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建立,对大禹而言,既是巨大的成就,也是新的起点。他看着疆域图上清晰标注的九州,听着朝堂上传来的整齐朝拜声“夏王”,心中却并未有预想中的圆满与轻松。
百余年前,他亲眼见证舜帝功德圆满,虹光贯体,最终证道而去,那份超凡脱俗的景象至今历历在目。如今,黄河水患平定,天下归一,他建立了夏朝,完成了人族共主的重任,按理说,也该是功德圆满,迈向更高境界的时候了。
然而,当他静下心来感应自身,却发现自己体内的功德之力虽然厚重,却依旧未能达到那种可以破碎虚空、羽化登仙的临界点。那种“圆满”的感觉,仿佛隔着一层薄纱,可望而不可即。他明明做了这么多,拯救了无数生灵,建立了不朽功业,为何却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大禹眉头紧锁,这个问题困扰着他。他召集群臣,询问是否有什么遗漏的大功德,或者还有什么未竟之事。但群臣皆言,如今天下太平,四海升平,夏王功德早已冠绝古今。大禹心中更加疑惑。
他想起了当年舜帝身边的智者——燃灯。燃灯虽非人族,却智慧通明,曾为舜帝出谋划策,也曾点拨过禹自己。于是,大禹命人请来了燃灯。
大禹直言不讳:“老师,孤建立夏朝,平定水患,自问功德已满,为何至今仍感自身境界未至,未能功德圆满证道?”
燃灯闻言,微微睁开双眼,打量了夏王片刻,又缓缓闭上。他沉默了许久,才缓缓道:“夏王之功,天地可鉴,众生可证。按理说,确实已至圆满之境。然,这‘圆满’二字,其意深邃,非仅以凡俗之功业衡量。或许……其中另有缘由,非老夫所能洞悉。”
燃灯的话,让大禹心中更加不安。既然连燃灯都感到不解,那这问题恐怕非同小可。
“先生既不知,可有何建议?”大禹追问。
燃灯沉吟道:我回蓬丘仙岛一趟,请教掌教。
大禹听罢,心中一动。既然人间智者不能解,或许真需要寻求更高层面的指引。他深知燃灯不会随意指点,蓬丘岛和青乾教主,必然有其不凡之处。
“多谢老师指点。”大禹郑重道谢。
蓬丘岛,云雾缭绕,仙气氤氲。
青乾教主端坐于主殿之中,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燃灯恭敬地向青乾请教大禹功德圆满的疑惑。
青乾听完了燃灯的叙述,并未直接回答,反而目光转向殿外,缓缓说道:大禹治水安民,功德无量,却仍感差之毫厘,不得圆满?”
燃灯一愣,随即恭敬道:请掌教明示。”
青乾微微一笑,声音带着一种洞悉天机的韵味:大禹之功,在于治水,在于安民,在于开创夏朝,此乃凡俗之功德,是众生之福报。然,天地运转,气运流转,九州大地乃是人族根基,却并非完全由大禹掌控。若想功德圆满,证道飞升,不仅要有庇护苍生之力,更要有镇守一方气运之威,如此,大禹的功德才能与天地同频,真正达到圆满之境。”
燃灯闻言,豁然开朗,又有些迷茫:请掌教详解。”
青乾道:燃灯你智慧通明,善炼宝物。你需寻得世间奇珍异宝,由炼制重宝,用以镇压九州气运,稳固人族根基。此宝一出,不仅可护佑人族,更能将大禹的功德与九州气运牢牢绑定,如此,大禹功德圆满之日,便是证道之时。”
燃灯恍然大悟,连忙拜谢:多谢掌教指点迷津!弟子明白了,当立即着手!”
说罢,燃灯辞别青乾,回到了人族领地。
燃灯将青乾圣人的话转告大禹。
大禹他深知此事重大,立刻下令,命人四处寻找世间罕见的奇珍异宝,务必为燃灯炼宝提供最好的材料。
消息传开,各部落积极响应。一时间,人族疆域内,寻找天材地宝的热潮兴起。
燃灯也开始了他的寻宝之旅。他足迹遍布洪荒大地,从巍峨高山到幽深海底,从荒蛮部落到隐世洞天,寻找那些蕴含着天地灵气的材料。
而大禹,则在寻找材料的过程中,亲自踏遍了九州的山山水水。一日,他来到了西方的首阳山。此山高耸入云,终年云雾不散,传说中蕴含着至纯至刚的金属矿脉。大禹亲自攀爬,寻找合适的材料。果然,在山巅深处,他发现了一块通体莹润、闪烁着柔和青光的金属矿石,正是传说中的首阳之铜。此铜质地精纯,蕴含着山岳的厚重之气,正是炼制重宝的上佳材料。
与此同时,大禹在巡视人族祖地时,偶然看到一处古老的祭祀场所,中央摆放着数尊古朴而庄重的青铜鼎。这些鼎造型雄浑,上面刻满了神秘的纹路,散发着古老的气息,仿佛承载着人族先祖的荣光与记忆。大禹仔细观察,发现这些鼎不仅是祭祀的礼器,更隐隐与大地气运相连。
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大禹心头:何不参照这些古鼎,铸造九尊大鼎,分别代表九州?这九鼎不仅可作为镇守九州气运的象征,更能与燃灯炼制的重宝相辅相成,将人族的气运牢牢稳固!九鼎镇九州,气运归一统!
这个想法一旦产生,便迅速在大禹心中生根发芽。他立刻开始着手设计,准备利用寻找到的奇珍异宝,特别是那块珍贵的首阳之铜,开始铸造象征人族统一与气运的九鼎。一场关乎人族命运的铸造大业,即将拉开序幕。
时光流转,大禹亲率能工巧匠,耗费无数心血,历经数载寒暑,终于将蕴含九州地脉精华、融合首阳之铜与诸多天材地宝的九鼎,一一铸成。这九鼎形态各异,分别刻有各自所代表的州之山川、神兽、图腾,鼎身古朴厚重,散发出沉静而磅礴的气息,仿佛九州大地的魂魄凝聚其中。
当最后一尊鼎,象征中央冀州的“豫鼎”落成,被安置在夏都阳城的中心祭坛时,异变陡生!
但见九鼎同时亮起,鼎中散发出柔和而神圣的光芒,这些光芒并非直射天空,而是缓缓渗入大地,与九州各处的地脉隐隐相连。一股前所未有的稳定与平和之气,瞬间弥漫开来,笼罩了整个天地。
与此同时,一直笼罩在天地间,如同阴云般挥之不去的劫气,竟如同冰雪遇阳般,开始迅速消融、散去。那股仿佛预示着灾难与动荡的沉重气息,在九鼎光芒的照耀下,渐渐变得稀薄,最终彻底消失无踪,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
六圣齐聚夏都的消息。
大禹心知此事非同小可,且九鼎初成,天地气运刚刚稳定,正是需要向天地万灵昭告、巩固人心之时。他决定先行完成一项更为庄重、更为根本的大事——祭祀天地。
这一日,夏都城外,地势最为开阔、灵气最为汇聚之处,临时搭建起一座雄伟而肃穆的祭坛。祭坛以新近开采的巨木搭建,辅以九鼎镇守四方,坛上摆放着刚收获的粟米、肥美的牲畜,以及代表着人族诚意的各种珍宝。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大禹身着最为庄重的玄色祭服,头戴冕冠,腰间悬挂着象征共主身份的玉珏,步履沉稳地登上了祭坛。他身后,是数百位身披铠甲、手持戈矛的卫队,以及来自各州推选出来的代表,他们面色肃穆,屏息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