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阳光和煦。
红旗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正在进行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活动。
每个班级都被划分了责任区,孩子们拿着扫帚、提着水桶,干得热火朝天。
五年级一班的责任区,是教学楼后面的一片空地。
这片空地,被老师们开辟成了一个小小的菜园子,种着一些青菜、萝卜和葱。
这是学校的传统,旨在让孩子们体验农耕的辛苦,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林冒烟和同学们一起,负责给菜地浇水和除草。
她拎着一个小小的水桶,看着眼前这片菜地,小小的眉头,却紧紧地皱了起来。
作为一名资深的农业硕士,眼前的景象,简直让她“职业病”都要犯了。
“哎呀,李明哥哥,你浇水不能直接冲着菜心浇啊,这样容易让菜心腐烂的。”
她看到班长李明,正拿着水瓢,一瓢一瓢地往青菜的中心灌水。
李明愣了一下,停下手里的动作:“啊?不是这样浇的吗?我妈妈在家都是这么浇的。”
“当然不是。”林冒烟摇了摇头,像个小老师一样走到他身边。
“浇水要浇在菜的根部,让水分慢慢渗透到土壤里。你这样从头顶浇下去,大部分水都顺着叶子流走了,根部根本吸收不到多少。”
她一边说,一边拿过李明手里的水瓢亲自做示范。
只见她将水沿着青菜的根部,缓缓地倒下去,水流很快就被干燥的土壤吸收了。
“看到了吗?这样才能浇透。”
李明看得一愣一愣的,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我以前都浇错了。”
林冒烟又走到另一边,几个女生正在拔草。
她们拔得很费力,常常是把草的叶子拔断了,根还留在土里。
“王莉姐姐,你们这样拔草不行的。”林冒烟又开口了。
“这种叫牛筋草,它的根扎得特别深。你们只拔叶子,过两天它又长出来了。”
她蹲下身,指着一棵牛筋草的根部。
“对付这种草,要用巧劲。要先松动它周围的土壤,然后捏住它的根部,垂直向上,一下子把它整个拔出来。”
她一边说,一边用小手在草的根部扒拉了几下,然后捏紧,用力一拔。
一棵根系发达的牛筋草,被她完整地从土里拔了出来。
围观的同学们都发出了“哇”的惊叹声。
“冒烟,你好厉害啊,连拔草都懂这么多!”
林冒烟叹了口气,看着这片被老师们“精心打理”的菜园子,小脸上写满了“不忍直视”。
土壤板结严重,一看就是很久没有深耕和施肥了。
蔬菜的种植间距也很有问题,有的地方太密,有的地方太稀,导致蔬菜长得大小不一,羸弱不堪。
最让她无法忍受的,是菜叶上那些明显的虫咬痕迹。
她翻开一片白菜叶,背面果然藏着几条肥嘟嘟的青色菜虫。
“天哪,都长虫了,老师们竟然还在用手抓?”
她看到负责打理菜园的后勤王老师,正戴着手套,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翻找,然后把抓到的虫子扔进一个小桶里。
这种物理除虫方式,效率低下,而且治标不治本。
林冒烟终于忍不住了。
她迈开小短腿跑到王老师面前,仰着头,用一种非常严肃的语气说道:
“王老师,你们这样种菜,是不对的!”
王老师是个五十多岁的朴实男人,他愣了一下,低头看着这个还没自己腿高的小娃娃。
“呵呵,小冒烟同学,哪里不对了?王老师我种了一辈子地了,还会种错?”他被逗乐了。
“当然不对!”林冒烟的表情格外认真。
她指着脚下的土地,奶声奶气地开始了她的“科普”。
“第一,土壤问题。”
“这里的土,又干又硬,一点肥力都没有。植物的根都扎不下去,怎么可能长得好?就像人不吃饭,怎么长个子?”
她又指着那些长得歪七扭八的蔬菜。
“第二,种植密度问题。”
“你看这些青菜,挤在一起,互相抢阳光、抢营养,都长成了豆芽菜。那边又太稀疏,浪费了土地。种菜也要讲究计划生育,要合理密植。”
最后,她指着叶子上的虫眼,小脸上满是痛心疾首。
“第三,病虫害防治问题。”
“王老师,你还在用手抓虫子,效率太低了!等您抓完这一片,那边新的虫卵又孵出来了。”
“而且,只抓虫子不防虫,是没用的。我们应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王老师听得一愣一愣的,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凝固了。
他发现这个小女娃说的话,虽然听起来有些新鲜,但仔细一想却句句在理。
什么土壤板结、合理密植、源头防治……这些词,他听都没听过,但意思却不难懂。
周围的学生们也都停止了手里的活,围了过来好奇地听着。
方文静老师和陈校长也闻讯赶来。
“冒烟,在说什么呢?”方文静笑着问。
林冒烟看到自己的靠山来了,胆子更大了。
她拉着陈校长的衣角,仰着头,一脸严肃地“告状”。
“校长爷爷,我们学校的菜园子,生病了!病得很严重!”
“哦?怎么说?”陈校长饶有兴致地蹲下身,与她平视。
林冒烟小手一挥,指点江山般,把刚才跟王老师说的那一套,又绘声绘色地跟校长重复了一遍。
她还补充了许多新的“知识点”。
“校长爷爷,要让菜长得好,首先要改良土壤。我们可以把食堂的剩菜叶、淘米水,还有咱们养猪场的猪粪,收集起来,发酵一下,做成有机肥。这样既环保,又能给土壤补充营养。”
“还有除虫,不能用农药,农药有毒,对我们身体不好。我们可以自己做生物杀虫剂。用大蒜、辣椒、烟叶泡水,喷在菜叶上,虫子闻到这个味道,就都跑光了。”
“我们还可以在菜地里养一些七星瓢虫,瓢虫最喜欢吃蚜虫了,这叫以虫治虫!”
林冒烟越说越兴奋,她脑海里那些领先这个时代三十年的农业知识,就像打开了闸门的洪水,滔滔不绝。
在场的所有人,包括陈校长在内全都听傻了。
他们感觉自己不是在听一个七岁的孩子说话,而是在听一个农业专家,在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农业科普课。
有机肥、生物杀虫剂、以虫治虫……
这些概念,对他们来说简直就像是天方夜谭。
但从林冒烟嘴里说出来,却又那么的合情合理,浅显易懂。
王老师更是听得满头大汗,他看着自己辛苦打理的菜园,再想想林冒烟说的话,老脸一红,感觉自己这几十年的地都白种了。
陈校长看着林冒烟那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大眼睛,心中充满了震撼。
他知道这孩子是天才,但没想到她的“天才”,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体现在了方方面面。
他站起身,看着眼前这片死气沉沉的菜园子,再看看林冒烟那张充满自信的小脸,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