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晚星快步走到院门边,隔着门板稳了稳心神,才缓缓拉开一条缝,露出半张脸笑着说:“李婶啊,真不巧,今天的馒头刚让明儿送去张叔铺了,一个都没剩。”她故意往身后瞥了一眼,装作“忙着收拾”的样子,“要是您想要,明天让明儿给您留两个,送完货就给您送过来。”
门外的李婶眼神闪烁了一下,探头往院里扫了扫,才笑着说:“那也行,麻烦你记着点,我家孙子念叨好几天了。”说完,又站在门口闲聊了几句“最近天气冷得快”“该给孩子添衣服了”,才慢慢离开。
余晚星看着李婶的背影消失在巷口,才松了口气——李婶明显是来打探的,说不定已经看到许明还没走,好在自己反应快,没让她进屋。她赶紧关上门,对里屋的许明说:“快出发吧,路上小心,别让人跟着。”
许明走后,余晚星开始盘算采购过冬物资的事。镇上的集市每三天一次,明天就是集市日,人多眼杂,正好适合分次采购,不容易引起注意。她把950文过冬准备金分成三部分:300文买棉衣,200文买柴火,450文买粗粮,每部分用单独的小布包装好,藏在随身的布袋里。
第二天一早,余晚星特意换了件旧棉袄,戴上头巾,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才出门去镇上。她先去了成衣铺,看着挂在架上的厚棉衣,摸了摸布料——虽然不是最好的,但足够厚实,冬天穿肯定暖和。她挑了三件,一件蓝色的给许明,一件粉色的给许兰,一件灰色的给许宝,问老板多少钱。
“三件一起算你280文,不赚你钱。”老板笑着说。余晚星心里一喜,比预算少花了20文,她赶紧付了钱,把棉衣装进布包,又去了柴火铺。
柴火铺的老板认识余晚星,之前她买过柴火,看到她来,热情地打招呼:“要多少柴火?最近天冷,买得多能便宜点。”余晚星想了想,说:“要够烧整个冬天的,多少钱?”老板算了算,说:“180文,给你送上门。”余晚星点点头,付了钱,让老板把柴火送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她自己再慢慢扛回家——这样不会让人知道柴火是送到她家的。
最后,余晚星去了粮铺,买了20斤大米、30斤玉米、10斤红薯干,一共花了430文,比预算少花了20文。粮铺老板帮她把粮食装在两个大布袋里,余晚星扛着布袋,慢慢往家走。
回到家时,许明已经送货回来了,看到母亲买回来的棉衣,眼睛一亮:“娘,这是给我们买的新棉衣吗?”余晚星笑着点点头,让三个孩子试穿——许明的蓝色棉衣正好合身,许兰的粉色棉衣稍微大一点,明年还能穿,许宝的灰色棉衣裹得像个小团子,可爱极了。
“娘,新棉衣好暖和!”许宝穿着新棉衣,在院子里蹦蹦跳跳。余晚星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满是欣慰——困扰已久的家庭温饱问题,终于彻底解决了。她又把买回来的粮食倒进两个大粮缸,看着满缸的粮食,再看看木箱里的应急资金和升级工具的钱,心里第一次有了“安稳”的感觉。
可就在这时,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紧接着是张叔焦急的声音:“晚星,快开门!黑袍人知道你家在哪了,正往这边来呢!”余晚星的心瞬间沉了下去——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