着马皇后坐下。
“妙云。”
“你肚子里有孩子呢!”
“做事别太劳累。”
“娘不用你照顾。”
马皇后却轻轻拉住徐妙云的手,小心地将她扶到座位上才笑着说道:“给娘添个大孙子就是最大的孝顺了。自家人面前,用不着那么多繁文缛节,坐下吧。”
“谢谢娘。”
徐妙云微微点头,内心的感动不需多言。从怀上孩子前到如今,她一直被朱家人悉心照料,若说不感动,那是假话。
“对对对。”
“妹妹说得有理,有什么事就让宫女太监去做。”
“不用事事亲力亲为。”
“都来尝尝这烧饼,还有鸭血汤。”
朱元璋也露出慈祥的笑容,看向跪在旁边的烧饼师傅与鸭血汤师傅,立刻明白过来,随手一挥笑道:“还跪着做什么?快给娘娘盛一碗鸭血汤,再拿些烧饼过来。等会儿也给几位皇子送些过去。东宫送一碗鸭血汤,齐王府送一份烧饼。他们各自的忌口,内官会交代你们,别出错。”
“你们都下去吧。”
朱元璋正与众人享用烧饼之时,朱标的声音由远及近。随着他出现,众侍卫与宫女纷纷行礼退下,离开了御花园,连同那两位制作烧饼和鸭血汤的师傅也一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