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后的第一缕暖阳,洒在县城外的麦田里。余晚星站在田埂上,看着农户们忙着春耕,心里却在盘算一件事——随着食府和杂货铺的生意越来越好,空间食材的用量也越来越大,虽然之前用“自家菜园”勉强解释,但长期下来难免引人怀疑。她急需一个合理的食材来源,而周边乡镇的农户,正是最好的合作对象。
当天下午,余晚星就带着阿福,去了距离县城最近的王家庄。村长王大伯听说她想收购农产品,热情地召集了十几户农户来开会。“余姑娘,咱们庄里种的青菜、玉米、小麦都是实打实的好东西,就是没个稳定的销路,你要是能长期收,我们肯定愿意!”王大伯握着她的手,语气里满是期待。
余晚星笑着点头,当场敲定了合作细节:
1. 收购品类:食府常用的青菜、番茄、玉米、小麦,以及杂货铺需要的豆类、红薯等,农户按标准种植,不使用催熟剂;
2. 收购价格:比县城菜市场的收购价高一成,保证农户有利润;
3. 交货方式:农户每周一、周四将食材送到食府后门,由阿力负责验收,合格后当场结账,绝不拖欠;
4. 额外约定:若遇到自然灾害,食府会优先收购受灾较轻的食材,帮农户减少损失。
消息传开,王家庄的农户都乐坏了。李婶家种了三亩青菜,之前总担心卖不出去,现在笑着说:“以后再也不用愁了,跟着余姑娘干,放心!”张大叔更是当场表示,要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专门供应给晚星食府。
合作正式启动后,食府的食材供应变得更稳定,余晚星也终于能放心地用空间食材搭配农户的普通食材——比如用空间灵泉水炖农户养的土鸡,用空间草药混合农户种的薄荷制作草本皂,既保证了品质,又有了合理的来源解释。有客人问起食材的新鲜度,余晚星就笑着说:“都是周边乡镇农户直供的,早上刚摘的,能不新鲜吗?”
更让她惊喜的是,合作还带动了乡镇的农业发展。王家庄的农户看到种庄稼能稳定赚钱,纷纷扩大种植规模;周边的李家庄、赵家庄也主动找上门,希望能和晚星食府合作。余晚星趁机筛选了几家种植技术好、信誉高的农户,把合作范围扩大到三个乡镇,形成了“农户种植→食府收购→百姓消费”的良性循环。
知府听说这件事后,还特意派人来表扬她:“余掌柜,你不仅把生意做好了,还带动了农户增收,真是为县城做了件好事!”余晚星笑着回应:“都是农户们种得好,我只是搭了个桥而已。”
可余晚星没注意到,牛大海的管家也听说了合作的事。他偷偷去王家庄打听,得知农户们因为和晚星食府合作赚了钱,对余晚星赞不绝口,回去后添油加醋地告诉了牛大海:“掌柜的,余晚星现在不仅县城百姓夸,连乡镇农户都念她的好,她的名声越来越响,咱们更没活路了!”
牛大海正躲在酒楼里,看着空荡荡的大堂发愁,听到这话气得把茶杯摔在地上:“她都快成县城的‘活菩萨’了,我却连房租都交不起!不行,我不能让她这么得意!”他想了想,对管家说:“你去王家庄,跟农户们说,要是他们不把食材卖给余晚星,转而卖给我,我给他们更高的价格!只要断了她的食材来源,她的食府就开不下去了!”
管家犹豫道:“掌柜的,咱们酒楼现在连本钱都没有,怎么给更高的价格?而且农户们跟余晚星合作得好好的,肯定不会轻易换合作对象……”“你别管这些!”牛大海嘶吼着,“先去跟他们说,就说我后续会把钱补上,只要能断了她的货,其他的都好说!”
此时的余晚星,还在和张衍之一起,查看农户送来的新鲜玉米,商量着要在食府推出“玉米炖排骨”“玉米饼”等新菜。张衍之笑着说:“现在食材来源稳定,咱们可以放心地研发新菜品,把食府的生意做得更大。”余晚星点头赞同,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却丝毫没察觉到,牛大海正试图撬走她的合作农户,一场针对食材供应链的危机,正在暗中酝酿。要是农户真的被说动,食府的食材供应就会陷入困境,她该如何应对这场关乎生计的挑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