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四年的海风卷着咸涩,扑进窗棂,搪瓷缸里的窝头渣随着知青的抽噎,在碗底画圈。
这是一道打着时代烙印的风景,城市里的知识青年扛着铺盖卷,男孩穿喇叭裤,女孩穿布拉吉,他们一批批被运送到到广阔天地,要在土地上大有作为。
曲桂娥瞅准机会,把家里空闲的房子腾出来给这群新新人类住,生产队给的房租相当于两个劳动力的工分。
这份房租足够支撑曲桂娥和英子的生活,以后她们可以不依靠高秀平和高秀玲。曲桂娥这样打算,是想让高秀平和高秀玲两个女儿赶紧嫁人,女大不中留。
家里一下子多了一群“喇叭裤”和“布拉吉”,曲桂娥觉得又热闹又新鲜,可心里也多了些盘算。
她寻思着,这知青里说不定有条件不错的男孩子,能把两个闺女嫁出去,也算是给她们寻了个好归宿。
高秀平对那些知青倒是好奇,时常偷偷打量他们,尤其是那个叫陈宇的男孩,总是穿着干净的白衬衫,说话带着城里人的文雅。
而高秀玲却有些羞涩,总是躲在姐姐身后,偶尔和知青们对上眼,便红着脸跑开。
一天傍晚,陈宇帮曲桂娥家挑水,高秀平主动上前递毛巾,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曲桂娥在一旁看着,心里暗自高兴。
可就在这时,公社传来消息,说有一批知青要被调去别的地方。曲桂娥心里一紧,担心陈宇会离开,那样闺女的婚事可就没着落了。
高秀平得知母亲的想法后,取笑母亲:“娘,这八字还没一撇,你倒是担心上了,我看这群喇叭裤不靠谱。”
城里的孩子刚离开家,不适应乡下的生活,有的想家哭鼻子,有的水土不服生病,有的吃不惯集体食堂的饭菜,饿得直打晃。不少父母舍不得孩子,走关系把孩子调回去。
曲桂娥看着这些孩子,打心眼里心疼,隔三岔五地给他们送些自家种的菜和做的干粮。知青们对这位热心肠的房东十分感激,也会把城里带来的糖果饼干啥的送给房东。
作为妇女主任,高秀平为了提升自己,经常把哥哥从公社带回来的《红旗杂志》看了又看,努力让自己摆脱文盲的嫌疑,想给“喇叭裤”和“布拉吉”留下好印象。
陈宇长得眉清目秀,懂得按摩拔罐,还写得一手好字,高秀平挺佩服他的,经常看他练字。
高秀玲则感觉他长得太单薄,白面书生,干不了地里的活,对他不屑一顾。她只是默默地关注着知青们的一举一动,从不搭讪。
这天,队里组织知青和村民一起劳动,曲桂娥也带着女儿们去了。劳动中,陈宇总是有意无意地帮高秀平分担重活。休息时,陈宇鼓起勇气递给高秀平一封自己写的信。
高秀平红着脸接过,悄悄打开看了起来,嘴角忍不住上扬。曲桂娥看在眼里,她知道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心里盘算着,陈宇能成为自家女婿也不错,好歹也是城里人。
这时,高秀玲却突然走过来,一把夺过那信,大声念道:“秀平,我喜欢你,想和你携手走过这广阔天地……”
高秀平又羞又急,伸手就要去抢。陈宇也涨红了脸,有些手足无措。曲桂娥瞪了高秀玲一眼,“你这丫头,瞎胡闹啥!”
高秀玲哼了一声,“妈,他一个城里来的,以后指不定哪天就走了,姐跟了他能有啥好?”
周围的知青和村民都围了过来,场面一时有些尴尬。陈宇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阿姨,我是真心喜欢秀平,就算以后要回城,我也会带她一起,给她幸福。”
曲桂娥点了点头,拍了拍高秀平的手,“既然如此,就看你们年轻人的缘分了,我不干涉。”
高秀平羞得低下头,而高秀玲撇了撇嘴,心里仍在替姐姐担忧。
这天,陈宇听说吴迪腰疼,主动要给吴迪按摩。
吴迪自从生了女儿净芳,身体大不如从前。她经常心脏病发作,照顾不了孩子。家宝和净芳基本上都是在奶奶家吃住。
知青住进来后,曲桂娥会经常做点吃的,每次做吃的都会分给知青,她可怜这些孩子。
吴迪病好的时候经常帮婆婆做饭,跟知青相处融洽,陈宇说要给她按摩,她一口答应,根本没往别处想。
曲桂娥感觉不妥:“迪迪,男女有别,按摩需要身体的接触,孤男寡女的成何体统?”
吴迪不服气“娘,您这就老封建了,陈宇是学过按摩的,能帮我缓解缓解腰疼,又没什么坏心思。”吴迪双手叉腰,满脸不在意。
对于孩子们的生活,曲桂娥从不强势干预,她自己不能做主的婚姻经历让她痛彻心扉,她曾发誓要给每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
她的委屈把她的肚量撑得很大,自己的四个孩子不算,还容得下娄翰林、刘佳玉、宋远征,还有儿媳妇吴迪。
对于吴迪,曲桂娥心里很矛盾。这孩子身体不好,胎里带的毛病,没办法。但她这般不听劝,曲桂娥还是有些生气。可话已至此,她也不好再阻拦。
陈宇赶忙解释:“阿姨,您放心,我肯定守规矩,就是正常的按摩治疗。”曲桂娥皱着眉头,还是不太赞同,但也不好再强硬阻拦。
陈宇让吴迪坐在炕上,他自己则在吴迪身后坐下,开始施展他的按摩手法。
他的拇指笨拙地抵在她腕后两寸的内关穴上,力道时轻时重,像在试探一道隐秘的闸门。
吴迪能感到他指尖的薄茧,以及那层薄茧下不易察觉的颤抖。每一次按压都像在她紧绷的心弦上拨了一下,酸胀感混合着一种陌生的暖意,竟暂时压倒了胸腔里那磨人的憋闷。
他低着头,额角沁出细汗,仿佛按的不是穴位,而是他命运里某个脆弱的开关。
可就在这时,高秀平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她看到这一幕,立刻扯着嗓子喊道:“队里有人说陈宇和嫂子举止不当,我还不信,这么说是真的?这成什么样子了!”
曲桂娥也赶紧跟了进来,脸都气红了。陈宇尴尬地停下手上的动作,吴迪也吓得站了起来。
高秀平不依不饶:“娘,你看我说啥来着,这孤男寡女的,传出去多难听。”
陈宇急得满脸通红,连忙解释,可高秀平根本不听,周围很快就围满了来看热闹的村民。
高秀平找队长高连发,要求把陈宇调到别的知青点,不想再看到他。
高连发听了高秀平的要求,皱起眉头,“秀平啊,这调动知青可不是小事,得上面盖章。况且需要有充分理由,就因为这点事儿,不太好弄啊。”
高秀平跺着脚,“队长,你就不能通融通融,他和吴迪那样,我看着心烦,我妈也看不惯,传出去也不好听。”
高连发叹了口气,“秀平,咱得讲事理,陈宇也是好心给吴迪治病,我不认为有啥不妥。以前我们自己屯子里,乡里乡亲啥事都好办,现在不一样了,凡事都得谨慎。你是妇女主任,要有大局观。”
高秀平被高连发说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心里又气又急。她别过头,冷哼一声,她最经不得别人批评,气鼓鼓地转身走了。
高连发摇了摇头:“哎,这孩子!这刀啊,不能磨得太锋利了,容易卷刃。”
他甚至想到,幸亏自己的弟弟高连生没有娶她,要不然,真是难整。这孩子,优点卓越,缺点要命。
陈宇得知高秀平要调他走,心急如焚,他找到高秀平解释,“秀平,我真的只是给吴迪按摩治病,没别的心思。”
高秀平扭过头不理他。这时,吴迪也来了,她拉着高秀平的手,“秀平,是我不好,没考虑那么多,让你误会了,陈宇真没做错啥。”
高秀平看着嫂子诚恳的样子,气消了一些,但还是嘴硬,“那也不行,我心里膈应。”
陈宇急得眼眶都红了,“秀平,你要相信我,我只喜欢你。”
高秀平听不进去,他认准的事情,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曲桂娥陷入纠结,本以为如果知青中有合适的,把女儿嫁出去也是一种选择,可如今,整出这种事情,还把儿媳妇牵涉进来,这怎么向儿子交代。
高吉梁自从修松树水库之后,就没闲着,原来承诺水库修好了好好陪伴吴迪,可是他失言了。水库修好就开始修水渠,修自来水管道,忙不完的活,经常吃住在工地,根本顾不了家。
曲万生长一双顺风耳,妹妹家每次有风吹草动,他都能及时出现。
高秀平对这个舅舅是怎么也恨不起来。曲桂娥对哥哥是压根没有恨的资本。无依无靠的女人,即使哥哥把她卖了,她也不恨,至少可以当个拐棍,直不起腰的时候拄一下。
曲万生就是有这本领,不管多复杂的事情,他一看就能找出矛盾的根源,要不然怎么会在屯子里包桌角呢。
所谓包桌角,就是邻里之间,谁家有难心事,就把他请去,让他开导开导。等他把困难解决了,自然少不了一顿酒肉款待,这就是包桌角的来历。
眼下一家人纠结要把知青陈宇调走,当然不包括吴迪,队长高连发不敢轻举妄动。这些知青可不比当地农民的孩子,他们是上级派来的,来去由上级决定。
知青们响应国家号召,从城里养尊处优的环境中走出来,下放到农村,谈何容易?上级三令五申,要保障知青的衣食住行,让孩子好好生活,大展鸿图。
高连发知道三个大,两个小。如果因为调动知青点,把孩子惹生气,向上级领导告状,那就得吃不了兜着走,问题严重了。
曲万生告诉曲桂娥:“小妹,这事你得从长计议,秀平嫁给知青不合适,知青说走就走,再说,门不当户不对的,不会有幸福,及时阻拦他门是对的。”
曲桂娥愁了:“秀平这婚事可咋整,一个个都被她错过了,还能嫁出去吗?”
曲万生叹了口气:“她就是不想嫁,提媒的那么多,她连看都不看,这孩子比牛都犟。”
曲桂娥满腹心事:“三哥,你帮我想想主意吧,每天看着几个大闺女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都愁死了。”
曲万生把烟袋锅使劲往炕沿上一卡:“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我就不信了。今晚我给她们开会。”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曲万生清了清嗓子开始发话:“秀平啊,你也别再倔了,知青再好,那也是要回城的,你跟他没结果。”
高秀平刚要反驳,曲万生抬手制止,“我知道你心里想啥,可过日子不是光靠喜欢就行。”
接着,他又看向曲桂娥,“小妹,你也别愁,秀平的婚事我心里有谱。过几天邻村有个小伙子,条件不错,让秀平去见见。”
高秀平一听,“我不去,我谁都不见。”
曲万生一拍桌子,“你这孩子,还反了天了,为你好你还不领情。”
曲桂娥也在一旁劝,“秀平,听你三舅的,去看看又不吃亏。”
高秀玲在一旁悄悄拉了拉姐姐的衣角,示意她别再犟。
高秀平气鼓鼓地转过头,不说话,但心里还是有些动摇。
曲万生看着她的样子,放缓了语气,“秀平,你就当给大家个面子,说不定见了就合眼缘呢。”
高秀平眼珠子一转:“三舅,我以前说过,我要嫁给有文化的人,只要符合我的条件,我立马就结婚,保证不磨迹。”
曲桂娥摇了摇头:“我看你是嫁不出去了,一天天不知愁,人家都笑话死了,说你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高秀平不服气:“娘,你就那么希望我嫁人吗?”
曲万生替妹妹解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天经地义,你娘是怕你耽误大好时机。”
高秀平双手抱胸,“那行,就按我条件找,找不到就别逼我。”
曲万生皱着眉头思索片刻,“行,我就给你找找看。不过你也别太挑剔,有文化也不代表就十全十美。”
高秀平哼了一声,“我又没说要十全十美,只要有文化,能聊到一块去就行。”
曲桂娥无奈地叹了口气,“唉,希望你三舅能给你找到合适的。”
高秀玲在一旁轻声说:“姐,有文化有啥好?又不能当饭吃。”
高秀平瞪了她一眼,“你懂什么。”
曲万生站起身,“好了,这事就这么说定了,你可不许反悔。”
高秀平态度坚决:“只要有文化,我立马就嫁,什么条件都不需要。”
高秀玲取笑她:“姐,你可不能说大话,如果那人长得歪瓜裂枣,你也嫁给他吗?”
高秀平瞥了妹妹一眼:“那我也认了,只要符合我条件,是两条腿的人就行。”
曲万生回去跟哥哥说起外甥女的事,曲万和把儿子曲明泽喊到跟前:“明泽,你秀平姐老大不小,想找有文化的人,你帮忙物色一个怎样?”
曲明泽当民兵连长,和公社武装部的王金喜经常打交道,他早就听说王金喜想追求秀平姐。
“爹,三叔,王金喜曾经问过我,让我帮忙说话,他喜欢我姐。”
曲万生摇了摇头:“不行啊,王金喜虽然是武装部长,但是他文化程度不够,你姐要有文化的。”
曲明泽想了想:“公社里有文化的倒是有几个,好多都结婚。当兵的倒是不少。”
曲万和说:“当兵的很少是文化人,不行,你姐她是有个心病,自己没捞着读书,非得找个有文化的,这个条件达不到,谁说都多余,你还不知道她那脾气?”
曲明泽说:“那还不好办,就在公社找有文化的,我姐各方面都拿得出手,这事我去办,保证完成任务。”
曲明泽第二天就找到娄翰林,把事情经过详细说了一遍。娄翰林自从得罪曲万和让高秀平撵出家门,一直把高秀平深藏在心底,缘分尽了,江湖相望吧。
他了解高秀平的脾气,十头牛拉不回来,所以他理智地选择与吴月闪婚,成家立业水到渠成。
他每年都会领着妻子吴月给曲桂娥拜年,平时也会抽空看望曲桂娥,他忘不了曲桂娥曾经给过他的家的温暖。
他有时候也想,自己曾经那么笃定地以为,一定会娶高秀平为妻,是什么东西阻拦他们了呢?是亲情?
难道自己和高秀平相处多年,情投意合,还抵不过高秀平跟舅舅的感情?
曲明泽提供的信息让娄翰林为之一振,如今自己跟高吉梁一样,都是两个孩子的爹了,高秀平还没有结婚,如果能帮到她,他一定帮。
娄翰林听说过吴永正追求高秀平的事,他感觉吴永正跟高秀平不合适,两人脾气都太倔,这要是长期过日子,哪有勺不碰锅灶的,光干仗了。
对了,有个人挺合适的,他很好,配得上高秀平。娄翰林几乎看到两人一见钟情的场景,他对高秀平也充满信心,这两人真般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