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动画行业同样如此。《名侦探柯南》一些剧场版把观众的智商踩在脚下,靠情怀赚钱也就算了,剧情糟糕还能及格。而用心制作的国产动漫却被恶意贬低。《博人传》明显有问题,设定崩塌依旧有日漫粉丝盲目吹捧。
因此,振兴国内影视市场,还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努力。
那些被误导或思想混乱的人已经无法沟通,但还有后来者。作为影视文化从业者,我们有责任为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以前,我们的文化产业还很薄弱,多数作品都依赖引进。如今不同了——中国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文化体系,能够 ** 创作各类优秀作品,这离不开大众的支持!
科幻电影是对国内市场的一次重大考验,关键在于观众接受度。相比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等现实问题,普通观众对科幻题材了解有限。《大圣归来》借助西游Ip,《流浪地球》则只有原着知名度,目前观众仍对其感到陌生。
这时郭霄麟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继去年《我不是药神》和年初《战狼2》的票房奇迹后,他再次出演新片。虽然难以超越《战狼2》的成绩,但观众对他有一种玄学信任:只要是他的作品,必定是精品。
大家正等待郭霄麟表态。《流浪地球》上映前的宣传中,正在拍摄《白夜追凶》的他任务繁重,无暇关注网络动态。某天收工后,他打开手机看到满屏消息——从江淑影到泱泱金的留言都在传达同一个信息:《流浪地球》情况不妙。
作为零片酬参演并投资两亿的联合出品人,同时动用了自家鸿蒙宇宙特效团队全力支持,郭霄麟深知责任重大。他立刻在备忘录中写下宣传文案:
“很荣幸受到郭导邀请饰演刘培强。初读剧本时我充满疑惑——‘科幻’对我来说曾是遥不可及的概念。郭导笑着说‘这就是科幻电影’,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局限……”
郭导表示要打造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科幻商业大片,因此极力邀请我加入。经纪人曾提醒我,科幻题材在国内几乎是一片空白。
作为新人,我深知自己资历尚浅,但有些话必须说出来。电影创作不应只看市场得失,既然国内科幻领域还是一片荒漠,我愿随郭导一起开垦这片土地。哪个伟大的产业或文化不是从零开始的?
我衷心希望更多人关注国产科幻,也期待后来者能将其推向高峰。虽然……但我建议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作品的好坏由观众来评判。《流浪地球》剧组加油!12月2日,敬请期待。
最后在备忘录角落写下:藏锋日久终出鞘,扫尽尘埃现光华。
......
《流浪地球》的争议持续升温,在名利场的喧嚣中,一位知名博主转发的一段日记截图引发了热议——正是郭霄麟昨日发布的手写笔记。
短短几小时内,这篇日记阅读量便突破百万。在众多评论中,依然有理性声音存在:
“这是国产科幻的首次尝试,值得支持,我会先去看再评价。如果质量不好,我也会如实说。”
“有刘慈欣的原着打底,预告片特效很惊艳,但科幻片不能只靠视觉效果。”
“好电影推荐,烂片也必须批评,一切以事实为准。”
郭霄麟清楚,一篇日记难以改变舆论。但他对《流浪地球》充满信心——这是一部倾注心血的诚意之作,无论思想深度还是艺术表现都属上乘。剧情扎实不用多说,由鸿蒙宇宙制作的特效也将带来全新的体验。
整个十一月平静无波,没有明星站台,也没有太多话题炒作。唯有郭霄麟的日记如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头,激起层层涟漪。
12%的排片量已是院线给予的厚待。郭导明白,这全靠“郭霄麟”三个字的号召力。如果这次失败,这位金字招牌或许会黯然失色。巨大的压力下,郭导本月已多次联系郭霄麟。
本应更紧张的是主角郭导,但郭霄麟却一直显得从容不迫。不知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早已胸有成竹。
“郭导,我完全信任您。”郭霄麟语气坚定,“这是我自愿投资的电影,即使最终失败,我也绝不后悔。但我相信这部电影一定会成功。”
“你比我年轻,反而让我这个四十多岁的人瞻前顾后了。”郭导摇头苦笑,没想到会被一个十九岁的少年安慰。
郭霄麟并非没有恐惧,只是心中怀有希望。他已经超越了为作品成败而患得患失的阶段——即便《流浪地球》失败又如何?生活还得继续。更何况系统下达任务时的微妙暗示,以及尚未发放的奖励,都让他对上映后的结果充满期待。
————
大年初一
当网友还在争论是否观影时,一些只想放松的观众已抱着热咖啡和零食走进午夜场。他们原本以为会看到一部特效华丽的爆米花电影,却很快发现预期被彻底打破——
开场郭霄麟饰演的刘培强用沉稳的独白描绘出地球的危机。这位十九岁的演员完美诠释了宇航员父亲的沧桑,让人忘却他的真实年龄。
故事从两个时间线展开:十七年前,身为领航员的刘培强被迫放弃病重的妻子,带着儿子刘启和岳父韩子昂搬入地下城;如今成长起来的刘启与妹妹韩朵朵,正以叛逆少年的视角展现地下城的生活。
当镜头回到空间站,与刘培强重逢的那一刻,整个影院里吃爆米花的声音都不自觉地小了下来。影片一开始就用沉重的氛围,把观众带入一个危机四伏的未来世界。
刚从休眠舱醒来,刘培强发现空间站已经到达了木星轨道。地球要摆脱木星引力继续前行面临巨大困难,但大多数人仍保持乐观。
地面上,刘启在学校找到妹妹韩朵朵时,她已经偷走了姥爷韩子昂的运输车启动卡。刘启用气囊球和**头目一哥交换,拿到了防护服和假证件。
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在华夏地区,这种地下交易早已成为常态。
但韩朵朵的多嘴让计划暴露。观众看到气囊球的“实战效果”——当一哥被突然膨胀的球体挤得脸都变了形,影院里响起一阵笑声。
这些年轻人还不了解地表环境的恶劣。观众通过刘启的视角,误以为地球的情况还行。然而表面平静之下,全球人口已从数十亿锐减一半,这个令人震惊的数字让有心人不禁深思。
插入车卡后,运输车的方向盘变成了球形操控装置。车内传来广播:“京三区交通委提醒: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什么玩意儿?”有个笑点低的观众在紧张气氛中忍不住笑出声,引发全场大笑。
当兄妹俩来到地面,末日的 ** 才开始显现。
巨大的工程机械日夜不停地开采岩层,为重聚变发动机——也就是韩朵朵说的“行星发动机”——提供燃料。仅从太阳系到木星的旅程,就让地壳平均下降了40米,但对地球来说,这不过是九牛一毛。
镜头回到领航员空间站。刘培强和战友马卡洛夫闲聊时,对方悄悄塞给他一瓶白酒。两人谈论退役计划时,马卡洛夫突然提到空间站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
这座搭载超级AI“moSS”的空间站汇聚了人类精英。为了保持最佳状态,乘员除了执行任务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休眠。但最近,一些奇怪的现象正在发生。
与此同时,刘启和韩朵朵因为非法使用运输车被抓。赶来救他们的韩子昂原本想打通关系,却连自己也进了监狱。
当韩子昂教导兄妹二人时,突如其来的灾难发生了——木星引力引发的全球危机爆发。由于长期开采导致地壳变得脆弱,在引力作用下,各地纷纷出现大规模坍塌。监狱设施被毁,囚犯们意外获得自由,剧情由此进入紧张阶段。
尽管年迈,韩子昂展现出出色的驾驶技术,完美展现了高级驾驶员应有的水平。影片通过精良的特效和氛围渲染,将车辆在崩塌废墟中穿梭的画面刻画得扣人心弦,其紧张程度堪比顶级赛车场面。
这场灾难导致地球行星发动机群瘫痪,仅剩60%的运行功率。随着木星引力不断加大,地球正被拉向致命的漩涡。如果36小时内不能重新启动所有发动机,地木相撞将无法避免。
影院中观众最初可能只是期待一部轻松的娱乐电影,但随着剧情发展,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关注着流浪地球计划的命运。平时开场十分钟就被吃光的零食饮料,此刻没人动一下——热饮变凉,零食还剩下大半。
这绝不是粗制滥造的伪科幻作品。剧组在筹备阶段就邀请了科学院士参与讨论,确保每一个科幻设定都能经得起科学验证。正是这种严谨的态度,才成就了这部真正的硬核科幻佳作。
人类永远不会向绝望低头!
韩子昂的运输车刚脱离险境,就被cN171-11小队拦截征用,载着火石前往杭州发动机执行重启任务。与此同时,领航员空间站AI“moSS”突然宣布启动低功耗模式,强制全体宇航员进入休眠。
看似合理的安排背后却隐藏着秘密。担心儿子刘启的刘培强在进入休眠舱前,通过moSS联系上了运输车上的王磊上尉,要求他按规程护送平民避难。但王磊的回答却让事情更加复杂:为什么重启发动机需要空间站节电?更奇怪的是,本应离开地球的领航员空间站仍然停留在原轨道。
在护送火石去杭州的路上,韩子昂为保护核心设备英勇牺牲。
观众早已知道韩朵朵的身世。在地球停转后的第十七天,身为救援队员的韩子昂回到陆地执行任务。在被淹没的废墟中,一个婴儿被人们从水下接力托举,最终交到救援人员手中。
韩子昂决定收养这个女孩,并将已故女儿——刘启母亲的名字“韩朵朵”给了她。他把对亲生女儿的所有思念都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这也解释了他为何一直对她格外疼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