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城破的第五日,笼罩全城的血腥与恐慌气息尚未完全散去,但一种新的秩序已开始如春水般悄然渗透进这座饱经创伤的都城。城门处张贴出巨幅绢布告示,遒劲的隶书在晨光中格外醒目,引得识字者驻足诵读,不识字的百姓也聚拢过来,焦急地打听内容。
告示以刘封的名义发布,语气沉稳而有力:
“征东大将军、荆州牧刘,告谕建业士民:
孙权无道,穷兵黩武,致使江东板荡,生灵涂炭。本帅奉辞伐罪,今已克定建业,非为侵掠,实为解民倒悬。
自布告之日起,既往不咎。凡吴国旧吏,愿效力者量才录用;愿归田者听其自便。市井工商,各安其业,免除本年赋税。
即刻开常平仓及府库余粮,按户赈济,老弱优先,务使无饥馑之患。严惩趁乱劫掠、杀人放火之徒,一经查获,立斩不赦。
望尔等安居乐业,勿信谣言。此谕。”
没有居高临下的训斥,没有胜利者的骄横,只有清晰明确的政策和安抚人心的承诺。尤其是“开仓放粮”和“免除赋税”两条,如同久旱甘霖,瞬间在饥寒交迫的百姓中激起了巨大波澜。
“开仓了!刘大将军要放粮了!”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城。半信半疑的人们扶老携幼,从残破的街巷中涌出,向着城西的常平仓汇聚。他们面黄肌瘦,眼中交织着期盼与恐惧,生怕这又是一场空欢喜。
常平仓外,场景却出乎意料的井然有序。凌操麾下的士卒早已戒严了通道,他们虽甲胄在身,手持兵刃,却并未对百姓呼喝驱赶,只是沉默地维持着秩序。更有数十名文吏模样的人,在仓前摆开长案,登记户籍,分发号牌。甄若亲自坐镇指挥,这位以经济手段搅动江东风云的“财神”,此刻正细致地叮嘱下属:“务必核实清楚,按户发放,杜绝冒领!尤其是鳏寡孤独,要优先照顾,不得有误!”
粮仓大门隆隆打开,堆积如山的粮谷散发出久违的、令人心安的气息。领到号牌的百姓,在士卒的引导下,依次上前,接过那份救命的粮食。当沉甸甸的米袋真正落入手中时,许多人仍不敢相信,颤抖着抓出一把米粒,看着那饱满的颗粒,顿时泪如雨下,跪地朝着将军府的方向磕头不止。
“活命之恩啊!”
“多谢大将军!多谢青天大老爷!”
哭声、感谢声、孩童因吃到久违的米粥而发出的欢笑声,开始冲淡城中弥漫已久的死气。与此同时,王平率领的执法队正在全城巡逻,他们雷厉风行,毫不留情地处置了几伙仍在趁火打劫的地痞流氓和溃兵。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闹市口,以最直接的方式宣告着新秩序的权威——仁慈与铁腕,并行不悖。
将军府(原吴王府)内,刘封并未沉醉于胜利的喜悦。他正与庞宏、法正等人商议善后事宜。
“主公,安民告示效果显着,民心初步安定。”庞宏禀报道,“然建业遭此大劫,百废待兴。首要者,仍是粮食。我军虽缴获府库部分存粮,但城中人口众多,恐难长久支撑。”
刘封颔首:“此事我已虑及。即刻传令丁奉,打通长江水道,命江夏、荆南等地速调粮草辎重顺流而下,接济建业。甄若,”
“属下在。”甄若应声。
“你负责统筹钱粮,稳定市场。孙权滥发之恶钱,逐步回收销毁。我们的新钱要尽快流通起来,平抑物价,恢复商贸。”
“遵命!”
“凌操,”刘封继续部署,“你负责城防与治安,降卒的整编要加快,择优录用,不愿从军者发放路费遣散,绝不容许兵痞为祸地方。”
“末将得令!”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展现出新统治者高效的执行力与长远眼光。他们并非简单的征服者,而是真正意图接管并治理这片土地。
夜幕降临,建业城罕见地出现了点点灯火,虽不及往日繁华,却不再是死寂的黑暗。街巷中飘起了久违的炊烟,伴随着母亲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温馨声音。士兵巡逻的脚步声沉稳而规律,带给人们一种怪异却真实的安全感。
刘封独自登上宫墙,俯瞰着这座渐渐恢复生机的城市。攻克建业,只是第一步。如何消化吴越之地,如何安抚江东士民,如何应对北方的曹魏,才是真正的考验。但此刻,听着风中传来的、属于平凡生活的细微声响,他心中充满了决心。江东的烟雨将会继续,但在这烟雨之下,必将孕育出新的秩序与希望。安民告示,不仅是一纸文书,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