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反扑变得愈发阴险。在物理层面的暴力受阻后,它开始转向更隐蔽的心理战术。
周一清晨,苏晚晴刚走进教室,就察觉到异样的目光。几个女生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看到她进来立刻散开,眼神中混合着好奇与鄙夷。
“怎么了?”岑卿敏锐地察觉到不对劲。
苏晚晴摇摇头,走到自己的座位前,发现课桌上放着一个匿名信封。她拆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那是一张伪造的体检单,上面赫然写着“妊娠6周”,患者姓名处清晰地印着“苏晚晴”。
“这是…”岑卿接过那张纸,手指因愤怒而微微发抖。
李明明快速扫描了体检单:“伪造得很专业,但医院的印章格式不对。这是系统的心理战术。”
然而流言已经像病毒般在校园里扩散。课间时分,无论苏晚晴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指指点点的目光。就连一些老师看她的眼神都带着异样。
“听说她请假是去…”
“怪不得成绩那么好,原来…”
“江驰知道吗?”
恶意的揣测在程序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发酵。系统正在用最肮脏的手段,试图摧毁苏晚晴在这个世界的“完美”人设。
午休时,黄毛带着几个跟班再次出现,这次他们的表情更加猥琐:
“哟,装得挺清高,原来早就…”
“孩子是谁的?江驰的?还是…”
江驰猛地站起来,拳头紧握,但这次李明明拦住了他:
“暴力解决不了问题。系统正等着我们失控。”
就在这时,苏晚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举动。她拿起那张伪造的体检单,径直走向广播站。
“你要做什么?”岑卿拉住她。
“既然它想演这出戏,”苏晚晴的眼中闪着冰冷的光,“那我就陪它演到底。”
五分钟后,全校师生都听到了广播里苏晚晴清晰冷静的声音:
“各位老师、同学,关于今天流传的这张体检单,我需要作出说明。”
整个校园瞬间安静下来。
“第一,这张体检单是伪造的。真正的市医院体检单有防伪水印,而这张没有。”
“第二,我上周的全身体检报告就在班主任那里,欢迎任何有疑问的人去核实。”
“第三,”她的声音突然变得锋利,“散布这种谣言,已经构成诽谤。我已经报警,警方会追查造谣者的责任。”
广播结束后,苏晚晴走出广播站,面对走廊上目瞪口呆的众人,她拿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正在录音:
“刚才谁说了什么,我都录下来了。需要我一起交给警察吗?”
黄毛和他的跟班脸色大变,慌忙逃离。
这场风波看似平息了,但所有人都明白,系统的攻击不会停止。
果然,第二天开始,更恶毒的手段接踵而至。苏晚晴的储物柜被塞满了堕胎小广告;她的课本上被人用红笔写满污言秽语;甚至有人在校外拦截她,递来黑诊所的名片。
“它在测试我们的底线。”李明明分析道,“试图用羞辱摧毁意志。”
但苏晚晴的回应出乎所有人意料。她收集了所有骚扰证据,整理成册,直接交给了校长办公室。同时,她在校园论坛上发布了长篇帖子,详细剖析了这种造谣手段的卑劣,并附上了所有证据。
更令人惊讶的是,她主动联系了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要求开设青春期性教育讲座。
“既然它想谈这个话题,”苏晚晴冷静地说,“那我们就好好谈谈。让所有人都看清楚,用这种手段攻击一个女生,是多么可笑可悲。”
讲座当天,礼堂座无虚席。苏晚晴站在讲台上,不再是那个被流言困扰的受害者,而是一个从容不迫的演讲者。她用科学数据反驳每一个谣言,用法律条文说明诽谤的后果,更用坚定的语气告诉所有女生:
“我们的价值,从来不由这些恶意的标签定义。”
讲座结束时,掌声经久不息。许多女生围上来向她表示感谢,就连一些老师也深受触动。
回教室的路上,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你看到了吗?”苏晚晴轻声对同伴们说,“当你不害怕那些它用来羞辱你的东西时,它就再也伤害不了你。”
系统最阴险的武器,在勇气面前土崩瓦解。
废弃化学实验室的事件和黄毛的突然转学,像是按下了某个暂停键。系统暂时停止了直接的攻击,但图书馆小队的成员们都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为了更好地应对,他们决定系统地分析对手。在图书馆最隐蔽的角落,李明明将一份手写的分析报告摊在桌上。
我整理了近十年流行的青春疼痛文学套路。他推了推眼镜,发现几个高频出现的经典桥段
报告上清晰地列着:
校霸与学霸的强制爱
恶毒配角的校园暴力
强暴未遂\/得逞
意外怀孕与堕胎
绝症与牺牲
看到第三、四条时,所有人都沉默了。苏晚晴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那两行字,脸色苍白。
所以...王苹果声音发颤,实验室那次...还有最近的谣言...都不是偶然?
是系统的标准操作程序。李明明语气冷静得近乎残酷,当主线剧情推进受阻时,它会自动调用这些经典桥段来制造冲突。
岑卿突然想起什么:江驰,你之前那些纠缠行为...
也是套路之一。江驰苦笑,校霸的强制爱,用幼稚的欺负来表达喜欢。现在回想起来,我那些行为确实像在照着剧本演。
张折默默折着一个纸飞机,突然说:就像批量生产的零件,我们都被塞进预设的模具里。
这个认知让人不寒而栗。他们不只是活在小说里,更是活在套路的牢笼中。
最可怕的是,苏晚晴轻声说,系统知道这些桥段最能摧毁一个女性角色。强暴剥夺自主,怀孕制造污名,堕胎留下创伤...一套完整的毁灭程序。
李明明点头:这些桥段经过市场验证,最能激发读者的情绪反应。对系统而言,我们只是它收集情绪能量的工具。
那我们...王苹果犹豫地问,能逃过这些套路吗?
理论上可以。李明明分析道,套路之所以是套路,在于它的可预测性。既然我们知道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就可以提前防范。
于是,他们开始了一场特殊的防套路演练。
针对强暴桥段,他们设计了紧急联络暗号,在每个人的书包里放了防狼警报器,规划了校园里的安全路线和避难所。
针对怀孕谣言,他们收集了正规医院的体检流程资料,记录了校医务室的开放时间,甚至研究了相关法律条文。
但更深层次的防御,来自于认知的重构。
这些桥段之所以有效,岑卿在一次讨论中说,是因为它们利用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和羞耻。但如果我们不再为此感到羞耻呢?
苏晚晴若有所思:就像上次我直接去广播站澄清...当你拒绝扮演受害者,套路的魔力就消失了。
江驰突然说:我大概明白为什么系统要给我设定属性了。无知更容易被操控。
这场认知革命悄悄改变着每个人。当王苹果再次听到关于苏晚晴的污蔑时,她不再慌张,而是冷静地拿出手机录音。当张折发现有人在苏晚晴的储物柜贴污秽字条时,他直接拍下证据送到教务处。
他们正在从套路的被动承受者,变成主动的解构者。
这天深夜,当众人准备离开图书馆时,苏晚晴突然叫住了大家。
我想明白了。她的眼睛在月光下异常明亮,系统给我们安排这些桥段,是因为它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情感。它只知道用痛苦和创伤来制造戏剧冲突。
但我们要告诉它——岑卿接上她的话,真正的青春,不是疼痛的堆砌。
而是即使在疼痛中,李明明推了推眼镜,也要保持思考的能力。
是明知前路艰难,王苹果说,还要继续前行的勇气。
是用自己的手,张折让纸飞机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折出想要的形状。
江驰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轻声说:是找到真正的同伴,而不是活在设定的关系中。
在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他们达成了最深刻的共识:
他们要解构的不仅是某个具体桥段,更是桥段背后的操控逻辑。
系统可以安排强暴的戏码,但他们可以选择不屈。
系统可以散布怀孕的谣言,但他们可以选择不羞耻。
系统可以设置各种苦难,但他们可以选择——不把它当作定义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