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着514团和那批“不正经”嘉奖物资的运输船,缓缓停靠在了“希望之锚7号”空间站那熟悉又破旧的泊位上。舱门打开,扑面而来的依旧是那股混合着机油、汗臭和循环空气过滤器的酸味,与阿特弥斯-普赖姆上巢那奢靡的香气形成了可笑的对比。
然而,这一次,514团的成员们走下舷梯时,心态却截然不同。他们不再是那支被边缘化、无人问津的残部,而是带着“帝国鹰徽”绶带(虽然皱巴巴地塞在戈尔东的背包里)、海军“特别嘉奖”光环(以及实实在在的物资)归来的“有功之臣”。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混合着疲惫与得意的神色,走起路来都感觉脚下生风。
“回家了!还是这尿骚味亲切!”戈尔东深吸一口“家乡”的空气,夸张地做出陶醉的表情,引得周围其他部队正在排队等待登船的士兵们侧目而视。
“小声点,戈尔东,”柯西金嘴上提醒,自己却也忍不住东张西望,看着空间站熟悉又杂乱的环境,感慨道,“虽说巢都的床软,但还是咱这狗窝自在啊,至少没人天天想着给你下套。”
“南无无量帝皇爷,”“炸弹”一如既往地虔诚,但语气轻松了不少,“尘世纷扰,归来即是安宁。”
就连新兵戴夫,也感觉自己对这座破败的空间站有了一丝“家”的归属感。毕竟,这里是他们折腾的起点,也是他们每次劫后余生的避风港。
他们的回归,很快在空间站这个消息灵通又闭塞的小圈子里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首先迎上来的是老熟人——军需官奥布里少校。这位胖军官这次脸上的笑容真诚了许多,甚至带着点谄媚。
“哎呀!卡尔团长!诸位英雄!凯旋归来!辛苦了辛苦了!”奥布里搓着手,眼睛却不时瞟向士兵们正从运输船上卸下来的、盖着防水布的板条箱——那里面可是海军特批的好东西!
“奥布里少校,”卡尔团长保持着礼貌但疏离的微笑,“托帝皇的福,任务顺利完成。”
“那是那是!”奥布里连连点头,“听说诸位在阿特弥斯-普赖姆立下大功,帮海军解决了大麻烦!真是给我们‘希望之锚’涨脸啊!”他凑近一步,压低声音,“那个……海军那边……有没有什么……嗯……多余的装备或者补给,需要……代为处理的?”他搓手指的动作熟练得令人心疼。
柯西金立刻心领神会,上前一步,搂住奥布里的肩膀,一副哥俩好的样子:“老奥啊,放心!有好东西还能忘了你?不过嘛,这次海军嘉奖的都是些……特供品,不太方便流通。但是!”他话锋一转,“我们这次出去,顺便做了点‘小生意’,搞到几箱上巢特供的合成雪茄,味道那叫一个醇厚……回头给你送两盒尝尝?”
奥布里的眼睛立刻亮了:“哎呀!这怎么好意思!太客气了!”他脸上的笑容更盛,“以后有什么补给上的需求,尽管开口!绝对优先办理!”
一场心照不宣的交易,在几句话间完成。514团用一点小恩小惠,再次巩固了与这位“财神爷”的关系,为以后的“便利”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回到他们那位于空间站偏僻角落、却莫名让人安心的营房,更大的“惊喜”正在等着他们。
营房门口,竟然站着两个陌生的士兵,穿着略显不合身的新兵制服,身板笔挺,脸上带着紧张和期待。旁边还堆着几个崭新的装备箱。
“报告团长!”其中一名新兵看到卡尔团长,立刻敬礼,声音洪亮得有点吓人,“新兵汉克!新兵利奥!奉命向514侦察团报到!”
卡尔团长和身后的老兵们都愣住了。补充新兵?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们这种刺头部队,通常是只减员不补员的!
这时,营房里面跑出来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留守驻地的老炊事班长“老烟枪”,他咧着缺了颗门牙的嘴,笑道:“头儿!你们可回来了!这是军务部刚发来的调令!给咱们补充了五个新兵蛋子!还有这批新装备!说是表彰咱们之前的‘卓越贡献’!”他特意在“卓越贡献”四个字上加了重音,带着调侃。
原来,他们之前在瓦格哈尔和阿特弥斯-普赖姆的“事迹”,终于传到了更高层的耳朵里。虽然方式奇葩,但结果“喜人”,军务部似乎觉得这支队伍有点“歪才”,值得“投资”一下,于是破天荒地给了他们人员和装备的补充!
众人走进营房,发现里面果然还有三个同样紧张的新兵,以及堆在角落里的几个板条箱。打开一看,里面是崭新的激光枪、配套的电池、甚至还有几套轻便的甲壳甲!虽然依旧是帝国卫队的标准制式装备,但对他们这支常年捡破烂的队伍来说,简直是鸟枪换炮!
“我操!军务部那帮老爷终于睡醒了?”戈尔东拿起一把新枪,爱不释手地摩挲着。
“看来咱们的‘忽悠’……不是,是战报,起效果了。”柯西金得意地摸着下巴。
101大爷已经拿起工具,开始检查新装备的性能,嘴里念叨着:“嗯,工艺标准,能量回路稳定……虽然没啥创意,但好歹是新的。”
看着五个站得笔直、眼神中带着崇拜和忐忑的新兵,卡尔团长心情复杂。一方面,补充兵员和装备确实是好事,增强了实力。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他们这支“野路子”部队,开始被纳入“正规”的视线,以后恐怕没那么自由了。
“咳咳,”卡尔团长清了清嗓子,面对新兵,“欢迎来到514团。我是团长卡尔。在这里,你们首先要学的,不是怎么冲锋陷阵,而是……”他顿了顿,一字一顿地说,“怎么活下去。”
新兵们面面相觑,显然没理解这话的深意。
戈尔东嘿嘿一笑,搂住一个新兵的脖子:“小子,别紧张!跟着老子混,保证你活得比那些王牌团的老油子还滋润!首先,教你第一课:怎么用口粮跟食堂大妈换真肉罐头!”
营房里顿时响起一片老兵们的哄笑声和新兵们不知所措的干笑。
安顿下来后,真正的“狂欢”开始了。海军嘉奖的物资被打开,阿马塞克酒的香气弥漫在营房里,高级雪茄的烟雾袅袅升起,那套全息牌桌被柯西金和101大爷迅速组装好,立刻就有老兵围上去开始研究新玩法。
卡尔团长则把核心成员叫到里间,开了个简短的“战略会议”。
“情况有变,”卡尔团长说,“我们现在算是‘半正规’化了。以后行动,不能像以前那么随心所欲。但是,”他眼中闪着光,“我们的核心原则不变。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装备,更多的人员,甚至还有了海军这条若即若离的线。我们要利用这些资源,不是为了当什么帝国英雄,而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安全、更长久。”
他布置了新任务:
整训新兵:由戈尔东、“炸弹”和戴夫负责,用他们那套“生存主义”军训法,尽快让新兵们掌握“514团特色”的战场生存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快速打包、辨别可食用真菌、写糊弄战报等)。
消化装备:由101大爷负责,对新装备进行“适应性改造”,确保其可靠性和……必要时便于隐藏或处理。
拓展“业务”:柯西金继续负责情报和“外交”,利用与海军的新关系,谨慎地拓展信息渠道和“合作”可能。
会议结束,走出里间,外面已经是欢声笑语一片。新兵们被老兵们灌着低度酒,听着他们添油加醋地讲述瓦格哈尔的蘑菇和巢都的“劝降”故事,一个个听得目瞪口呆,三观遭受着剧烈冲击。
戴夫看着这一幕,突然有种奇妙的感觉。他想起自己刚来时的那种恐惧和迷茫,现在,他居然成了“老兵”,要给新兵“传授经验”了。他看着卡尔团长平静而坚定的侧脸,看着营房里这群形形色色、却因为同一条军规而紧紧凝聚在一起的人们。
他明白了,无论驻地是破旧还是“崭新”,无论任务是送死还是“劝降”,只要这条军规还在,只要这群人还在,他们就能在这粪坑一样的宇宙里,继续有惊无险、甚至是有滋有味地……活下去。
“嘿!戴夫!愣着干嘛!过来打牌!这新桌子真带劲!”戈尔东的大嗓门把他拉回现实。
戴夫笑了笑,应声加入了牌局。营房里,阿马塞克酒的香气、雪茄的烟雾、全息牌桌的光影和众人的笑骂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与外面冰冷残酷的宇宙格格不入的、却异常真实的温暖画面。
这就是514团。这就是他们“活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