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玄溟不再犹豫,立即离开阁楼,回到藏宝阁大殿。
不久后,他再次返回阁楼,手中带着许多材料。
这些材料都来自藏宝阁。
当然,其中一些关键材料受规则限制,无法直接取用,只能通过兑换获得。
但大部分材料,他都是利用规则漏洞直接从藏宝阁中拿走的。
不过,获取方式已经不重要了。
此刻,玄溟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炼制身外化身所需的材料。
接下来,就可以正式开始炼制了。
想到这里,玄溟不再耽搁,立刻开始炼制身外化身。
说实话,身外化身的炼制不仅是一门神通,也与炼器密切相关。
因为化身需要一个能够承载其存在的躯壳,
而这具躯壳必须通过炼器的方式铸造出来。
对玄溟而言,炼器从来都不是难事。
炼器本来就是他的老本行。
没过多久,一具完美的化身躯壳便已炼成。
随后,玄溟施展身外化身的神通,开始炼化这具躯壳。
时间流逝,不知过了多久。
当玄溟结束闭关时,他面前的躯壳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原本只是模糊的人形轮廓,既没有五官,也没有具体器官。
但现在,这具化身已经和玄溟本人一模一样,不仅外貌完全相同,连气息也毫无差别。
这正是炼化成功的标志——玄溟终于成功炼出了身外化身。
“这就是身外化身吗?果然有趣,仿佛多了一种视角。”
玄溟低声自语,仔细感受着化身的状态。
此刻的他就像多了双眼睛,能够同时观察多个方向。
因为玄溟正操控这具身外化身,它只是一个载体,仍由玄溟本体掌控。
接着,玄溟继续尝试化身的各项能力。
他发现,这具身外化身同样能发挥出太乙金仙初期的实力,正是玄溟自身的境界。
更令人惊喜的是,玄溟还能将化身收回体内,如同收纳法宝一般。
当然,玄溟没有忘记最关键的问题——化身的自主性。
他炼制身外化身,原本就是为了摆脱藏宝阁职务的束缚,安心修行。
这一点,他一直记在心里。
于是,玄溟开始为化身设定运行程序。
实际操作后,他发现并不难。
经过调整,这具身外化身已经可以处理藏宝阁的各项事务了。
“以后藏宝阁就交给你了!”
玄溟对身外化身下令,那道身影微微点头,悄然离开阁楼,回到藏宝阁大殿开始履行职责。
玄溟并未完全放手不管。当化身处理事务时,他一直在暗中观察。毕竟要确认这具化身是否真的能胜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终于确定:按照既定程序,身外化身确实可以维持藏宝阁的正常运转。
“总算解决了藏宝阁的管理问题。”玄溟心中松了一口气,“现在可以专心修炼了。”
下定决心后,他立即前往藏宝阁顶层的静室,开始新一轮闭关,全心投入提升修为。
就在玄溟潜心修行之时,外界悄然发生了变化……
三十三重天之上,妖族天庭大殿内
天帝帝俊端坐于宝座上,阶下一名妖将正在禀报:“启禀天帝,夔牛将军之死已查明,应是被截教门人所害。”
此前妖族天庭得知夔牛陨落的消息后,帝俊便下令彻查此事。
然而,洪荒大地广阔无边,世间之事繁杂无比。
想要查明一位妖将死亡的**,谈何容易!
正因为如此,此事拖延许久未能有结果。
但妖族天庭作为洪荒顶尖势力,自有其独到手段。
最终,他们终于查清了夔牛陨落的**。
……
“妖将夔牛之死,与截教有关!”
当这句话在大殿中响起,满殿顿时陷入沉寂。
众神官震惊不已。
要知道,截教乃圣人所创,由通天教主创立的大教。
妖将夔牛竟死于截教教众之手!
这意味着,妖族天庭与圣人大教结下了仇怨。
天帝帝俊向来性情刚烈。
若他怒火中烧,下令征伐截教,后果不堪设想。
毕竟截教来历非凡,与圣人关系极深。
冒犯天地间最强大的圣人,后果可想而知。
原本只是一桩小事,却可能演变成巨大的灾难。
此刻,所有神官的目光都集中在帝座上的天帝帝俊,等待他的决定。
与此同时,坐在帝座上的帝俊神情平静,眼神深邃,无人能看透他内心的想法。
许久之后,天帝帝俊终于缓缓开口:
“夔牛是我天庭的将领,我曾承诺,凡是进入天庭之人,都不会受到外辱!”
“截教杀害我的天庭将领,这件事绝不能就此罢休!”
“传我命令:命朱厌妖帅率领天兵天将前往截教,讨要说法!”
帝俊的话一出,天庭大殿顿时议论纷纷。
众神官无不惊恐,纷纷上前劝谏:
“天帝请三思!截教是圣人所立,若贸然前去,必定触怒圣人!”
“恳请天帝收回成命,不要惊动圣人!”
“圣人的威势震动洪荒,岂能轻易行动?望天帝收回旨意!”
“一个小小的妖将,何至于为此得罪圣人?还请天帝慎重!”
此时众神官齐声劝阻,都想让帝俊收回命令。
因为他们都知道——惹怒圣人可不是小事!
虽然如今妖族天庭已与巫族并肩,成为洪荒中的顶级势力。
但洪荒众生都清楚,在巫妖两族之上,还有六位天道圣人高悬。
天道圣人!
他们是真正站在洪荒巅峰的存在。
可以说,六位圣人就是这方世界的顶点。
即使妖族天庭已经建立庞大的基业,统治洪荒疆域。
但与圣人相比,天庭仍然无法企及!
圣人之下,皆为蝼蚁!
这句话并非虚言!
如果圣人有意掌控洪荒,
妖族天庭又怎会有今天的地位?
正因圣人超然物外,俯视众生,
妖族天庭才得以抓住机会,统御洪荒大地。
这是圣人的威势,不可轻犯!
“朕心意已定,诸位不必再言。”
这一次,天帝帝俊态度坚决,
无论群臣如何劝说,都不为所动。
最终,帝俊怒火中烧,斥退众仙,命令群臣全部退下。
天庭众神无奈,只能离开大殿。
等众人离去后,
帝俊脸上的怒气瞬间消失,恢复如常。
“这样的机会,怎能错过。”
天帝低声自语,仿佛在谋划什么。
与此同时,被赶出大殿的妖神们聚集在一起,商议夔牛的事情。
“大家都清楚圣人的力量,我们根本无法抗衡。”
“没错,千万不能让天庭和圣人大教结仇。”
“但天帝性格刚烈,一旦决定,从不更改。”
“也不一定,东皇陛下的话,天帝一向愿意听。”
“快请东皇陛下出面劝阻!”
在商羊与英招的带领下,一众妖神与天庭神官已经商议好,准备请东皇太一出面劝说天帝帝俊。
然而,十二妖神之一的白泽神色平静,似乎已经明白了一些内情。
商羊、英招等人前往东皇太一的洞府,将事情禀报于他,希望他能出面劝阻帝俊。
不久后,一团炽热的金焰从东皇太一的洞府中冲天而起,光芒耀眼如日,热气逼人。
那团金焰转眼间便到了天庭大殿,光芒渐渐散去,一个身披皇者气息、目光凌厉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正是天庭另一位至高存在,东皇太一。
帝俊开口道:“太一,你来此,想必是受群臣所托,来劝我的吧?”
东皇太一点头:“兄长明鉴。商羊、英招等妖神来找我,希望我能劝你一番。”
虽然身为天庭二圣之一,东皇太一素来不问朝政,专心修行。他将朝中事务全权交给帝俊处理,没想到今日商羊、英招等妖神前来,称帝俊有意与截教争斗,希望他能阻止。
东皇太一心中疑惑,因此来到大殿,想要弄清楚**。
帝俊说道:“他们所说大致属实,我确实有意与截教较量。太一,你要拦我吗?”
帝俊抬头直视东皇太一,想看透他的心思。
东皇太一只是摇头,神色坚定,毫无犹豫。
“若兄长执意要与圣人一战,太一必当随行。”
他语气沉稳,话语坚定。
他此次前来,并非为了劝阻帝俊。
因为这毫无必要。
在他心中,兄长帝俊远比整个妖族天庭更重要。
如果帝俊真的要挑战圣人,他愿意以命相随,一同面对。
他此来,只是为了探明帝俊的真实意图。
若兄长真有此意,他也好提前准备,避免将来应对圣人时措手不及。
这是东皇太一的心思。
“哈哈,我早知你会这么说。”
帝俊朗声大笑,脸上没有丝毫惊讶,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个答案。
他对这个弟弟再了解不过了。
“放心吧,太一,我并无挑战圣人之意。”
“若真到了那一步,我更希望你能好好活着。”
帝俊缓缓摇头,声音低沉。
“兄长深知我的性子。”
“既然没有挑战圣人的意思,为何又派朱厌去截教?”
东皇太一依然不解。
如果没这个打算,何必做出这样的举动?
得罪圣人,终究不是明智之举。
“很简单,我想看看圣人的底线在哪里!”
“另外,我也想知道,圣人到底隐瞒了什么!”
帝俊神情严肃,一字一句地说道。
实际上,自从六位天道圣人证道成圣以来,
帝俊就察觉到,他们对妖族的态度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但关于圣人的事,他们无从得知。
因此,帝俊借着夔牛之事,想试探一下圣人的态度。
即便失败,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最多就是折损一名妖帅。
毕竟这次是妖将夔牛死在截教教众手中,他们并不理亏。
若圣人发怒,他们也能道歉认错。
更重要的是,他们早已拉拢了女娲圣人的兄长伏羲。
若通天圣人真要追究,他们还能请伏羲出面,让女娲圣人来调解。
可以说,帝俊对此事早已安排妥当,为妖族天庭留了许多退路。
正因如此,才出现了眼前这一幕。
东皇太一听后略感意外,这才明白帝俊的真实意图。
“我明白了,兄长若有需要,尽管开口。”
东皇太一对帝俊说道。
他并不想插手此事,只要帝俊心中有数就好。
说完后,东皇太一便离开大殿,回到自己的洞府,准备再次闭关修行。
由于妖将夔牛一事,妖族天庭内部开始出现波动。
甚至,这件事几乎引发了更大的动荡。
对于这些变化,玄溟一无所知。
此时的他,正专注于闭关修炼。
除了妖族天庭有所动静外,洪荒大地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截教山门外,一位身穿道袍、手持拂尘的年轻道人缓步走来。
截教是圣人所创,向来无人敢犯。
因此,护教大阵平时很少开启。
教中**众多,经常有门人进出,频繁开启反而不便。
正因为这样,年轻道人到来时,一眼就看到不少截教外门**。
“这就是截教?果然鱼龙混杂,远不如我教气派。”
年轻道人心中暗想,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此人正是阐教亲传**——太乙真人。
他奉元始天尊之命,前来截教传递消息。
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的教化理念不同。
通天教主广收门徒,有教无类;而元始天尊则主张精英之道,宁缺勿滥,重质不重量。
因此,阐教教众数量远少于截教。
也因此,元始天尊一向看不起通天教主的截教。
上行下效,许多阐教教众也对截教门人抱有轻视之心。
所以,当太乙真人来到时,他对截教门人自然生出几分不屑。
“我乃阐教太乙真人,奉师尊元始天尊之命,特来拜见通天师叔,恳请师叔接见!”
虽然太乙真人对截教门人颇有微词,但三清尚未分家,阐教与截教还未彻底决裂,他自然不敢表露半点异样,只是恭敬地递上名帖。
不多时,多宝道人现身山门,将太乙真人引入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