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排片调度中心还亮着灯,烟雾缭绕中,全国院线联盟的总调度员黄志强把钢笔重重拍在桌子上。他面前的电子屏正实时刷新着数据,《遇见》的上座率曲线像条倔强的藤蔓,死死缠住了原本稳居第一的商业大片《极速追击》。
“黄哥,中影那边又来电话了。”实习生小李抱着文件夹进来,声音发颤,“王总说必须保证《极速追击》35%的排片,不然就撤资我们下个月的院线改造项目。”
黄志强狠狠吸了口烟,烟灰落在油腻的衬衫上。他从事排片调度十五年,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一部小成本文艺片上映第五天,排片率从最初的3.7%一路飙升到22%,上座率更是高达91%,比投资三个亿的《极速追击》高出整整四十个百分点。
“去他妈的王海涛。”黄志强把烟头摁灭在满是烟蒂的烟灰缸里,“你告诉他们,排片是根据市场需求定的,不是谁嗓门大谁说了算。”
小李刚要走,又被他叫住:“等等,把《遇见》的黄金场次再调五个点给一线城市,尤其是大学城周边的影院。”
“可是黄哥,”小李犹豫着,“万达的周经理中午还说,要是我们再给《遇见》加排片,他们就退出联盟。”
“让他退。”黄志强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昨天海淀区影院反馈,有观众为了看《遇见》,坐两个小时地铁去昌平,回来都凌晨了。这种片子要是排不上,我们对得起观众吗?”
清晨六点,高浪被手机铃声吵醒。电话那头是张涛兴奋到变调的声音:“浪哥!猫眼刚更新的数据,我们排片率涨到28%了!超过《极速追击》了!”
他披衣下床时,发现刘一菲发来的微信:“我妈刚才发消息,说小区门口的影院把《遇见》的海报贴在最显眼的位置了,还写着‘口碑爆棚,座无虚席’。”
窗外的天刚蒙蒙亮,高浪决定去影院看看。在朝阳区的一家影院门口,他看到了让他终生难忘的景象——七点半的早场,检票口已经排起长队。为首的是个穿睡衣的老太太,手里攥着张昨天没抢到的票根,身边跟着打哈欠的孙女:“都说这电影好看,奶奶非要来看最早的场次。”
影院经理赵红梅正指挥员工加印场次牌,见到高浪格外热情:“高导,您可来了!昨天有对小情侣没买到票,在大厅吵了一架,男生说女生不懂浪漫,女生说男生舍不得花钱,最后还是我把自己的工作票让给他们了。”
她指着墙上的电子屏:“您看,今天我们把最大的ImAx厅都给《遇见》了,本来是留给《极速追击》做粉丝见面会的,周建明昨天还打电话骂我胳膊肘往外拐呢。”
正说着,周建明的车就停在了门口。他看到高浪,脸色不太好看,却还是强装镇定:“高导来得早啊,正好,我们刚收到总部通知,全国万达影城从今天起,《遇见》的排片率提到25%,还会在每个厅门口设‘老酒馆留言墙’,让观众写观后感。”
高浪有些意外,赵红梅却偷偷告诉他:“昨晚他们北京区票房分析会开到半夜,数据显示《遇见》的周边餐饮消费比平时高30%,爆米花销量更是翻了一倍。周建明再不妥协,他那个区域经理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上午十点,《遇见》剧组受邀参加一档直播访谈节目。演播室里,主持人李娟刚念出“目前《遇见》的排片率已达28%”,弹幕就刷成了一片——
“终于等到这一天!之前为了看它,跑了三家影院!”
“我们学校的观影团包了下午的场,辅导员说看完写观后感可以加分!”
“我是影院售票员,负责任地说,《遇见》的退票率是零,《极速追击》都快50%了。”
直播进行到一半,发生了个小插曲。《极速追击》的导演张扬突然带着团队出现在演播室,手里举着块写着“支持国产大片,抵制恶意营销”的牌子,堵住了门口。
“高浪,你敢说你们没买水军刷票房?”张扬满脸通红,显然是喝了酒,“一部小成本电影凭什么排片比我们高?肯定是你们搞了鬼!”
现场顿时一片混乱,摄像机都对准了门口。高浪起身时,刘一菲下意识拉住他的胳膊,眼神里满是担忧。
“张导演,”高浪的声音很平静,“我理解你的心情,但说我们刷票房,你有证据吗?”
“证据?”张扬把手机摔在地上,“排片率就是证据!你们这种小公司,不搞歪门邪道能有今天?”
就在这时,演播室的大屏幕突然切换到实时票房数据。《遇见》的票房已经突破五千万,而《极速追击》的票房增速明显放缓,上座率更是跌到了49%。
“张导演可能不知道,”高浪指着屏幕,“昨天我们收到七百多个包场请求,有企业包场给员工看,有学校组织学生看,还有养老院的老人集体来看。这些观众不是水军,是真的喜欢这部电影。”
张扬还想说什么,却被赶来的王海涛拉住了。王海涛对着镜头勉强挤出笑容:“误会,都是误会。张导演喝多了,我带他回去醒醒酒。”
他们离开后,李娟赶紧救场:“让我们回到电影本身。高导,很多观众好奇,《遇见》为什么能打动这么多人?”
高浪想了想说:“可能是因为我们都渴望被温柔对待吧。老周对林晚星的好,不是轰轰烈烈的,是下雨时递把伞,天冷时给件衣,是普通人之间最朴素的善意。这种善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给,也都需要。”
直播结束后,赵红梅发来一段视频:影院的“老酒馆留言墙”已经贴满了便签。有人写“看完给爸妈打了电话”,有人写“想起了帮助过我的陌生人”,还有个小学生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我以后要像老周一样,做个好人”。
下午,高浪接到了黄志强的电话。这位资深排片调度员在电话里叹了口气:“高导,我干这行十五年,见过太多电影靠营销昙花一现,但你们的不一样。昨天我去看了,看完给我妈打了个电话,她老人家说我有三年没主动给她打电话了。”
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我已经把《遇见》的排片率提到31%了,这是联盟成立以来,文艺片获得的最高排片。不管王海涛他们怎么闹,这个排片不会变。”
傍晚时分,行业群里炸开了锅。有人贴出《极速追击》的退票数据,说很多影院为了止损,已经开始用《遇见》替换它的场次;有人说王海涛在集团会议上被董事长批评,说他“不懂市场,固步自封”;还有人发了张周建明在万达影城门口和观众合影的照片,他手里举着张《遇见》的票根,笑得格外灿烂。
高浪和刘一菲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家影院时,看到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遇见》的最新排片信息。一个刚看完电影的女生抱着男朋友哭:“我想起我爷爷了,他以前总在村口等我放学,不管多晚都等。”
男生轻轻拍着她的背:“明天我们回去看爷爷吧。”
刘一菲突然停下脚步,看着高浪的眼睛:“你知道吗?我以前总觉得,当演员就是要演轰轰烈烈的角色,要当大明星。但现在我觉得,能演一部让观众想起亲人、想起善意的电影,比什么都重要。”
高浪握住她的手,晚风带着夏末的凉意,却吹不散心里的温暖。他知道,排片逆袭只是开始,真正重要的是,他们用一部电影,唤醒了人们心里最柔软的部分。
手机再次响起,是黄志强发来的消息:“高导,刚接到通知,《遇见》的排片率明天调到35%。另外,中影集团的王总让我转告你,他想请你吃饭,聊聊下一部电影的合作。”
高浪笑着回复:“吃饭可以,合作就算了。我们下一部电影,还是想拍普通人的故事。”
夜空下,影院的灯光格外明亮,仿佛老酒馆里那盏永远为晚归人亮着的灯。高浪知道,只要这盏灯亮着,就会有更多人在黑暗中找到温暖,遇见属于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