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晚星食府的堂屋。余晚星正陪着许月、许阳整理菜园刚采摘的青菜,院门外突然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青溪书院的许先生,手里还提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本书册。
“许先生,您怎么来了?快请进!”余晚星连忙放下手里的菜篮,迎了上去。许先生笑着走进来,目光扫过院子里正在写毛笔字的许明、许亮,语气里满是赞许:“我是特意来跟你说孩子们的事,这两个孩子在书院进步太快了,尤其是明崽,上次的算术课,全班就他最快算出答案,作文也写得有模有样,条理清晰,还有自己的想法。”
听到先生夸奖,许明停下笔,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许亮却兴奋地跑过来,拉着许先生的衣角:“先生,我这次背书也没出错!”许先生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亮崽也很棒,比刚入学时认真多了,继续加油,以后肯定能赶上哥哥。”
余晚星看着孩子们的模样,心里满是欣慰,连忙给许先生倒了杯灵泉茶水:“都是先生教得好,要是没有您耐心指导,孩子们也不会进步这么快。”许先生喝了口茶,话锋一转:“我今天来,除了说孩子们的学业,还有个提议想跟你商量。”
“先生您说。”余晚星坐直身子,认真听着。许先生放下茶杯,缓缓说道:“书院最近在组织‘公益活动’,想让学生们去周边乡村,帮农户家的孩子识些基础汉字,再教他们读写自己的名字,偶尔也帮农户整理简单的账目。我觉得明崽和亮崽很合适,明崽细心,亮崽活泼,农户家的孩子肯定喜欢他们。”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做公益不是只有付出,对孩子们也有好处——既能让他们知道农户生活的不易,学会珍惜,又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责任心,将来不管是读书还是做事,都能更踏实。你觉得怎么样?”
余晚星心里一动——她一直希望孩子们不仅能读书识字,还能有颗善良、踏实的心,许先生的提议正好符合她的想法。她看向许明和许亮,问道:“你们愿意去帮乡村的小朋友识字吗?”许明立刻点头:“我愿意!我可以教他们背诗!”许亮也跟着说:“我能教他们数数,还能跟他们一起玩!”
见孩子们愿意,余晚星笑着对许先生说:“那就麻烦先生多费心了,孩子们要是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您尽管批评。”许先生欣慰地说:“有你这么开明的母亲,孩子们才能这么优秀。活动下月初开始,每周六上午去,中午书院会安排饭食,下午就能回来,不会耽误他们的功课。”
送走许先生后,余晚星特意给孩子们准备了小礼物——给许明买了本新的《论语》,给许亮买了个新算盘,鼓励他们:“去帮小朋友识字的时候,要耐心一点,不能发脾气,要是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记下来回来问娘或者先生。”孩子们用力点头,把礼物抱在怀里,期待着活动的开始。
很快,到了公益活动的第一天。许明和许亮跟着许先生,来到了县城外的李家庄。农户们听说书院的学生来教孩子识字,都特别热情,把家里的小桌子、小凳子搬到院子里,还准备了热水和点心。许明负责教大一点的孩子识字,他拿着小树枝在地上写字,一笔一划地教,遇到记不住的孩子,还会编简单的口诀;许亮则带着小一点的孩子数数,用石子当教具,玩得不亦乐乎。
中午吃饭时,一位农户阿姨拉着余晚星的手说:“余姑娘,你家孩子真是懂事,我家娃以前不爱说话,今天跟亮崽玩得可开心了,还学会了数到一百,真是太谢谢你了!”余晚星笑着说:“这是孩子们应该做的,能帮到大家就好。”
公益活动坚持了一个月,许明和许亮不仅和乡村的孩子们成了好朋友,还帮不少农户整理了账目。许先生特意在书院张贴了榜单,表扬参与公益活动的学生,许明和许亮的名字排在最前面,不少家长都来向余晚星请教“怎么教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可余晚星没注意到,这些事被牛大海的管家看在了眼里。管家回到酒楼,对牛大海说:“掌柜的,余晚星的两个儿子去乡村做公益,现在书院和农户都夸他们,连其他家长都来向她请教,她的名声越来越好了,连带她的食府和杂货铺生意也更火了!”
牛大海气得把手里的酒碗摔在地上:“她倒是会装好人!靠孩子博名声,真不要脸!”他想了想,对管家说:“你去李家庄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农户对那两个孩子不满。要是有,就给他们点银子,让他们去书院告状,说那两个孩子欺负乡村的孩子,让他们在书院丢脸!”
管家犹豫道:“掌柜的,农户们都很喜欢那两个孩子,怕是没人愿意告状啊……”
“没人愿意就想办法让他们愿意!”牛大海打断他,眼神阴鸷,“实在不行,就找两个人假装农户,去书院闹事,我就不信搞不臭他们的名声!”
此时的余晚星,还在和许明、许亮一起整理公益活动时收到的小礼物——有乡村孩子画的画,有农户送的鸡蛋和蔬菜。孩子们兴奋地跟娘分享着做公益的趣事,脸上满是笑容。余晚星看着孩子们纯真的模样,心里满是温馨,却丝毫没察觉到,一场针对孩子们名声的恶意算计,正在悄然酝酿。要是牛大海真的派人去书院闹事,不仅会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还可能影响他们在书院的学习和人际关系,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