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乱之策?”
苏毅愣住了,他没想到张居正一开口,就直接全盘否定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荀彧的眉头也微微皱起。这三道旨意,尤其是“均田令”,可是他深思熟虑后提出的核心国策,怎么到了这张居正口中,就成了“取乱之策”?
韩信和贾诩则是不动声色,一副看好戏的表情。他们知道,真正的好戏,现在才要开场。
“还请先生赐教。”苏毅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他知道,张居正绝不是那种无的放矢的人,他这么说,必有其道理。
“陛下,请恕臣直言。”张居正站起身,对着苏毅一揖,随即直起了腰,整个人的气势陡然一变,从一个温和的儒生,变成了一位手握权柄、言出法随的铁血宰相。
“陛下的‘安民诏’,善。严明军纪,秋毫不犯,此乃王师之本,无可厚非。”
“但‘均田令’与‘轻赋令’,却有待商榷。”
“哦?”苏毅示意他继续说。
“陛下可知,何为国之根本?”张居正问道。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苏毅不假思索地回答。
“不错!”张居正赞许地点了点头,“但陛下可知,何为国之支柱?”
苏毅沉吟片刻,说道:“是官僚,是士大夫阶层。”
“正是!”张居正的声音陡然拔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水,而驾驭这艘大船的,是朝廷,是千千万万的官吏!陛下您的政令,最终都要靠他们去执行!”
“您的‘均田令’,是要将天下田地,尽分于民。此举固然能收天下百姓之心,但却也彻底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得罪了整个士大夫阶层!”
“他们十年寒窗,所为何事?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置地买产,福泽子孙吗?”
“您现在一竿子打死,把他们上升的唯一通道,把他们奋斗的最终目标,给彻底堵死了!他们岂能拥护您?他们只会视您为死敌!”
“没有了这些读书人,谁来为您治理天下?难道要靠那些目不识丁的泥腿子吗?”
张居正的一番话,如同当头棒喝,让苏毅瞬间冷静了下来。
是啊,自己光想着收买底层百姓的人心,却忽略了中间这个庞大的,也是最重要的执行阶层——士大夫。
自己来自现代,天然地对“地主阶级”抱有恶感,总想着把他们一棍子打死。但在这个时代,士大夫阶层,才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知识和权力的垄断者。
如果把他们全部推到对立面,自己的统治,将寸步难行。
“那依先生之见,这‘均田令’,不该推行?”苏毅皱眉问道。
“不,恰恰相反,必须推行!”张居正的回答,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不是这么个推行法。”
他的目光扫过荀彧,缓缓说道:“荀令君的‘均田’,是王道,是理想。而居正的‘均田’,是霸道,是手段!”
“王道?”荀彧忍不住开口,“张公此言何意?”
“荀令君的本意,是想建立一个‘人人有田耕’的大同世界,对吗?”张居正问道。
荀彧点了点头:“正是。唯有如此,方能天下太平。”
“可荀令君忘了,人心不足蛇吞象。”张居正冷笑一声,“就算今日将田地全部分给百姓,不出三代,因为天灾人祸,婚丧嫁娶,必然又会出现土地兼并。到时候,又要如何?再来一次均田吗?”
荀彧闻言,顿时语塞。他发现,自己的想法,确实太过理想化了。
“那张公的‘霸道’,又是如何?”苏毅追问道。
“臣的‘霸道’,在于‘控’,而不在于‘均’!”张居正眼中精光暴射,“天下田地,名义上,可以分给百姓,让他们耕种,让他们以为自己是土地的主人。”
“但实际上,天下所有土地的所有权,都必须,也只能属于一个主人——那就是陛下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百姓,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田地,由朝廷统一分配,按人头、按户籍,定期调整。如此,便可从根源上,杜绝土地兼并!”
“而士大夫阶层,我们不给他们地,但我们可以给他们利!”
“我们可以设立‘功勋田’,凡为国家立下功勋的官员、将领,可以授予一定数量的功勋田。他们可以享受这些田地的产出,但同样没有所有权,更不能世袭!人死,或官职被免,田地由朝廷收回!”
“至于税收,‘三十税一’,太低!我大夏要养兵,要建设,要兴修水利,处处都要钱!臣以为,当行‘一条鞭法’!”
“将所有田赋、徭役、杂税,合并为一条,统一按照田亩征收白银!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无论你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你名下有田,就必须一体纳c!谁敢逃税,谁敢抗税,抄家!灭族!”
一番话说完,整个大帐,落针可闻。
韩信的脸上,是毫不掩饰的震撼。
贾诩的眼中,是棋逢对手的兴奋。
荀彧的脸上,则是震惊、思索、挣扎,最终化为一丝苦笑和释然。
他知道,自己输了。
自己的“王道”,在张居正这套环环相扣,兼顾了各方利益,又狠辣无比的“霸道”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苏毅更是激动得浑身发抖!
牛逼!太牛逼了!
土地国有,按需分配,官绅一体纳粮!
这不就是自己上辈子,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张居正改革的核心内容吗?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既保证了农民的利益,又没有完全堵死士大夫阶层的上进之路,还极大地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同时从根源上打击了土地兼并!
这简直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完美方案!
“好!好一个‘一条鞭法’!好一个‘官绅一体纳粮’!”苏毅猛地一拍桌子,豁然起身,“先生之才,胜过十万大军!朕得先生,如高祖得张良,光武得邓禹!”
他看着张居正和荀彧,沉声说道:“从今日起,朕命你二人,为我大夏左右丞相!张居正为左相,主改革,行霹雳手段!荀彧为右相,主内政,施春风化雨!一霸道,一王道,为朕共同治理这万里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