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大楼的门卫室在门岗右侧,玻璃窗擦得锃亮,能照见人身上的褶皱。李泽岚攥着录用通知书的手指微微发白,深蓝色的新衬衫是母亲在县城百货大楼买的,领口的标签磨得脖子发痒——张乡长说“第一天上班,得穿得正式些”。
“同志您好,我是新来的公务员李泽岚,今天第一天报到。”他把通知书递过去,门卫大爷推了推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在他身上扫了扫,又对着登记表核对半天,才拿起内部电话:“喂,市办综合一科吗?你们科新来的李泽岚到了……好嘞。”
挂了电话,大爷指了指门口的刷卡机:“先登记,等会儿有人下来接你。”登记表的第三行写着“报到部门”,他提笔写下“市政府办公室综合一科”,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里,心跳得像揣了只兔子。
没等三分钟,楼梯口就传来轻快的脚步声。一个穿白色连衣裙的姑娘快步走来,齐耳短发别着银色发卡,脸上带着爽朗的笑:“是李泽岚吧?我是综合一科的林薇,周主任让我来接你。”她说话时语速很快,像蹦豆子,伸手接过他手里的行李袋,“别看这袋子小,装的都是家当吧?”
李泽岚跟着她往里走,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映得人影有些发飘。走廊两侧的墙上挂着全市地图,红箭头密密麻麻地指着重点项目,他一眼就看见了青石乡的位置——在地图左下角,像枚不起眼的图钉。
“周主任今天一早就问你到了没。”林薇推开综合一科的门,办公室里的键盘声突然停了,七八双眼睛齐刷刷望过来,“给大家介绍下,这是咱科新来的李泽岚,从青石乡考来的,笔试面试双第一呢。”
靠窗的办公桌后,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人推了推眼镜,站起身来。他约莫三十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白衬衫的袖口系着精致的链扣:“我是科里的老同志,马文涛,负责会务协调。”他说话时嘴角噙着笑,眼神却像扫描仪,把李泽岚从头发梢打量到鞋跟。
隔壁桌的大姐探过头来,齐刘海下的眼睛弯成月牙,身上的碎花衬衫透着温和:“我叫赵秀兰,管档案的。你坐我对面吧,桌子都给你擦干净了。”她的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桌角摆着个搪瓷杯,印着“先进工作者”的字样,和父亲那枚奖章倒有几分像。
最后排靠窗的位置,一个穿格子衬衫的年轻人正对着电脑敲得飞快,闻言抬了抬头,露出颗小虎牙:“我叫肖阳,刚来半年,负责文件收发。以后打印、复印啥的找我,保证比打印机还快。”他说话时身子还对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个句号,像是给自我介绍加了个标点。
林薇把行李袋放在靠窗的空桌上:“这就是你的工位,周主任在里间办公室,你先整理下,我去通报一声。”
办公桌是深色实木的,比青石乡党政办的旧木桌亮堂多了,抽屉里还留着前任的一支钢笔,笔帽上刻着“为人民服务”。李泽岚刚把带来的笔记本摆好,就听见林薇喊他:“李泽岚,周主任叫你。”
周明远的办公室不大,墙上挂着幅“求真务实”的书法,字如其人,笔锋沉稳。他正低头看着文件,左手食指上的月牙疤在日光灯下格外清晰。听见脚步声,他抬起头,眼角的细纹舒展开:“来了?坐。”
李泽岚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椅垫的弹性让他有些不自在。周明远推过来一杯茶,茶叶在热水里舒展:“体检结果没问题,档案也审完了,从今天起,你就是综合一科的正式成员了。”他翻开面前的文件夹,“知道综合科干啥不?”
“写材料,办会务,协调部门……”李泽岚想起赵书记给的《办公室工作手册》,话没说完就被打断。
“不全对。”周明远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综合科是市政府的‘笔杆子’,更是‘传声筒’。领导的想法要通过咱的笔变成政策,基层的声音要通过咱的耳朵传到上面。你在青石乡待过两年,这是你的优势,但也得注意——别把基层的‘野路子’带到机关来。”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摞文件:“这是近三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你先吃透。下周一跟我去参加农村工作座谈会,回来写篇纪要,算是你的入职作业。”文件的封皮上印着红色的“秘密”字样,李泽岚接过时,指尖有些发沉。
“知道为啥把你放我手下不?”周明远突然问,眼神里带着审视。没等李泽岚回答,他自己笑了,“我看了你的面试答卷,写红果村修路那段,提到‘政策要像布鞋,底子实、不硌脚’,这话对我的胃口。”他指了指自己的脚,“我穿了十年布鞋,比皮鞋舒服,也比皮鞋经穿。”
走出办公室时,林薇正站在门口等他,手里拿着个考勤卡:“给你办的,早上八点打卡,中午十二点吃饭,下午两点上班,五点半下班。”她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周主任看着温和,对材料要求特别严,上次马文涛写的讲话稿被他改了七遍,改得直掉眼泪。”
赵秀兰端来一杯水,杯子上印着卡通图案:“别听小林吓唬你。周主任是刀子嘴豆腐心,去年我儿子高考,他特意批了三天假,还帮着找了辅导老师。”她指了指肖阳,“小肖上次把文件送错部门,也是周主任去给人赔的笑脸。”
马文涛拿着份会议通知走过来,脸上依旧挂着标准的微笑:“下周三有个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你跟着我去会场,先学学怎么摆牌子、调话筒。这活儿看着简单,错一个字都可能出大事。”他把通知放在李泽岚桌上,“下午抽空把参会人员名单背下来,别到时候叫错领导职务。”
肖阳突然从电脑后探出头:“涛哥又吓唬新人。泽岚哥,别理他,他就是想显示自己资历老。”他扔过来一包咖啡,“晚上加班写材料用得上,周主任的材料,十有八九得熬夜。”
李泽岚把咖啡放在桌角,看着眼前的同事们——精明的马文涛,爽朗的林薇,温和的赵秀兰,活泼的肖阳,还有那位看似严厉却藏着细心的周明远。他们像一幅拼图,组合成他即将融入的新环境。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办公桌上,把“为人民服务”的钢笔字照得发亮。李泽岚摸了摸口袋里父亲给的奖章,冰凉的金属贴着心口,突然觉得不管是青石乡的泥土,还是市政府的办公桌,只要心里装着事,手里握着笔,脚下的路就永远能走得踏实。
肖阳的键盘声又响了起来,林薇在给各县区打电话确认参会人数,赵秀兰在整理档案袋,马文涛对着镜子调整领带——办公室的日常,就在这些细碎的声响里开始了。李泽岚翻开周明远给的工作报告,指尖落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那章,突然想起红果村的冷库,想起李家坳的新教室,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他知道,新的工作,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