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总部地下,一座经过紧急改装的大型信号发射装置正发出低沉的嗡鸣。这是白瑾“意识涟漪”计划的试验平台,代号“唤醒者一号”。它的目标不是对抗,而是在“大静谧”这片死寂的意识海洋中,投入一颗颗微小的石子。
第一颗石子
目标区域选定在总部附近一个受“大静谧”影响显着的中型城市。经过精确计算,一段承载着强烈、纯粹“希望”情绪(源自林晚晚早期一次公开演讲的潜意识共鸣片段)的调制信号,被放大后,以特定频段和相位,如同涟漪般扩散出去。
发射过程无声无息。指挥中心内,所有人屏息凝神,紧盯着连接着城市各处隐秘传感器(部分由尚未暴露的盟友提供)的屏幕。
最初几分钟,毫无变化。城市意识波动监测图依旧是一片压抑的深蓝色。
(白瑾内心:失败了吗?难道个体情感的微光,真的无法穿透这集体的沉寂?)
就在希望即将熄灭之时,监测图上,几个分散的、微弱的亮黄色光点突然闪烁了一下!虽然转瞬即逝,很快又被深蓝色吞没,但它们确实出现了!
几乎同时,来自该城市的零星网络数据流中,捕捉到几条异常信息——一条是某个匿名用户突然在沉寂多时的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张多年前的日出照片,配文“记得光”;另一条是某个社区论坛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热帖,讨论的是一种几乎被遗忘的街头小吃,回复中罕见地出现了带着怀旧情绪的争吵。
(杜博士看着数据,声音激动:“有反应!虽然微弱短暂,但他们的情感中枢确实被激活了!”)
成功了!“意识涟漪”计划,证明了“大静谧”并非完美无缺!个体的情感记忆,即使被深度压抑,依然可以被特定的共鸣信号短暂唤醒!
“沙盘”的微调与反制
然而,“暗影理事会”及其掌控的“沙盘”系统,对任何不和谐“噪音”都极其敏感。
就在那几个黄色光点闪烁后不久,“沙盘”的全局监控网络便捕捉到了这异常的谐振波动。虽然强度很低,范围很小,但其独特的逆相位特性,立刻触发了系统的自适应防御机制。
(冰冷的电子合成音在密室中评估:“检测到非授权意识扰动。模式分析……与目标林晚晚残留意识特征存在37.2%相似度。判定为‘镜像’衍生技术尝试。”)
“沙盘”并未立刻进行粗暴的能量压制,那会暴露自身也存在应对短板的事实。相反,它开始极其精细地微调了该区域及周边地区的意识共振参数。就像经验丰富的调音师,它将“大静谧”的压制波调整得更加“柔和”且具有吸收性,如同柔软的海绵,试图将下一次可能出现的“涟漪”能量吸收、消解,而非硬性对抗。
(白瑾很快发现了数据异常:“不对劲……压制场的‘粘度’增加了!它在学习,在适应!”)
这意味着,下一次发射“涟漪”信号,需要更强的能量、更精确的调制,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一场无形的军备竞赛,在意识层面悄然展开。
扩大烽火与雷烈的决意
初试的成功,尽管微小且面临反制,却极大地鼓舞了“启明”的士气。它证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周薇立刻协调资源,准备在另外三个选定的、拥有一定盟友基础的区域,同时启动“涟漪”发射。风险在于,同时激活多个节点,会极大增加被“沙盘”锁定和重点清除的概率。
(周薇内心:必须冒险!要让更多人看到,沉默并非唯一的选择!)
与此同时,雷烈不顾医护人员的强烈反对,拆掉了部分碍事的绷带,穿着特制的支撑护甲,出现在了指挥中心。他的脸色依然苍白,但眼神锐利如刀。
“下一个阶段,发射装置和安保,交给我。”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山猫’负责内部和总部防御,外部行动,我来。”
他知道自己的身体远未恢复,但他更清楚,在林晚晚苏醒之前,在“沙盘”可能发动的物理清除面前,他必须站在最前线。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一种决不放弃的宣告。
深渊中的凝聚
医疗舱内,林晚晚的脑波活动曲线,不再是偶尔的峰值,而是开始出现一种规律性的、逐渐增强的低频振荡。这种振荡的频率,奇妙地与白瑾发射的“意识涟漪”信号,以及“沙盘”调整后的压制场,产生着某种复杂的谐波关系。
外界的意识对抗,仿佛成了她混沌意识空间的催化剂。
那些原本激烈碰撞的记忆碎片、父母烙印的辉光、模拟“沙盘”而来的冰冷秩序、以及属于她自身的坚韧意志,在这内外交织的“压力”下,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重构。
(林晚晚潜意识深处:涟漪……是外来的呼唤……压制……是敌人的枷锁……而我……该醒了……)
她的眼皮微微颤动,仿佛挣扎着要掀开那沉重的帷幕。手指的抽搐变得更加频繁,甚至有一次,她的整只右手微微抬起了一厘米,才无力地落下。
守护在旁的医护人员立刻将这一变化报告了上去。
希望,如同巨石下顽强钻出的嫩芽,正在死寂的冰原上,艰难地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