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龙骨材料的成功炼制,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为“星舰龙骨”的应用指明了切实可行的方向。整个荆益的制造体系,开始围绕着这项划时代的突破高速运转起来。
月英并未沉浸在初步成功的喜悦中,她立刻召集格物院所有核心大匠与阵法师,结合“灵锻法”的核心理念与“星舰龙骨”本身的结构奥秘,开始了新一代星舰——“青龙级” 的设计。
武侯祠地宫深处,巨大的沙盘被清空,取而代之的是一幅以灵光勾勒的、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立体设计图。舰体不再是传统的流线型或楼船式样,而是更接近那异域星舰的修长、凌厉风格,线条充满了力量感与速度感。最核心的改动,在于主龙骨。
“旧式浮空舰,龙骨仅为结构支撑。而‘青龙级’之龙骨,须是其能量中枢、灵性核心,更是整舰的‘嵴梁’与‘魂魄’所在!”月英手持光笔,在设计图中央那根粗壮的主龙骨结构上点下数个关键节点,“此处,此处,还有此处,需以最大块的仿龙骨材料构筑,并镌刻下与‘星舰龙骨’同源的能量引导符文。公瑾的青龙星髓,将以此为媒介,灌注全舰!”
诸葛亮则着眼于全局的秩序与稳定。“舰体结构须暗合九宫八卦,各功能区域的能量流转需自成循环,互不干扰却又彼此呼应。武器系统、防护阵列、推进引擎、生活区域,其能量线路的排布,须如人体经络般精准有序。”他羽扇轻挥,设计图上顿时浮现出无数金色细线,勾勒出错综复杂却又井然有序的能量网络,“尤其防护阵,当以相位阵列技术为基,融入‘太初灵域’的部分理念,形成可随心意收缩扩张的复合护盾。”
周瑜的关注点则在于“动”。他凝视着设计图上那对拟态龙翼的巨大推进翼板,沉声道:“此舰,当有裂海腾空、穿梭星宇之能。推进系统,不仅要快,更要灵!需能于方寸之间辗转腾挪,于狂暴的能量乱流中稳如磐石。我建议,参照青龙御空之姿,设计多组可调节方向的辅助推进器,并与主龙骨灵性相连,使之如臂指使。”
设计工作夜以继日地进行。争论、修改、验证、再修改……图纸上的线条越来越清晰,结构越来越完善。与此同时,在高度戒严的成都北郊,一座规模远超以往的巨型船坞 开始动工兴建。船坞不再是露天,而是覆以巨大的穹顶,穹顶内壁镶嵌着可模拟日夜星辰、调节灵气的阵法,确保建造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建造过程,更是将“灵锻法”发挥到了极致。
工匠们以自身灵韵为引,引导着那些闪烁着星辉的仿龙骨材料,如同培育生命般,让它们在预设的“生长点”上,自然而然地延伸、交织、融合,形成坚固而充满活力的舰体骨架。不再是铆钉与焊接,而是能量的共鸣与结构的自然嵌合。
关键的能量节点处,则嵌入以诸葛亮“秩序”之力梳理过的特种灵晶,确保能量流转的高效与稳定。
而舰首最重要的位置,则预留给了那截来自“摇光”星位的、蕴含着部分星图与日志信息的真正龙骨断片。它将作为整艘星舰的“大脑”与“传承核心”。
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需要无比的耐心与精准的控制。船坞之内,日夜回荡着低沉的能量嗡鸣与工匠们引导灵韵时发出的玄奥咒文声。庞大的舰体,如同沉睡的巨兽,一寸寸地生长出它的钢铁骨骼与能量神经。
直到某一日,当最后一块核心的仿龙骨板材在舰尾龙骨末端完美契合,发出一声清脆悦耳的“铮”鸣,并与舰首那截真正龙骨断片产生强烈的能量共鸣时——
整艘“青龙级”首舰的骨架,终于宣告铸成!
巍峨的舰体骨架横亘在船坞中,长度超过百丈,通体呈现出青灰与银白交织的金属光泽,表面的天然纹路在能量的激发下,如同呼吸般明灭不定。即便还未安装装甲与武器,那股磅礴的开拓意志与浩瀚的星海气息,已扑面而来,令人心旌摇曳。
这不再是凡间的造物,而是迈向星海的、拥有无限可能的神器胚胎。
月英、周瑜、诸葛亮立于观测高台上,望着那初具雏形的钢铁巨龙,心中皆涌起难以言喻的激动。他们知道,荆益的“星槎”时代即将结束,一个属于“星舰”的新纪元,正伴随着这具完美舰骨的铸成,掀开了它的第一页。
涅盘,已然开始。只待注入灵魂,便可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