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打开销路的喜悦还没褪去,李泽岚就冷静下来——线上订单虽然每天都在增加,但大多是散户购买,单次成交量小,且受物流、售后等因素影响,稳定性不足。要想让薯条厂长期健康发展,必须构建“线上+线下”双驱动的销售网络,尤其是要拓宽线下渠道,把薯条卖到老乡们“看得见、摸得到、买得到”的地方去。
周一的党委扩大会议上,李泽岚把这个想法抛了出来,立刻引发了热烈讨论。小刘第一个发言:“李书记,线下渠道咱们之前跑过,超市要进场费,经销商要压价,太难了!”张卫国也皱着眉:“咱们的薯条没品牌知名度,线下渠道不好打开啊。”
“没知名度,咱们就靠‘接地气’取胜;渠道难打开,咱们就找别人没注意到的‘小渠道’。”李泽岚指着墙上的青川县地图,“咱们先从身边的渠道做起,一步步往外扩。我想了三个方向:一是下沉社区,做‘家门口的生意’;二是绑定餐饮小终端,让薯条走进小餐馆、快餐店;三是打造‘乡土伴手礼’,对接旅游市场。”
2010年,青川县还没有如今完善的社区体系,但县里已经有了一些相对集中的居民聚居区,像新建成的阳光家园、惠民小区,以及老城区相对密集的老街片区,这些地方虽没有“社区”之名,却有社区之实,居民生活相对集中,有一定的消费需求。
第一个方向,是“下沉聚居区”。李泽岚的想法是,利用这些聚居区的公共活动场地,在周末设“青石乡薯条体验摊”,让居民现场试吃,用口感打动他们。为了推进这个计划,他亲自带着团队拜访阳光家园和惠民小区的物业,跟负责人谈合作:“我们免费提供薯条样品,还出人手,在小区搞‘美食体验日’,既能丰富居民的生活,又能帮咱们乡的老乡增收,对你们小区的人气也有好处。”
一开始,有物业负责人担心卫生和安全问题,李泽岚拍着胸脯保证:“我们的薯条都是正规车间生产,有完整的质检报告,工作人员也都有健康证。活动结束后,我们负责清理场地,保证不留一点垃圾。要是出了问题,我们承担所有责任。”终于,阳光家园的物业同意先试试。
周六上午,第一个“美食体验日”在阳光家园的中心广场开张。李泽岚带着销售团队和几个种薯户,早早摆好了摊位——桌上放着炸好的薯条,旁边堆着包装好的速冻薯条,还有种薯地的照片、车间的质检报告。一开始,只有几个老人好奇地过来问:“这是啥啊?”李泽岚赶紧递上试吃盒:“阿姨,这是咱们青石乡自己做的薯条,您尝尝,没添加剂,香得很。”
老人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哎,这薯条真好吃,比我在超市买的还脆!多少钱一包啊?”“20块钱三包,还能帮您送到家。”李泽岚笑着说。慢慢的,围观的居民越来越多,试吃的人也多了起来,有人当场下单,有人拿着宣传页说要回家跟家人商量。
老周在旁边给居民们讲种薯的故事:“俺们种这个土豆,不用化肥,都是有机肥,吃着放心。这薯条,就是用俺们种的土豆做的,大家买一包,就是帮俺们老乡一把。”居民们被他的真诚打动,订单量越来越多。当天下午,阳光家园的活动就卖了150多包薯条,还有十几个居民留下联系方式,说以后要定期购买。
有了阳光家园的成功案例,惠民小区和老街片区的一些商家也主动找上门来。李泽岚趁机推出“聚居区专属优惠”:“只要是本小区或老街居民,满50元减10元,还能免费送货上门。”短短半个月,青川县几个主要聚居区都摆上了青石乡的薯条摊,还跟6家小区门口的小卖部达成了合作——小卖部老板们看到活动的热闹,主动提出“不用进场费,卖完再结账”,有的甚至在门口贴了“青石乡薯条,家乡味道”的海报。
第二个方向,是“绑定餐饮小终端”。张卫国提出,周边市县的小餐馆、快餐店、早餐铺,虽然单次用量不大,但数量多,积少成多也能消化不少库存。他主动请缨:“我负责跑乡镇的小餐馆,李书记你跑县城的,咱们分头行动。”
李泽岚带着小刘跑县城的餐馆时,一开始并不顺利。有个快餐店老板直接拒绝:“我这儿卖的都是大牌薯条,你们这个没名气的,客人不买怎么办?”李泽岚没放弃,拿出薯条样品:“老板,您先试试咱们的薯条,要是口感不如大牌,我一分钱不要。咱们可以搞‘零门槛合作’,我先送5包试卖,卖完再结款,卖不掉的我拉回来,不占您的库存,您一点风险都没有。”
老板半信半疑地收下了样品。三天后,他主动给李泽岚打电话:“你们的薯条确实不错,客人都说好吃,再给我送20包来!”原来,有客人吃了薯条后,问老板“这是啥牌子的,比以前的好吃”,还有人专门点薯条当配菜,销量比之前的大牌薯条还高。
张卫国在乡镇跑的也很顺利。乡镇的小餐馆大多是夫妻店,老板们更看重性价比和口感。张卫国带着薯条样品和检测报告,跟老板们聊:“咱们的薯条比大牌便宜三成,口感还好,您卖10块钱一份,利润比之前高不少。”有个早餐铺老板试卖后,一周就补了三次货:“早上卖豆浆配薯条,学生和上班族都爱买,比炸油条省事还赚钱,以后我就用你们的薯条了。”
不到一个月,两人就跑遍了青川县及周边三个市县的小餐饮终端,合作的餐馆、快餐店、早餐铺超过了50家,每天能稳定走货200多箱,仓库里的库存很快就清空了,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车间里的工人开始加班加点赶制订单,种薯户们也主动找到乡里,说想再扩种两亩。
第三个方向,是“打造‘乡土伴手礼’”。李泽岚偶然发现,青川县每年有不少游客来乡村游玩,尤其是春季和秋季,周边的农家乐、民宿都很火爆,但游客们想买点本地特产带回去,却找不到合适的——要么是包装粗糙的农产品,要么是没特色的工业品。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个巨大的市场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