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客透露县城酒楼欲“挖人”的消息,让余晚星暗自警惕。但她没有立刻声张——此时正是中秋旺季的关键收尾阶段,稳定团队比什么都重要。而团队里,最让她放心不下的,除了帮工的人心,就是账目管理。毕竟旺季营收激增,每一笔收支都关乎利润,容不得半点差错。
许明作为小吃铺的“账房先生”,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会简单记账的孩子。经过大半年的锻炼,他不仅能熟练使用算盘,还摸索出了一套“精准记账法”,把每一笔营收、每一项成本都梳理得清清楚楚。
旺季期间,每天的营收比平时多了近两倍,账目也比平时复杂得多。许明每天天不亮就到店里,提前整理好前一天的账目,再根据当天的客流情况,预估食材用量,制定采购清单。每当顾客付款时,他都会一边接过铜钱,一边快速在账本上记录:“张大叔,猪肉包三个,小米粥一碗,共计35文,已收款。” 他的声音清晰,记账速度飞快,从未出现过漏记或错记的情况。
为了更精准地控制成本,许明还特意制作了一本“成本核算本”,详细记录每种食材的采购价格、用量和损耗。每天闭店后,他都会拿着账本,和余晚星一起核算当天的利润:“娘,今天猪肉的采购价比昨天涨了1文钱,我们用了20斤,成本增加了20文;但桂花豆沙包卖得很好,比平时多卖了50个,净利润增加了150文。” 他还能根据数据,分析出哪些小吃最受欢迎,哪些小吃利润较高,为余晚星调整品类提供参考。
有一次,余晚星发现当天的利润比预期少了一些,心里有些疑惑。许明得知后,立刻拿出账本,逐笔核对。他发现,是早上采购蔬菜时,对方多算了5文钱。虽然钱不多,但许明坚持要去核实。第二天一早,他就找到蔬菜供应商,拿出采购清单和账本,对方核对后,发现确实是自己算错了,连忙把多收的5文钱退了回来。
余晚星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心里很是欣慰:“明儿,你做得很好!账目的精准,就是咱们小吃铺的底气。只有把账算清楚,才能知道哪里能省钱,哪里能赚钱,才能把小吃铺经营得更好。” 许明用力点头:“娘,我知道了!我会一直把账记好,不让您操心!”
除了记账和成本核算,许明还主动承担起了“物料管理”的工作。他每天都会检查食材和餐具的库存,提前预判用量,确保不会出现断供的情况。旺季期间,面粉用量大增,他提前三天就提醒余晚星:“娘,面粉快用完了,我已经和两家面粉铺联系好了,明天就能送货上门。”
许明的精准细致,不仅让余晚星省去了不少麻烦,也让小吃铺的运营更加规范高效。牛婶常常感慨:“许明这孩子,真是越来越能干了!有他管账,我们都放心!” 刘嫂和阿强也对许明赞不绝口:“许明兄弟的账记得太清楚了,我们干活都更有方向了!”
可就在这时,许明却有些担忧地说:“娘,我发现最近县城来的顾客比之前少了一些,会不会是那家酒楼真的把我们的顾客抢走了?” 余晚星心里一沉,她知道,许明说得很对。县城酒楼的竞争,已经开始影响到小吃铺的生意了。如何应对这场竞争,保住客源,成了她需要解决的新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