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剧组的筹备会议定在华星影视新租的会议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红木长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高浪指尖敲着桌沿,目光扫过在座的十几号人——这些是他从《夏夜晚风》剧组带过来的核心班底,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既兴奋又忐忑的神色。
“摄影组还是老规矩,王哥你带队。”高浪率先打破沉默,看向角落里那个总爱戴着鸭舌帽的男人,“这部戏要用手持镜头,我要的是那种贴在角色皮肤上的窒息感,明白吗?”
王摄像猛点头,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涂鸦:“放心浪哥,我连夜研究了《三峡好人》的镜头语言,保证给你拍出那种潮湿的颗粒感。”
美术指导张姐推了推眼镜:“场景方面有点麻烦,剧本里那个老酒馆得有三十年以上的历史感,我跑遍了城郊才找到三家符合条件的,可惜都面临拆迁。”她翻开文件夹,里面是厚厚一沓照片,“要么我们搭景?预算大概要追加五十万。”
高浪没立刻答复,手指在剧本某页停住——那里写着林晚星在酒馆后厨用生锈的水龙头接水,阳光穿过布满油污的窗户在她脸上碎成光斑。这个场景必须有真实的岁月痕迹,搭景再精致也出不来那种味道。
“拆迁的事我来搞定。”高浪忽然想起秦雨提过她父亲分管城市建设,“你先带人去做修复方案,重点保留那些剥落的墙皮和泛黄的窗纸。”
会议室后门被轻轻推开,刘一菲抱着几本厚厚的笔记站在门口,素净的脸上带着点怯意:“不好意思,我来晚了。”她今天穿了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袖口磨出毛边,正是她在小酒馆体验生活时穿的那件。
满屋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几个年轻场记忍不住窃窃私语——谁都知道这位“神仙姐姐”以前进组自带六个保镖三个化妆师,如今却抱着笔记本独自赶来,反差实在太大。
“坐吧。”高浪指了指自己旁边的空位,“正好聊聊你的角色理解。”
刘一菲坐下时,笔记本不小心滑落在地,里面夹着的便签纸散落出来。高浪弯腰去捡,看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第三场雨戏,眼泪要混着雨水才真实”“擦桌子时手腕要用力,符合做了三个月服务生的设定”,甚至还有几张手绘的分镜草图,虽然稚嫩却抓准了人物的神态。
“这些是...”高浪把笔记本递还给她时,语气里多了几分认真。
“我在酒馆待了二十天,每天记的笔记。”刘一菲脸颊微红,“有不对的地方,高导您尽管指出来。”
美术指导张姐突然笑出声:“上周我去踩点,看见个服务生擦杯子比谁都认真,原来就是你啊?那老板还跟我夸呢,说这姑娘干活实在,就是总对着空酒瓶发呆。”
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之前对刘一菲的疑虑渐渐消散。高浪趁机抛出下一个议题:“男主角的人选,我属意陈默老师。”
这话一出,众人又开始交头接耳。陈默是圈里出了名的“戏疯子”,演技没得说,可去年因为得罪投资方被全网封杀,现在基本处于半隐退状态。
“他愿意出山吗?”制片人老周皱起眉头,“听说他现在在云南开客栈,连经纪人电话都不接。”
“我去请。”高浪语气笃定,“这个角色需要的不是流量,是那种被生活磨平棱角却藏着温柔的气质,陈默老师身上有。”
散会后,刘一菲抱着笔记本在走廊拦住高浪:“高导,关于林晚星的结局...”她翻开最后一页,上面用红笔圈着那句台词,“‘有些星光注定要熄灭在黎明前’,您是想让她彻底沉沦吗?”
夕阳透过走廊窗户落在她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高浪忽然发现,这双总是含着水汽的眼睛里,此刻竟藏着倔强的光。
“你觉得该怎么改?”高浪故意反问。
“我想让她开家花店。”刘一菲的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就在老酒馆对面,每天看着来往的人,虽然没回到舞台,可也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从笔记本里抽出张速写,画着个围着围裙的女人在整理花束,眉眼间有林晚星的影子,却多了份平和。
高浪盯着画看了很久,忽然笑了:“就按你说的改。”
三天后,高浪带着修改后的剧本出现在云南大理的一家客栈里。陈默穿着粗布褂子正在院子里劈柴,听见动静转过身,晒得黝黑的脸上刻着风霜,眼神却依旧锐利。
“高导大驾光临,是来买花还是住店?”陈默把斧头往柴堆上一插,语气里带着疏离。他认得这个年轻人——去年《夏夜晚风》上映时,他在客栈的电视上看过采访。
“来请您出山。”高浪把剧本递过去,“这个角色,除了您没人能演。”
陈默没接剧本,转身往屋里走:“我早就不碰影视圈那摊子事了。”
“可这个角色会让您想起自己。”高浪在他身后喊道,“曾经站在巅峰,被人踩进泥里,却还想着给路过的人递碗热汤——这不就是您现在做的事吗?”
陈默的脚步顿住了。
客栈二楼的露台,两个男人喝着自酿的梅子酒聊到深夜。陈默说起当年被封杀的内幕,高浪则讲着《遇见》的创作初衷。当听到男主角最后在花店帮林晚星整理花枝的戏份时,这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忽然红了眼眶。
“我有个条件。”陈默放下酒杯,“剧组不能有任何投资方派来的人,包括化妆师。”
“没问题。”高浪举杯与他相撞,“我的剧组,只看实力。”
回程的飞机上,高浪收到王胖子发来的视频——刘一菲正在跟形体老师学端盘子,为了练出服务生特有的步态,她在腿上绑着沙袋绕着练习室走了一下午,额头上的汗浸湿了练功服。
“浪哥,这刘一菲是来真的啊。”王胖子在视频里感叹,“昨天她经纪人来闹,说要加十个助理,被她直接怼回去了。”
高浪关掉视频,望向窗外翻滚的云海。他知道,《遇见》的剧组正在慢慢变成他想要的样子——没有资本的裹挟,没有流量的喧嚣,只有一群想好好讲故事的人。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开机前一天,高浪接到中影李建国的电话,语气带着歉意:“小高啊,摄影指导的位置,投资方想塞个人进来,你看能不能...”
“不能。”高浪直接打断他,“王摄像从《夏夜晚风》就跟着我,《遇见》的镜头语言我们磨了三个月,换谁都不行。”
“可对方是...”
“就算是天皇老子也不行。”高浪挂断电话,胸口憋着股火。他知道这背后肯定是盛世影业在搞鬼,周建明没在女主角上占到便宜,就开始在剧组里安插眼线了。
傍晚时分,刘一菲敲开高浪办公室的门,手里拿着份文件:“我刚跟原来的经纪公司解约了。”她把解约合同放在桌上,“以后我就是华星的人,他们再也没理由干涉剧组的事了。”
合同末尾的签名娟秀却有力,高浪忽然想起试镜那天她眼里的光。这个看似柔弱的姑娘,骨子里藏着股狠劲。
“欢迎加入。”高浪伸出手。
这次,刘一菲没有像上次那样只是轻轻触碰,而是用力握住了他的手。两只手交握的瞬间,仿佛有股电流窜过——那是创作者之间的默契,也是战友之间的信任。
开机前的最后一次全组大会,高浪站在白板前公布演员名单。当念到“女主角刘一菲,男主角陈默”时,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刘一菲起身鞠躬,目光与高浪相遇时,两人都笑了。
会议室的角落里,新加入的场记偷偷给朋友发消息:“这剧组有点不一样,那个刘一菲好像真的在改剧本哎。”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白板上用红笔写的三个字——
“讲人话。”
这是高浪为《遇见》定下的拍摄宗旨,也是他对这个浮躁圈子的无声反抗。他知道前路不会平坦,但只要身边有这些愿意沉下心来创作的人,就没什么好怕的。
距离开机还有十二小时,剧组的灯光已经亮了起来。道具组在布置老酒馆的场景,服装师在修改刘一菲的戏服,陈默则在角落里和王摄像讨论着明天的第一个镜头。
高浪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切,嘴角扬起久违的笑容。他知道,属于《遇见》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