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计划”如同一剂强心针,也让整个青囊城和归墟城变成了一座疯狂运转的巨型工坊。一种混杂着绝望、悲壮与亢奋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每个人都清楚,他们正在建造的,可能是文明的墓碑,也可能是通往新生的诺亚方舟。
在原本冰穹基地外围的空旷冰原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工程奇迹正在上演。以老船长的工巧战团为核心,联合了归墟城所有能调动的工程力量,日夜不停地施工。巨大的地基被符文阵列加固,耐超低温与高温的特殊合金在临时搭建的熔炉中浇铸,从全球各地废墟中回收来的建材,如同百川归海般被运送到这里。楚望领导的科学院则提供了理论支持,他们根据星鼎传承的蓝图,结合现有的符文科技与现代物理学,进行着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设计与验算。
“启明星”号的雏形开始显现。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流线型飞船,其主体结构更像是一个不规则的、多面体的几何结晶,表面预留了无数用于蚀刻符文的凹槽。它的骨架由掺入了青铜碎屑的特种合金构成,闪烁着暗沉的金属光泽。最关键的动力核心区域,则预留了安装星鼎碎片(来自青囊城原有的研究样本)和深蓝晶石(尚未获取)的位置。
“妈的,这玩意儿……简直是在雕刻一件给神明使用的武器!”老船长戴着护目镜,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看着下方逐渐成型的庞然大物,忍不住爆了粗口。他的脸上混合着油污、疲惫和一种创造者般的狂热。他手下最得力的技工之一,在尝试用蕴含异能的焊枪焊接一块核心龙骨时,因为能量反噬而重伤,但这并没有阻止工程的进度,立刻有人顶了上去。
然而,最大的瓶颈很快出现——能源。
“羲和熔炉的负载已经达到临界点!”能源部门的报告如同冷水泼头,“维持城市防护罩、基础生活、现有军工生产已经捉襟见肘,‘启明星’号的核心激活和后续建造,需要的能量是一个无底洞!按照现有进度,我们连飞船的骨架都无法完成能量浸润!”
指挥中心内,气氛再次凝重。
“能不能削减其他方面的供应?”欧阳靖揉着眉心问道。
“除非关闭三分之一的城市生活区供暖和照明,或者停止所有非必要的医疗和研究项目。”能源主管的声音毫无感情,“这会导致大规模冻伤、疾病和社会动荡。”
“不行。”季青瑶立刻否决,“我们不能在出发前就先从内部崩溃。”
一直沉默旁听的林晚,忽然开口,她的声音因为身体尚未完全康复而有些虚弱,但内容却石破天惊:“也许……我们不应该只想着‘产生’能量,可以尝试‘借用’。”
“借用?向谁借?”楚望皱眉。
“向我们的‘敌人’借。”林晚抬起手,在空中勾勒出“寒髓棱柱”的简易结构图,“它一直在吸收地球的地热,转化为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能量形式,维持着牧者对环境的操控。如果我们能逆转这个过程……将它从一个‘吸热装置’,改造为一个‘能量虹吸器’,强行从牧者操控的环境灾难中抽取能量……”
这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设想,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理论上……存在可能性。”楚望的眼镜片上反射出快速计算的数据流,“寒髓棱柱的本质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转换器。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突破它的外部防御,修改其核心符文序列,并且承受能量逆流可能带来的反噬……这需要最顶级的符文科学家和冰系异能者协同作业,风险极高。”
“这是目前唯一看起来可行的方案。”季青瑶看向林晚,看到她眼中不容置疑的决然,“林晚,你需要什么?”
“一支最精锐的小队,楚望教授的核心技术支持,以及……工巧战团最好的装备。”林晚平静地说,“目标,北极,‘寒髓棱柱’主根须所在地。”
与此同时,在归墟城深处,另一场关乎文明存续的“战争”也在默默进行。
李桂芳和白栀的医疗中心,灯火通明。她们面前,不仅仅是受伤的战士和患病的平民,更有“火种方舟”计划保存下来的、数以百万计的动植物基因样本,以及……关于人类自身延续的终极难题。
“根据星灵族的记载,牧者的收割,会优先锁定智慧生命的‘高维信息聚合体’,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和灵魂。”白栀指着屏幕上复杂的基因链和能量场模型,“单纯的血肉之躯,在失去意识后,反而可能因为‘信息熵’过低而逃过扫描。这意味着,即使我们赢了,如果无法解决意识与肉体的承载问题,文明的火种也可能在最终时刻熄灭。”
她们的研究方向分为数支:
一、优化生育:利用星灵族关于生命进化的知识,尝试调整人类基因,提升新生儿在恶劣环境下的存活率以及对红雨病毒、硅基辐射的抗性。这是一条漫长而充满伦理争议的道路。
二、意识保存:研究将人类意识上传、下载或短期封存的技术。他们尝试利用谐波发生器的原理,构建稳定的“意识场”,甚至探索将意识暂时寄托于某些具有特殊能量回路的植物(如那两株青铜麦穗)的可能性。进展缓慢,但提供了一个渺茫的希望。
三、共生体研究:研究“海螺屋”幸存者与净水珊瑚菌的共生模式,以及星灵族与守护生态融合的案例,寻找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共存的可能,作为文明延续的备用路径。
这些研究看似与眼前的战争无关,却是“破晓”之名下,对“黎明之后”最深沉的思考与准备。
而在青囊城的边缘,那片由根须(已牺牲)最初开辟、如今由后继者维护的温室中,那两株由季青瑶银镯空间孕育的青铜麦穗,在妞妞偶尔无意识的生命能量浸润下,悄然结出了新的、更加饱满的籽粒。它们散发出的微弱生命光辉,与远处庞大、冰冷的“启明星”号骨架,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对照——一边是毁灭的兵器,一边是生命的倔强。
希望,在绝望的土壤中,艰难地萌发着新的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