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县衙受召获殊遇,良言伏笔抗瘟情
初秋的晨光带着几分清爽,洒在县城的青石板街上,婉清工坊的烟囱刚升起袅袅炊烟,几个妇人就已经挎着篮子赶来——她们总是最早到的,想着多做些活计,能多赚几文钱给孩子买些纸笔。苏婉清正站在工坊门口,清点刚送来的菊花,指尖拂过干燥的花瓣,确认没有杂质后,才让伙计搬进仓库,忽然看到街那头跑来一个穿着衙役服饰的人,手里拿着一张红色的帖子,径直朝她走来。
“苏姑娘,县尊大人有请,让您即刻去县衙议事。”衙役双手递过帖子,语气恭敬,“大人特意吩咐,若是您手头有事,可先安排妥当,他在县衙等您。”
苏婉清接过帖子,见上面写着“请苏婉清姑娘于巳时赴县衙议事,事关民生,万望拨冗”,字迹工整,还盖着县衙的朱红大印。她心里微微一动,转头对身边的萧墨尘说:“我去县衙看看,你帮我照看下工坊,要是有商户来订药茶,就让掌柜按之前的价格算,别出差错。”
“我陪你一起去。”萧墨尘立刻说道,黑眸里满是担忧,“县衙虽无危险,但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我就在县衙外等你,有任何事,你只需喊一声,我就能听到。”他语气坚定,不容拒绝,苏婉清知道他的脾气,只能点了点头,转身交代伙计几句,便和萧墨尘一起朝县衙走去。
县衙位于县城中心,朱红的大门前蹲着两只石狮子,透着威严。门口的衙役见苏婉清来了,立刻上前引路,穿过宽敞的庭院,来到一间挂着“议事堂”匾额的房间。推开门,只见县尊正坐在案前,手里拿着一份卷宗,见她进来,连忙放下卷宗,笑着起身:“苏姑娘,快请坐,让你久等了。”
议事堂的布置简洁却不失庄重,墙上挂着一幅“为民”的匾额,案上堆着几卷百姓的诉状,旁边的架子上还放着几个装着种子的布包,正是苏婉清之前送给他的抗旱种子。“大人客气了,不知您找我来,有何事吩咐?”苏婉清在案前的椅子上坐下,语气谦逊。
县尊亲手给她倒了一杯茶,才缓缓开口:“苏姑娘,今日请你来,是为了感谢你。自从你推广的抗旱种子在全县种下后,虽然遭遇大旱,但百姓的收成却比往年还好了三成,不少农户都来县衙道谢,说你是他们的救星。”他拿起案上的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饱满的小麦粒,“你看,这就是用你的种子种出来的小麦,颗粒饱满,磨出来的面粉也比普通小麦细腻,百姓们都舍不得吃,想留着当明年的种子。”
苏婉清笑了笑:“大人过奖了,我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真正要感谢的是您,若不是您下令在全县推广,还拿出银子补贴百姓,种子也不会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你倒是谦虚。”县尊笑着摇了摇头,语气变得郑重起来,“苏姑娘,你不仅会做生意,还能为百姓办实事,这样的人才,本县自然要好好扶持。以后你的药坊和工坊若是有需要,县衙会全力支持——你运输药材时,可走官路,免收过路费,这能帮你节省三成的运输成本;你采购原料时,也可优先对接县城的商户,我已经跟他们打过招呼,给你的价格会比其他人低一成。”
这话一出,苏婉清心里又惊又喜——官路运输免过路费,意味着她从合作社运药材到县城,再从县城运药茶到邻县,都能省下一大笔钱;原料采购价格降低一成,药茶和药皂的成本也会随之降低,利润自然会增加。她连忙起身道谢:“多谢大人厚爱,我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会好好经营生意,多为百姓做实事。”
“你有这份心就好。”县尊满意地点点头,又拿起案上的一份卷宗,眉头微微皱起,语气也沉了下来,“不过,有件事我要跟你说一下,邻县最近传来消息,出现了瘟疫苗头,已经有数十人感染,太医都束手无策,情况不太乐观。咱们县和邻县接壤,难免会有往来,若是瘟疫扩散到咱们县,后果不堪设想。”
苏婉清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瘟疫不同于旱情,旱情可以靠种子缓解,瘟疫却可能夺走百姓的性命,而且传播速度极快,若是应对不及时,整个县城都可能陷入恐慌。“大人,您放心,我略懂医术,若是瘟疫真的扩散到咱们县,我定会尽力研制药方,帮助百姓对抗瘟疫。”她语气坚定,没有丝毫犹豫。
县尊见她答应得爽快,心里松了口气:“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你医术高明,又有仁心,若是真到了危急关头,本县就全靠你了。你也可以提前做些准备,比如多储备些清热解毒的药材,若是需要县衙帮忙,尽管开口。”
两人又聊了些应对瘟疫的准备,苏婉清才起身告辞。走出议事堂,只见萧墨尘正站在庭院的槐树下,目光紧紧盯着议事堂的方向,见她出来,立刻快步上前:“怎么样?县尊找你说什么?有没有为难你?”
“没有,县尊不仅没有为难我,还给了咱们不少便利。”苏婉清笑着把县尊的话告诉了他,见他眉头舒展,才又提起瘟疫的事,“不过,邻县出现了瘟疫苗头,县尊担心会扩散到咱们县,让我提前做些准备。咱们回去后,要多储备些黄芩、黄连、金银花这些清热解毒的药材,还要让工坊的妇人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萧墨尘点点头,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用力:“我知道了,我这就去合作社,让李大叔多采摘些清热解毒的药材,再让人去邻县打听一下瘟疫的具体情况,看看感染的人都有哪些症状,也好让你提前研制药方。你在县城也要多加小心,别去人多的地方,避免接触到可能携带瘟疫的人。”
“我会的。”苏婉清靠在他肩上,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心里满是安稳。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在两人身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虽然知道瘟疫可能即将到来,但有萧墨尘在身边,她就觉得有了底气,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一起应对。
回到工坊,苏婉清立刻召集伙计和妇人,告诉他们邻县出现瘟疫苗头的事,叮嘱他们勤洗手、勤通风,采摘药材时要戴手套,避免接触到不明杂质。又让掌柜去县城的药材铺采购黄芩、黄连、金银花等药材,越多越好,还特意交代要挑选品质最好的,哪怕价格高些也没关系。
伙计们和妇人们听说后,虽然有些担心,却没有慌乱——他们相信苏婉清的能力,之前的旱情,就是靠她的种子缓解的,现在就算遇到瘟疫,她也一定有办法应对。“苏姑娘,您放心,我们会按您说的做,一定注意卫生,绝不会给您添麻烦!”一个妇人坚定地说,其他妇人也纷纷附和,手里的活计却没有停下,反而更加认真了。
当天下午,苏婉清就收到了李大叔送来的药材,满满两大车,都是刚从合作社采摘的,还带着新鲜的潮气。她亲自检查了药材的品质,确认没有问题后,才让伙计搬进仓库,分门别类存放好。萧墨尘也从邻县打听回来了消息,说感染瘟疫的人大多有高热、呕吐、便血的症状,已经死了十几人,邻县的百姓都在恐慌,不少人都往咱们县逃来。
“看来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苏婉清皱着眉头,心里已经开始琢磨药方——高热、呕吐、便血,这些症状像是湿热疫,需要以清热祛湿、解毒护脾为主,她可以用黄芩、黄连清热,茯苓、白术健脾,再加上葛根生津止渴,应该能缓解症状。不过,具体的剂量还需要调整,最好能找到感染的患者,根据他们的情况调整药方。
萧墨尘见她陷入沉思,没有打扰她,只是默默地给她泡了一杯清心明目茶,放在她手边:“别太累了,药方可以慢慢研制,你要是累垮了,怎么应对后续的瘟疫?先喝杯茶,休息一下。”
苏婉清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清甜的口感在舌尖散开,让她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些。她看着萧墨尘关切的眼神,笑了笑:“我没事,只是在想药方的事。咱们提前做了准备,就算瘟疫真的来了,也能应对得从容些。对了,刚才赵先生派人送来消息,说有要事找我,可能是关于太师的事,咱们明天去见见他,看看他有什么消息。”
萧墨尘点点头:“好,我陪你一起去。不管是太师的事,还是瘟疫的事,咱们都一起面对。”
夜色渐深,工坊的灯还亮着,苏婉清坐在案前,手里拿着纸笔,一边回忆着医书里关于湿热疫的记载,一边写下可能的药方,旁边放着刚泡好的药茶,热气袅袅,映得她的侧脸格外认真。萧墨尘坐在她身边,帮她整理刚买回来的药材,偶尔抬头看她一眼,眼神里满是温柔和支持。
县尊的召见,不仅给苏婉清的事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让她的药坊和工坊成为县城的龙头产业,更让她提前得知了瘟疫的消息,有了充足的时间准备。而这份提前的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县城百姓对抗瘟疫的关键,也让苏婉清的名字,再一次深深印在百姓的心里,成为他们眼中的“女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