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蝉鸣格外响亮,晚星杂货铺后院的梧桐树下,余晚星正和许兰一起打包婴童辅食,突然听到院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抬头一看,是驿站的差役骑着快马赶来,手里还捧着一封盖着京城吏部朱红印章的文书,神色严肃地喊道:“余姑娘,张大人的急件,京城来的!”
余晚星的心猛地一跳,放下手中的陶罐快步迎上去。指尖触到文书的瞬间,她能清晰地感受到纸张的厚重——这不是普通的家书,而是官府文书。拆开信封,“平反昭雪,着即返京复职”八个大字映入眼帘,让她瞬间红了眼眶,连手指都开始微微颤抖。
文书里详细写着:石渊党羽核心人物已被定罪,当年诬陷张衍之的证据链完整,刑部正式出具平反文书,恢复张衍之原任的吏部主事官职,限一个月内返京报到。末尾还附了一句张衍之的亲笔留言:“待我安顿妥当,便接你们来京团聚。”
“娘,是不是爹爹有消息了?”许兰看到余晚星激动的模样,连忙凑过来。余晚星把文书递给她,声音带着哽咽:“你爹爹……平反了,要回京城当官了!咱们很快就能全家团聚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店铺。伙计们纷纷围过来道贺,阿力高兴地说:“余姑娘,太好了!张大人终于洗清冤屈了,你们一家终于能团聚了!”正在整理账本的许伟听到消息,立刻跑去找许明和许亮,兄弟俩赶到后院时,余晚星正拿着文书反复看,脸上满是压抑不住的喜悦。
当天晚上,余晚星召集全家人,坐在油灯下商量“迁居京城”的计划。“你爹爹要先回京城处理任职的事,还要找住处,咱们不能一下子都过去,得分步骤来。”余晚星把文书放在桌上,看着孩子们说,“我想先让明崽和亮崽跟着去京城,你们不是一直想考京城的书院吗?正好趁这个机会去适应环境,继续备考科举。”
许明和许亮对视一眼,眼里满是期待。许明说:“娘,我们听您的安排,到了京城一定好好读书,不辜负您和爹爹的期望。”许亮也点头:“我们还能帮爹爹打理住处,让他少操心。”
“兰崽和伟崽暂时留在县城,”余晚星看向许兰和许伟,“你们已经能管理店铺了,县城的食府和杂货铺,还有邻县的分店,都需要人盯着。等我和你爹爹在京城安顿好,就回来接你们,好不好?”
许兰虽然有些舍不得,但还是懂事地说:“娘,您放心,我们会把店铺管理好,不让您操心。”许伟也拍着胸脯保证:“我会每天记账,定期给您寄账本,让您知道店铺的情况。”
余晚星又叮嘱许月和许阳:“你们两个还小,先跟着我,等京城的住处安排好了,再去新的学堂读书。”许月抱着余晚星的胳膊,小声说:“娘,我想把我的植物生长日记带去京城,给爹爹看看。”余晚星笑着点头:“好,咱们都带去。”
接下来的几天,余晚星开始忙碌地准备:给张衍之写回信,告诉他家里的安排;挑选县城店铺的临时管理者,从核心伙计中选出可靠的人选,让许兰和许伟带教;整理孩子们的衣物和书籍,尤其是许明和许亮的科考资料,装了满满两大箱。
邻县的商户和农户听说他们要迁居京城,纷纷赶来送行。李奶奶拉着余晚星的手,眼眶红红的:“余姑娘,到了京城要好好照顾自己,常给我们写信啊!”合作的农户送来新鲜的蔬菜和鸡蛋:“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带着路上吃,到了京城别忘了我们。”
余晚星一一道谢,心里满是不舍。她知道,这座县城承载了她太多的回忆——从最初的艰难求生,到如今的事业有成,每一步都离不开百姓的支持。可一想到能和张衍之团聚,在京城开启新的生活,她又充满了期待。
可余晚星没注意到,那个穿着灰布衫的男人,最近一直在跟踪她,记录她的行踪和安排。看到她在准备迁居行李,还在挑选店铺管理者,男人立刻回到住处,写了一封加急信送往京城:“张衍之即将返京复职,余晚星正安排家人迁居,‘晚星’品牌或计划进军京城,需提前布局阻挠,断其后路……”
此时的余晚星,还在灯下给许明和许亮整理科考资料,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她以为迁居京城是全家团聚的新开始,却丝毫没察觉到,石渊党羽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京城,正计划着在他们抵达前设下陷阱。要是石渊党羽在京城动手,比如破坏他们的住处、诬陷张衍之再次犯错,好不容易盼来的团聚会不会再次泡汤?余晚星和张衍之又该如何在陌生的京城守护家人,开启新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