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六点半,江滨小区的晨雾还未散尽,李泽岚已经换上运动装,沿着连江跑完了五公里。回到住处简单洗漱、吃过早餐,他换上一身浅灰色衬衫,提前十分钟走到小区门口——银色商务车早已等候在路边,周明抱着一叠资料,正站在车旁核对。
“李县长,这是12个乡镇的信访台账和基础资料,按您要求分好类了。”周明将资料递上车,顺手拿出那份标注着“片区调研框架”的文件,“今天按计划,先去县城周边的小江镇,我跟镇里没提前打招呼,只让司机确认了镇政府的具体位置。”
李泽岚接过资料,却没有翻看,目光望向车窗外连绵的群山,忽然开口:“小江镇先放一放,今天去七拱镇。”
周明愣了一下,连忙拿出地图:“七拱镇属于西部沿江片区,按框架安排,要等到7月30日才去……而且那边离县城有40多公里,山路多,单程要一个半小时。”他有些不解,会上您安排的行程顺序推进,怎么突然改道了。
“就是要打乱顺序。”李泽岚靠在椅背上,翻出七拱镇的信访台账,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近三个月,七拱镇关于阳山鸡销路的信访有12起,昨天咱们聊到的那个养殖户,叫陈明,家住七拱镇岩口村,他在信访里说‘家里养了500多只阳山鸡,出栏一个月了没卖掉,饲料钱都快付不起了’,还说‘镇里协调的收购商压价太狠,一只鸡比市场价低15块’。”
他合上台账,语气坚定:“阳山鸡是咱们县的特色产业,七拱镇又是主产区,养殖户的鸡卖不出去,这是天大的事。与其按部就班去小江镇看整改,不如先去七拱镇,看看养殖户到底难在哪。”
周明瞬间明白过来,李泽岚的“随机”,从来不是漫无目的的随意,而是盯着“民生痛点”的精准发力。他立刻点头:“好,我马上通知司机改路线。不过七拱镇没提前准备,要不要现在给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打个电话,让他们……”
“不用准备,但得通知他们在镇政府等着。”李泽岚打断他,“就说我临时到七拱镇调研,重点看阳山鸡养殖和销路问题,让他们别搞迎来送往,也不用叫其他干部陪同,就他们俩在镇政府等,再找个熟悉岩口村情况的村干部带路就行。”
周明拿出手机,拨通了七拱镇党委书记王志刚的电话。电话那头,王志刚刚到办公室,正在整理文件,听到“李县长半小时后到七拱镇调研”的消息,瞬间有些慌乱:“周主任,李县长突然过来,我们都没准备,要不要安排几个养殖合作社的示范点?或者让养殖户提前……”
“王书记,不用准备任何示范点,李县长就是想看看真实情况。”周明按照李泽岚的要求,语气直接,“您和镇长在镇政府等着就行,再找个熟悉岩口村的村干部,李县长要去岩口村看养殖户。”
挂了电话,王志刚立刻给镇长赵亮和岩口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国打了电话,语气急促:“李县长临时来调研,重点看阳山鸡销路,没让准备示范点,你们赶紧到镇政府来,尤其是建国,把岩口村养殖户的情况捋清楚,别到时候答不上话。”
另一边,商务车已经驶离县城,朝着七拱镇的方向开去。窗外的景色从城区的楼房变成了乡间的田野,成片的稻田旁,偶尔能看到散落的鸡舍——这是七拱镇养殖户的“标配”。周明趁着赶路的时间,给李泽岚介绍起七拱镇的情况。
“李县长,七拱镇是咱们县阳山鸡养殖的核心区,全镇有32个行政村,其中28个村都有养殖户,像岩口村、潭村、和平村,都是养殖大村。全镇年出栏阳山鸡大概120万只,占全县总量的三分之一,光养殖合作社就有18家。”周明翻着手里的资料,语气熟练,“不过最近半年,确实出现了销路问题。一方面,珠三角的收购商压价,以前一只成品阳山鸡能卖到80-90块,现在只能卖到65-70块;另一方面,咱们县自己的销售渠道没打开,没有深加工企业,也没搞电商直播这些新模式,养殖户大多靠收购商上门收,很被动。”
李泽岚看着窗外的鸡舍,眉头微蹙:“为什么不搞电商?是养殖户不会,还是镇里没引导?”
“都有。”周明叹了口气,“养殖户大多是中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直播、开店;镇里去年想搞电商培训,但找的老师是外地的,讲的内容太理论,养殖户听不懂,最后不了了之。还有,阳山鸡是活禽,冷链物流跟不上,就算网上卖出去,运输过程中容易出问题,损耗率高,养殖户也不敢轻易尝试。”
“冷链物流、电商培训、收购商压价……问题不少啊。”李泽岚拿出笔记本,把这几个问题记下来,“有没有养殖户自己想办法拓展销路的?比如搞线下门店,或者跟餐馆合作?”
“有是有,但很难。”周明摇摇头,“去年岩口村有个养殖户,叫陈明,就是您在信访台账里看到的那个,他自己在县城开了家门店卖阳山鸡,结果租金高,客流量又少,开了三个月就关门了,亏了近十万。跟餐馆合作也难,餐馆压账时间长,有的甚至拖半年才结账,养殖户垫不起本钱,最后也不敢合作了。”
李泽岚没说话,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笔记本,心里盘算着:销路问题,表面是“卖不出去”,根源其实是“产业链不健全”——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没有配套的冷链物流,没有有效的品牌推广,养殖户只能被收购商“牵着鼻子走”。
车子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进入七拱镇地界。远远地,就能看到镇政府门口站着三个人,正是党委书记王志刚、镇长赵亮和岩口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国。三人没有穿正装,只是穿着普通的衬衫,看到商务车过来,也没有上前迎接,只是站在门口等着,显然是按李泽岚的要求,没搞任何排场。
李泽岚下车后,和三人握了握手,开门见山:“王书记、赵镇长,今天临时过来,没提前打招呼,就是想看看阳山鸡养殖户的真实情况。不用带我去合作社,就去岩口村,找几户养殖户,尤其是信访里提到的陈明,我要去他家里看看。”
王志刚心里松了口气,幸好没搞“示范点”,不然肯定会被李泽岚看出“作秀”。他连忙点头:“好,李县长,建国就是岩口村的,对养殖户的情况很熟悉,他带您去。”
李建国上前一步,语气有些紧张:“李县长,陈明家在岩口村后山,路不太好走,我开车在前面带路吧。”
“不用开车,走路过去。”李泽岚摆摆手,“正好看看村里的情况。”
几人跟着李建国,沿着村里的水泥路往后山走。路边的稻田里,几个农户正在插秧;散落的鸡舍旁,几只阳山鸡正在踱步——这是一种羽毛呈淡黄色、体型健硕的土鸡,是阳山的地理标志产品,以肉质鲜美闻名。但此刻,鸡舍旁的养殖户脸上,却没多少笑容。
“李县长,前面就是陈明家了。”李建国指着不远处一栋两层小楼,楼旁的空地上,搭着一个简陋的鸡舍,里面密密麻麻挤满了土鸡,不少鸡正伸着脖子,对着外面“咯咯”叫着,像是在“抱怨”狭小的空间。
李泽岚加快脚步走过去,只见一个穿着迷彩服的中年男人正蹲在鸡舍旁,给鸡喂食,脸上满是愁容。他看到一群人过来,尤其是看到王志刚和赵亮,愣了一下,连忙站起身:“王书记、赵镇长,你们怎么来了?”
“陈明,这位是县里的李县长,来看你家的阳山鸡养殖情况。”王志刚介绍道。
陈明有些局促,搓了搓手上的饲料,不好意思地说:“李县长,您来怎么不提前说,我这鸡舍乱七八糟的,也没收拾……”
“不用收拾,我就是来看真实情况的。”李泽岚笑着走进鸡舍,蹲下身,摸了摸一只土鸡的羽毛,“这鸡养了多久了?看着都挺壮实的,怎么没卖掉?”
提到这个,陈明的愁容更重了:“养了五个多月了,早就到出栏时间了,一共520只,现在还剩480多只。之前有个收购商来,说一只只给65块,我算了算,除去饲料钱、疫苗钱,根本不赚钱,就没卖。想着再等等,结果等了一个月,还是没人来收,饲料钱都花了快三万了,再卖不出去,真要赔本了。”
李泽岚心里一算,520只鸡,按市场价80块一只,能卖4.16万;按收购商给的65块,只能卖3.38万,中间差了近8000块——这对一个普通养殖户来说,是大半年的收入。他站起身,看着鸡舍里拥挤的土鸡:“为什么不试试网上卖?比如直播带货,或者在电商平台开店?”
“试过,不行啊。”陈明叹了口气,“去年镇里搞过电商培训,我也去听了,老师讲的都是怎么开网店、怎么直播,可我连智能手机都玩不明白,更别说直播了。后来让儿子帮忙在网上挂了链接,一个月才卖出去3只,还因为运输过程中鸡受了惊吓,死了1只,赔了客户钱,之后就不敢再卖了。”
李泽岚又问:“那跟餐馆、酒店合作呢?他们要不要阳山鸡?”
“要,但压账太狠。”陈明摇摇头,“之前跟县城一家餐馆合作,送了50只鸡,说好一个月结账,结果拖了三个多月,催了好几次才给,之后就没敢再合作了。我们养殖户本来本钱就少,垫不起那么久的账。”
从陈明家出来,李泽岚又跟着李建国,随机走访了岩口村另外两户养殖户——潭村的刘桂兰,养了300只阳山鸡,因为收购商压价,已经停养了200只;和平村的张大山,养了600只,为了卖鸡,自己骑着三轮车跑遍了周边乡镇的菜市场,一个月才卖出去80只。
每到一户,李泽岚都详细询问养殖成本、销路渠道、遇到的困难,记了满满两页笔记。中午时分,几人回到镇政府,李泽岚没去镇里安排的饭店,而是直接去了镇政府食堂,和王志刚、赵亮一起吃工作餐——两荤一素,一碗米饭,和普通干部吃的一模一样。
吃饭时,李泽岚开门见山,对着王志刚和赵亮说:“王书记、赵镇长,今天看了几户养殖户,问题很清楚:一是收购商垄断渠道,压价太狠;二是本地销售渠道没打开,电商、餐馆合作都不顺畅;三是配套服务跟不上,冷链物流、电商培训都不到位。你们镇里有没有想过解决办法?”
王志刚放下筷子,语气诚恳:“李县长,我们想过,比如去年想引进一家冷链物流企业,但对方觉得咱们县销量小,不愿意来;电商培训也搞过,但效果不好。我们也跟县农业农村局反映过,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县里会牵头解决,但镇里也要主动作为。”李泽岚放下碗,语气坚定,“这样,你们先做三件事:第一,统计全镇养殖户的数量、存栏量、出栏时间,建立台账,明天下午下班前报给我;第二,找5-10户养殖大户,组建一个‘阳山鸡养殖协会’,让养殖户抱团取暖,统一跟收购商谈价格,避免互相压价;第三,联系县职业技术学校,请他们派老师过来,搞‘一对一’的电商培训,针对中老年人养殖户,教他们最基础的直播、开店技巧,别搞那些理论化的东西。”
他顿了顿,补充道:“冷链物流和电商平台的事,县里会负责。我回去后,立刻跟县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对接,一是引进一家小型冷链物流企业,先覆盖七拱镇、小江镇等养殖大镇;二是在县里的电商服务中心,专门开辟‘阳山鸡销售专区’,帮养殖户免费开店、运营。你们镇里要做的,就是把养殖户组织起来,配合县里的工作。”
王志刚和赵亮对视一眼,心里都松了口气——原本以为李泽岚会因为“销路问题没解决”批评他们,没想到不仅没批评,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两人连忙点头:“李县长,您放心,我们今天下午就开始统计台账,一周内把养殖协会建起来,电商培训的事,我下午就联系县职业技术学校。”
下午三点多,李泽岚结束了在七拱镇的调研,准备返回县城。临走前,他又叮嘱王志刚:“后续有什么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别等问题积累多了再反映。养殖户的事,耽误不起。”
商务车驶离七拱镇,周明看着李泽岚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感慨道:“李县长,您这次临时改道,一下子就抓住了阳山鸡养殖的核心问题。要是按原计划去小江镇,可能就错过了这些真实情况。”
“调研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必要被行程框死。”李泽岚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景色,“接下来,咱们还是按‘随机’的思路来,哪个乡镇的民生问题最紧急,就先去哪个乡镇。下周,咱们去青莲镇看看渔业,听说那里的渔民最近也在愁销路。”
周明点点头,心里对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代县长,多了几分敬佩。他知道,李泽岚的调研,从来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把老百姓的“愁心事”,当成了自己的“要紧事”。
车子驶回县城,李泽岚没回办公室休息,而是直接去了县农业农村局。他要趁着刚从七拱镇回来,对养殖户的困难记得最清楚的时候,和农业农村局局长一起,敲定冷链物流企业引进和电商平台建设的具体方案。
夕阳西下时,李泽岚从农业农村局出来,手里拿着一份初步的合作意向书——县农业农村局已经联系了一家本地的物流企业,对方同意先在七拱镇建一个小型冷链仓库,预计半个月内就能投入使用;电商服务中心的“阳山鸡销售专区”,也会在一周内上线。
看着手里的意向书,李泽岚心里踏实了不少。他知道,解决七拱镇阳山鸡的销路问题,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青莲镇的渔业、岭背镇的生态旅游、秤架瑶族乡的公路建设……还有很多民生问题等着他去解决。但他不慌,因为他知道,只要坚持“盯着问题去、跟着民心走”,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第二天一早,七拱镇的“阳山鸡养殖台账”就送到了李泽岚的办公室。看着台账上密密麻麻的养殖户名字和存栏量,李泽岚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7月25日,去青莲镇调研渔业销路;7月27日,回访七拱镇,看养殖协会组建情况。”
没有固定的行程,只有为民办事的坚定——这就是李泽岚的“调研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