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5日,北京的冬日阳光透过工作室的玻璃幕墙,在地上投下细长的光斑。会议桌中央摆着三份刚签署的融资协议,旁边散落着几张写满“公司架构”“股权分配”“部门设置”的草稿纸——经过三天的密集讨论,浪潮工作室升级为公司的计划终于进入实质推进阶段。高浪指尖敲着桌面,目光扫过围坐的核心团队,周子昂、李雪、刘明、周倩、张涛五人脸上既藏着兴奋,也带着对未知的些许忐忑。
“首先确定公司名称,”高浪率先开口,“‘浪潮工作室’太局限,升级后要体现‘全产业链’的定位。我和周倩初步拟定了三个方向:‘浪潮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浪潮文娱集团’‘浪潮影业’。大家更倾向哪个?”
“‘浪潮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更稳妥,”张涛推了推眼镜,“‘集团’的名头太大,我们目前还只是单一影视公司,过早用‘集团’容易让资本方觉得我们好高骛远;‘影业’则局限了业务范围,我们未来还要做艺人经纪、Ip开发,‘影视传媒’能覆盖这些板块。”
周子昂补充道:“从品牌延续性来看,‘浪潮’两个字必须保留,之前《深海救援》的前期宣传已经用了‘浪潮工作室’的名义,升级后沿用‘浪潮’能减少观众认知成本。我昨天问过华影的王总,他也建议用‘影视传媒’,说这个后缀在院线合作、电视台对接时更显专业。”
最终团队一致敲定“浪潮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简称“浪潮影视”),高浪当即让周倩联系合作的“德恒律师事务所”,请王律师团队尽快制定股权架构方案——这是升级公司的核心环节,既要平衡创始团队、老员工、资本方的利益,还要为未来的融资和上市预留空间。
12月18日,王律师带着厚厚的股权方案来到新租下的办公场地——位于朝阳公园附近的“文创园A座”,这里曾是某老牌影视公司的办公地,保留着专业的放映厅、录音室和艺人化妆间,省去了大量装修成本。“根据融资协议,红杉、IdG、经纬三家合计持股45%,其中红杉20%、IdG 15%、经纬10%;创始团队持股40%,高总作为创始人持股25%,周子昂、李雪、刘明、周倩、张涛各持股3%;剩余15%作为期权池,用于未来招聘核心人才和激励老员工。”王律师指着股权表,“这个比例既保证了高总的控制权,也满足了资本方的收益需求,期权池的设置还能吸引行业人才加入。”
“期权池的兑现条件要明确,”高浪补充道,“比如老员工需在公司任职满3年才能兑现50%,满5年兑现剩余50%;新招聘的核心人才,需完成约定的KpI(比如艺人经纪部负责人一年内签下2位潜力艺人)才能兑现——避免有人拿了期权就离职,损害公司利益。”
王律师立刻修改方案,加入“任职年限+业绩考核”的双重兑现条件。一旁负责工商注册的李科员提醒:“影视公司注册需要额外审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你们得尽快准备材料,比如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证明、办公场地的产权证明。我帮你们查过,文创园这边已经有过影视公司注册记录,审批流程能快10个工作日。”
12月20日,团队兵分三路推进工作:周子昂带队对接装修公司,对办公场地进行局部改造——将原有的会议室改造成“Ip展示区”,陈列《深海救援》的潜水设备模型、《时光回响》的时光书架原型、《江湖志》的武侠道具;李雪负责梳理现有项目,将《归途》《学区房》的进度表更新为“公司级重点项目”,并制定2007年的项目排期;刘明则联系行业内的资深人士,为新成立的“艺人经纪部”和“Ip开发部”物色负责人。
刘明第一个接触的是前华谊经纪部副总监陈姐,这位在行业内摸爬滚打10年的资深经纪人,曾带过两位一线艺人,却因与华谊高层理念不合选择离职。“浪潮影视的优势在于‘内容+资本’双驱动,”陈姐在洽谈时直言,“但艺人经纪不能只靠资源堆砌,还要有‘定制化培养’的能力。比如你们计划签下的李曼,她的优势是‘清纯+演技’,不能让她接太多商业代言,而是要靠优质剧本巩固人设——我可以帮你们制定详细的艺人发展规划,但要求艺人经纪部有独立的预算和决策权。”
刘明将陈姐的要求反馈给高浪,高浪当即拍板:“给艺人经纪部划拨年度预算2000万,其中1000万用于艺人签约,500万用于艺人培训,500万用于艺人宣传。陈姐作为负责人,有项目决策权,但重大决策(如艺人解约、天价代言)需上报公司股东会——既要给专业人士放权,也要避免决策失误。”
12月25日,“浪潮影视”完成工商注册,拿到营业执照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那一刻,团队在新办公场地的放映厅举办了小型庆祝会。张涛抱着新打印的财务制度手册,兴奋地说:“从今天起,我们就是正规的影视公司了!财务上要实现‘项目独立核算’,每个项目单独建账,成本、收益一目了然,既方便向资本方汇报,也能避免项目间的资金混用。”
周倩则带来了好消息:“我们申请的‘国家文化产业扶持资金’获批了500万,用于《归途》的项目开发;另外,文创园给我们提供了‘税收减免’政策,前两年企业所得税全免,后三年减半——这些政策能帮我们节省不少成本。”
12月30日,“浪潮影视”举行开业仪式。邀请的嘉宾中,既有红杉沈南鹏、IdG王磊、经纬张颖等资本方代表,也有华影王海涛、导演张国立、演员何冰等行业合作伙伴,还有刚签约的艺人陈姐、李曼(暂定)。仪式上,沈南鹏作为嘉宾代表发言:“浪潮影视从工作室升级为公司,不仅是规模的扩大,更是战略的升级。红杉会继续支持浪潮的Ip开发和产业链布局,期待未来能看到‘浪潮宇宙’的诞生。”
张国立则当场承诺:“只要《归途》的剧本质量过关,我愿意零片酬出演‘乡村老教师’一角——现在的影视行业需要更多关注现实、传递正能量的作品,浪潮愿意做这样的尝试,我作为老演员,义不容辞。”
开业仪式后的晚宴上,高浪被问及未来的规划,他指着宴会厅墙上的“浪潮影视2007年战略图”,清晰地说:“第一,完成《深海救援》《时光回响》《学区房》三个项目的落地,实现1.5亿营收目标;第二,艺人经纪部签下至少3位潜力艺人,其中1位进入‘二线艺人’行列;第三,Ip开发部完成《江湖志》第一部的剧本打磨,启动动画改编项目;第四,在上海、广州设立分公司,拓展南方市场的发行渠道。”
晚宴接近尾声时,陈姐悄悄找到高浪,递上一份“艺人考察名单”,上面除了李曼、王珞丹,还有一个陌生的名字——“杨蜜”,旁边标注着“潜力新人,演技尚可,有野心,需重点考察”。高浪看着这个名字,想起未来杨蜜的顶流之路,嘴角露出笑意——工作室升级为公司,不仅是规模的跨越,更是人才储备、资源整合的新起点,而杨蜜,或许会成为浪潮影视艺人经纪部的第一个“王牌”。
深夜,高浪独自留在办公室,看着窗外文创园的灯火。从2005年重生时的身无分文,到2006年底拥有注册资本1亿、员工30人的影视公司,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经历了项目失败的风险、资本博弈的压力、团队磨合的挑战,却始终守住“内容为王”的初心。他知道,升级为公司只是第一步,未来还要面对老牌影视公司的竞争、行业政策的变化、资本市场的波动,但只要团队齐心协力,浪潮影视一定能在影视行业的浪潮中,站稳脚跟,扬帆远航。
他打开电脑,在“浪潮影视2007年工作计划”的末尾,添上了一行字:“以内容为帆,以资本为桨,以人才为舵,打造中国顶尖的影视传媒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